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则禹抗菌药物指导原则.ppt
38页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十年百项”推广项目,“皮肤物理抗菌膜”专利技术 解决局部感染和院内感染方案,第九版,目 录,抗菌药物的辉煌背景 细菌耐药性问题 中国耐药现状 抗菌药物滥用后果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磺胺”开创化学治疗时代,20世纪,不少致病的“罪魁祸首”——细菌在高倍数的显微镜下原形毕露 德国化学家格哈德·杜马克也开始了寻找细菌“克星”的工作他整日泡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进行筛选工作 终于寻找到了具有杀菌作用的红色染料——“百浪多息”并成功救治了他的女儿爱莉莎青霉素的发明,1928年弗莱明发明青霉素标志着人类进入抗生素时代,1941年 Pfizer公司响应美国政府的号召,开始大量生产青霉素,抗菌药物 “大爆发”,,现在在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有200多种,种类每年还在递增,耐药问题接踵而至,,细菌的耐药性,细菌多次与抗菌药物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减小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甚至无效世界卫生组织警示:,WHO提示其原因在于:1,世界各地过度使用,尤其是针对轻微感 染过度使用抗菌药物;2,因缺乏合理治疗而滥用;3,因资金短缺不能完成疗程而导致用量不足。
抗菌药物的使用是产生耐药性的关键所在!,《遏制抗微生物药物 耐药性全球战略》,全球因感染而造成的死亡病例中,急性呼吸道感染、感染性腹泻、麻疹、艾滋病、疟疾和结核病占85%以上引起这些疾病的病原体对一线药物的耐药率可从零到几乎100%,有时对二、三线药物的耐药性已严重影响疗效就人类而言,我们滥用抗菌剂导致主流药物迅速失效,速度远远高于研制替代药物的速度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我们不妨想像世界上的主流抗菌素再也没有效用 ——陈冯富珍博士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抗菌药物研制的速度 不及耐药产生的速度!,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通常花费5-10亿美元 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2年的时间抗菌药物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WHO《遏制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全球战略》,信号和警示!,世界卫生组织发出的警告: “滥用抗菌药物将使人类回到无抗菌药物时代”△“抗生素时代”(1941-1975)已经结束!△多重耐药预示我们进入了“后抗生素时代”!(Post-antibiotic era),通过教育影响其使用观念,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出现是由许多相互关联因素引起的复杂问题,特别是抗菌药物的滥用。
影响抗菌药物应用的因素很多,包括:知识的更新、医生与病人的相互影响、经济刺激、保健系统和各项规章制度等 病人和公众:重点在于教育病人和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医生和药剂师:教育所有医生和药剂师(包括药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使他们了解控制耐药性的重要性通过监督和支持临床实践(尤其是诊断和治疗方案),改善抗菌药物使用,——WHO《遏制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全球战略》,中国抗菌药物滥用更加严重!,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菌药物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抗菌药是国内耗量最大的药物 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 滥用误区,2003年度中国与国际药品销售比较,销售额前10位药物: 中国:有4种抗生素(多为头孢类抗生素)且排名第一、二、四、五位世界:没有抗菌药,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抗菌药占门诊处方量的24%以上 ,比例最大 住院患者79%应用了1种或1种以上抗菌药 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应用抗生素 外科手术抗生素使用率达95%,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58% 根据药敏试验而选择的只占14%,抗菌药=消炎退热药 抗菌药预防所有感染 新、贵品种的疗效优于老、廉品种 一种抗菌药物即可达到药效的却用2—3种 口服抗菌药物可达到效果的却用静脉注射,滥 用 误 区:,抗菌药物滥用后果,3.耐药性,滥用,1.毒副作用,2.负担加重,感染未有效控制,反而加重,,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抗生素滥用,导致残疾甚至死亡,邰丽华 高烧,大剂量注射链霉素导致了双耳失聪,国内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有40%与抗生素相关 中国三分之一的残疾人属于听力残疾,而60%到80%的致聋原因与使用抗生素有关,姚 明 急性肾炎过量使用抗菌药物导致左耳失聪,返回,浪费医疗资源、增加患者的负担,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外科手术达85%,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58% 住院病人抗素药物的费用占总费用的50%以上(国外一般在15%-30%) 药费增长>>GDP增长,为了应对耐药现状,解决临床耐药难题,,国家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总后卫生部,联合发出了: 《关于施行 的通知》!,关于施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首页 > 通告公告 > 科技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通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卫医发〔2004〕28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各军区、各军兵种联(后)勤部卫生部,总参三部后勤部卫生处、总参管理保障部、总政直工部、总装后勤部卫生局,武警部队后勤部卫生部: 为推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用药行为,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总后卫生部共同委托会同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制订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现予发布施行。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在执行中的意见和建议,请地方及时向反映,军队向全军药学专业委员会反映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总后卫生部,前 言,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第三部分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第四部分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 病原治疗,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基本原则,,清洁手术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异物植入手术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基本原则,,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感染 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征,次要指征:由部分真菌、结核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所致的感染,下列情况不是应用指症:缺乏细菌及上述 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以及病毒性感染者!!,主要指征:细菌性感染,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 --给药方案重点,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易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生,因此治疗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染时应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为继续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确保《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有效实施,根据2008年度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卫生部再次发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卫办医政发〔2009〕38号,一,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医疗机构要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
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给药方法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给药方法:,----《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二、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控制临床应用品种数量 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 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对已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要慎重遴选,使用中密切关注安全性问题三、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四、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
三级医院要建立规范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定期分析报告本机构细菌耐药情况;要根据全国和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PPASI项目推广在局部感染意义:,PPASI局部应用,不产生耐药菌 PPASI弥补了抗菌药物局部应用应避免的局限性,谢 谢 观 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