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月亮在中外诗歌中的意象对比研究.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10497469
  • 上传时间:2021-11-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81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月亮”在中外诗歌中的意象对比研究 周庆艳【摘 要】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极具浪漫色彩,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月亮作为中外诗歌中频繁出现的主题,在中国人心里,月亮的阴晴圆缺总能唤起悲欢合离的思绪,而在西方人看来,月亮则是浪漫与爱情的潜台词诗歌中的月亮在东西方文化中承载着各自不同的文化意象关键词】月亮;相思;寂寥;爱情;美丽的化身:I06文献标志码:A :1007-0125(2020)33-0187-02据统计,在《全唐诗》48900余首诗中,“月”字总共出现了11055次,数字庞大,涉及的诗歌约5377首,占比约11%,其中诗仙李白的1000首左右诗中,“月”字则出现了523次,占比很大可以说月亮在一定程度上孕育了唐代诗歌同时,这些诗歌不仅让月亮成为了夜空中的“点睛之笔”,更使其成为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灵魂栖息地一、思念與亲情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文人常常借助月亮来表达思念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词是中秋赏月遣怀念人之作,表达了苏轼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词人运用形象的描写手法,勾勒出一幅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画卷,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趣,和古老的神话传说融合为一体,在月的阴晴圆缺中,渗进浓浓的哲学意味,这是一首将自然和情感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这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古往今来几乎成了月圆之夜人们对月吟诵、寄托手足亲情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文人常常借助月亮来表达思乡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久居他乡,思乡情切的诗人于公元726年旅居扬州客栈时,在月光朗照的夜晚,独坐窗前,不能亦不愿入眠,只是床前这片清亮明净的月光,泛着冷冷的清辉,在这如水的秋夜里,简直让人疑心是秋凉将浓霜铺洒在了床前以月光写相思,以秋霜写乡愁,一片月光,一方秋霜,象征了异乡人最凄凉的心境故而李白的这片月光,穿越时空,洒在了古今每一个游子的床前,成为异乡客人眼中最永恒的景色望着窗外的明月,对月自然思人,任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景一物在脑海中一一呈现,浓浓的乡愁油然而生,便得了这首千古流传的名诗短短四句诗中,就出现了“月亮”和“月光”两个意象这首家喻户晓的《静夜思》,古往今来不知触动了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勾起了那离乡别亲的愁绪和思乡念亲的乡泪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文人常常借助月亮来寄托落寞与忧伤之情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的这首《月下独酌》,充满想象的魅力诗人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孤寂情景,构思新颖,情致动人,既然无人可对酌,那何不邀请天上的明月与我相亲,连同自己的影子,一共竟成了三人,让原本无边的冷清顿时消失,花间月下,旋即热闹起来。

      诗人”、“诗人自己的影子”和“月亮”,此三者被诗人称作“三人”,可谓前无古人的比喻物我无间的胸襟和想象,让正在遭遇孤独的诗人因此从孤独中解脱出来,同时又能让读者体会到诗人浓浓的孤独感永恒的“月”高悬天幕,远离世俗愁情,诗人与之结友,并相约银河相见,把想象引往远离现实苦痛的高处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多借助月亮表达思念之情,因此也偶尔用来表达男女之情,多半是夫妻之间的温情比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本首诗是作者在离乱之际被困长安时所写,身陷囹圄的诗人,心系远在异地的妻儿八月,在一个月华皎洁、清凉如水的夜晚,他痛苦地思念在鄜州的妻儿,写下了这首思亲之作作者望月抒怀,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以此来表达对远方妻子和儿女深切的挂念之情,以及对安定美好的幸福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情真意切,真挚动人再如吕本中的《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作者借月抒情,表现了作者行踪不定,南北东西四处漂泊,在漂泊中经常在月下思念妻子,感叹妻子不能像月亮那样天天跟他在一起,感叹同妻子聚少离多,难得团圆。

      二、浪漫与爱情与中国诗歌相对比,在西方的文化背景里,“月亮”在诗歌中常常用来描写浪漫唯美的爱情,或与爱情有关的美丽女性从文艺复兴到现在,在西方的文化里,月亮几乎总是和爱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影相随西方早期浪漫主义诗人很喜欢借月抒情,比如,华兹华斯借助月亮来表达“往日之爱不能再现”的失落心情在《露西组诗》(The “Lucy” Series of 1799)的第一首诗中写到诗人在月夜之下,与心爱的姑娘在她的茅屋里幽会:“那时,我的情人容光焕发,像六月玫瑰的颜色;沐着晚间的月光,我策马走向她那座茅屋但从“月亮正徐徐坠落,临近露西的屋顶”到“只见那一轮明月,蓦地沉落到茅屋后面”,却表明露西不在人间了,那段纯洁如月的爱情亦随着月亮的西坠而烟消云散了,徒留诗人再次路过茅屋时的寂寞和遗憾在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的《白月亮》中,月亮也象征着纯洁的爱情:“白月光,洒在树丛上,每一根枝,每一片叶,都发出同一个声音,噢,亲爱的;池塘,深澈的明镜,在黑暗中映出,风中舞动着的,柳枝的身影;梦,正是时候,宛如苍穹中那星球投射的,巨大而温柔的抚慰这首诗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白色恋人的想象,在白色月光的映照下,这里的一切似乎都散发着爱人般的温柔光彩,在清寂漫长的人生长河中,给诗人带来温柔而绵长的慰藉。

      作为象征派诗人的杰出代表,魏尔伦该诗中的“月亮”带有浓厚的隐喻意义,温柔浪漫的爱情气息扑面而来月亮”也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笔下的常客,比如雪莱的《回声》,直接把月亮和爱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爱情有更真实的回声,比一切回声要更美妙,月亮周围闪着星星,笛声琴声,柔和的吉他声,反复地奏起爱情的曲调诗人在该诗中将月亮与人类最温柔的情感——爱情相提并论,足见其浪漫的情怀和温柔的笔触除了用来隐喻爱情,“月亮”也常被用来描写美丽女性济慈在《夜莺颂》中,将月亮比喻成月后,神秘而高贵,庄严而不可侵犯:“夜无限温柔,月后或已登上她的宝座雪莱在《云》中这样写道:“那圆脸的少女,人们叫做月亮的,一身白火焰,夜风吹拂时,她就掠过了我的羊毛般的地板诗人将月亮比喻成了“圆脸的少女”,羞涩又含蓄,温柔又美丽,借以表达诗人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与憧憬三、东西方意象的差异及缘由为什么东方的“月亮”不善于表达爱情,西方的“月亮”又不善于传达思念之情呢?这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原因中国历来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诗歌作为中国古代主要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除了抒情咏志、传承文化这个功能之外,还承载着“载道”的重任中国的诗歌如果单纯追求文化艺术上的“真”,仅仅用来抒发个人私密的情感和表达浪漫的情事,而忽略政治伦理教化作用,那这样的诗歌将被视作“异端”,得不到主流文化的认可。

      所以,我们今天见到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月亮”多用于表达非私人化的情感而西方的诗歌意象多追求艺术上的“真”:对事物逼真的描写与细腻的刻画、对真实思想感情的表现因此西方诗歌能够将情感与思想如实地表达出来与此同时,西方讲求个体的平等、自由,以及以个体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体现在艺术形式上就是直抒个人胸臆,在表达过程中不受集体意识和世俗礼仪的束缚,因此能淋漓尽致地表达个痛快月亮”在诗歌中就能完全表达个人的所思所想,甚至是深藏在心底的个人情感四、结语當然,随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深入,到了近现代,中国诗歌中借用月亮表达爱情的新作出现不少,而西方诗歌中也开始出现借用月亮来表达思念之情的作品同一轮明月,不同的文化内涵,带给东、西方人不同的艺术联想与体验但无论在哪里,当人们抬头望见天空中那一轮明月,脑海中浮现出神话传说,或是优美诗歌,都充分表明月亮总是承载着人类共同的情愫与寄托,总是能轻而易举地占据人类精神世界的制高点参考文献:[1]拜伦.拜伦诗选[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9.[2]华兹华斯.华兹华斯诗选[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3]吕本中.吕本中诗集校注[M].上海:中华书局,2017.[4]马玮.杜甫诗歌赏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5]马玮.李白诗歌赏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6]马玮.苏轼词赏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7]济慈.济慈诗选[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9.[8]魏尔伦.这无穷尽的平原的沉寂:魏尔伦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9]雪莱.雪莱诗选[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9.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