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d河口地貌》课件.ppt

40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78208879
  • 上传时间:2024-08-2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85MB
  • / 4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4-5 4-5 河口地貌河口地貌–区位:河口(入海)发育于陆、海交界带,故河口也属海岸带–动力条件:河流、海洋双重作用–学科发展:20世纪50年代成雏形•河口及其分段河口及其分段•河口动力特性和泥沙运动河口动力特性和泥沙运动•河口三角洲河口三角洲 一一. . 河口及其分段河口及其分段 ㈠㈠ 河口与河口区河口与河口区1. 河口河口河口:是河流与其受水体的结合地段河口:是河流与其受水体的结合地段 河流 ---- 支流河口受水体: 湖泊 ---- 入湖河口 水库 ---- 入库河口 海洋 ---- 入海河口•入海河口最为重要,故河口(泛指)也可说是河流与海洋的结合地段 2. 河口区河口区•河口区:河流与注入水体相互作用的地段–河口区上限:受海洋因素影响的最远点(河流)–河口区下限:受河流因素影响的最远点(海洋)•因河流动力条件为径流;海洋动力条件为潮流;故按动力条件划分为: 上限:潮流所能涉及的上界 下限:径流扩散的末端•另一类划分(盐淡水混合) 上界:咸水入侵的上界 下界:淡水扩散的下界•关于河口的定义尚有争议,国外较普遍采用的是里查德(1967)提出的定义:–“河口是一个半封闭的海岸水体,它与外海自由相通,河口中的海水受到来自陆地径流的淡水明显地冲淡。

      ㈡㈡ 河口区的分段河口区的分段1. 按水动力特征分(水文状况、地貌形态差异)按水动力特征分(水文状况、地貌形态差异)•感潮河段:在潮汐河口,受潮汐影响的河段–潮流界:潮水停止倒灌处(V涨潮流涨潮流 = V河流河流)–潮区界:河水仅受潮流顶托影响而水位发生涨落的最远点(潮流界以上)(洪、枯水期间,大、小潮期间,上述界位有变化) ⑴⑴ 近口段近口段–潮区界----潮流界,水位有涨落变化,水流单一流向(向海),河流地貌形态⑵⑵ 河口段河口段–潮流界----口门,双向水流,地貌表现:河面展宽、河道分汊、河口沙岛沙洲⑶⑶ 口外海滨段口外海滨段–口门----水下三角洲前缘坡折处,海水作用(潮汐、波浪),地貌:水下三角洲•演变动态:演变动态:•近口段------河流性质(径流作用为主)•口外段------海洋动力(潮汐、波浪)•河口段------双重作用,演变复杂,河口学研究的重点区段 2. 按咸淡水界的变动情况分(咸淡水混合情况)按咸淡水界的变动情况分(咸淡水混合情况)•河流段(下界:多年平均枯水大潮咸水入侵的界线)•过渡段(下界: …… 洪水小潮 …… )•潮流段•河口区:河口区:•河流与海洋相互作用所影响的范围。

      河流与海洋相互作用所影响的范围•纵向上:从潮区界为起点,到径流在海洋中扩散纵向上:从潮区界为起点,到径流在海洋中扩散的末端;的末端;•横向上:河流下游的分汊河道摆荡所影响的区域横向上:河流下游的分汊河道摆荡所影响的区域(三角洲的横向幅度)(三角洲的横向幅度)•河口区的核心:河口区的水域河口区的核心:河口区的水域 二二. 河口动力特性和泥沙运动河口动力特性和泥沙运动 ㈠㈠ 河口区的动力特征河口区的动力特征1. 双向水流双向水流•径流:单向水流,洪、枯季节变化•潮流:往复水流,昼夜变化•涨潮:两者V一定程度抵消而减小(泥沙带入河口段落淤)•落潮:V、Q迭加而增大,尤其洪水期(河口冲刷,泥沙向外搬运)•总体而言:总体而言:V落潮流落潮流 > V涨潮流涨潮流,故河口动力因素中,落潮故河口动力因素中,落潮流是主要因素流是主要因素 2. 盐淡水混合盐淡水混合–方式:方式:•掺混掺混(盐、淡水界面流速切变产生内波并最终破碎,向上单向输送盐水)•扩散扩散(湍流、旋涡双向输送等量水体,但盐分仍自下而上输送)–盐淡水混合指数:盐淡水混合指数:M·I = Qh / Qr(Qh为半个潮周期内进入河口的淡水量m3/s, Qr为一个涨潮期内进入河口的进潮量m3/s) ⑴⑴ 高度分层型(高度分层型(A型、弱混合型)型、弱混合型)•M·I≥1,B / H小,河流占显著优势,无潮或弱潮河口,咸、淡水明显分层(盐水楔河口),掺混形式,楔顶(滞流点)位于河口区,淤积严重(拦门沙)。

      ⑵⑵ 部分混合型(部分混合型(B型、轻度混合型)型、轻度混合型)•M·I = 0.2~0.5,径流、潮流均较强,咸、淡水扩散形式,无明显界面,为一变化带,泥沙沉积随涨、落潮流移动在盐水入侵变动区间长江)⑶⑶ 垂直均匀混合型(垂直均匀混合型(C型、强混合型)型、强混合型)•M·I < 0.2 ,潮汐作用占绝对优势,盐、淡水混合均匀,垂向上盐度差异很小,水平方向仍较大钱塘江) ㈡㈡ 河口区的泥沙运动河口区的泥沙运动•河口演变的关键在于河口区的泥沙搬运和沉积的特点 上游来沙•沙源: 海域来沙 河口河床本身的冲刷–径流占绝对优势的无潮河口 ---- 河流挟沙为唯一来源•潮汐河口:–河沙(河沙为主的河口,在汛期,沉积于口外海滨内侧)–海沙(海沙为主的河口,涨潮流带入,口门内沉积) 河口泥沙宜沉积处:河口泥沙宜沉积处:•河口段河面展宽和河道分汊处(河沙为主)•涨落潮流的动力平衡带附近(口门附近) V涨 > V落,海沙进口门;V落 > V涨,河沙出口门;最后多在平衡点沉积•汇潮点附近(多汊潮汐河口,潮波在分汊口相遇形成汇潮点)•盐、淡水明显分层型河口的盐水楔端部(最大浑浊带) 不同流向、不同物化性质的水流在此相遇,引起推移质、悬移质、胶体物质(絮凝)沉积。

      三三. . 河口三角洲河口三角洲•三角洲三角洲:河口区由沙岛、沙洲、沙嘴等发展而成的冲积平原(最初被采用于近似三角形的尼罗河三角洲,后作为地貌学的专用名词;现代三角洲的概念还包括陆上和水下的河口沉积体系;它是河流和海洋相互作用河流沉积占优势的产物 ㈠㈠ 河口与三角洲形态分类河口与三角洲形态分类 根据河口与三角洲形态可分为三角港(三角湾、河口湾)、三角洲两类1. 三角洲三角洲•河口陆地伸向海洋,由沙堤、沙岛、沙嘴等地貌组成的河口冲积平原,多呈三角形2. 三角港三角港•海洋伸向大陆内部(河口段因陆地下沉、海面上升被海水侵入),形态上呈喇叭形强潮、河沙少的河口,落潮流强烈冲刷河道形成喇叭形河口湾 ㈡㈡ 三角洲形成的基本条件三角洲形成的基本条件•河口区的堆积作用 > 侵蚀作用1. 丰富的泥沙来源丰富的泥沙来源 河流要有较大的输沙量(最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衡量指标:年输沙量(Sd)与年径流量(Q)的比值•Sd /Q ≥ 0.24时,形成三角洲•Sd /Q < 0.24时,发育三角港2. 海洋的侵蚀、搬运能力较小海洋的侵蚀、搬运能力较小3. 口外海滨区地势平坦、水深较浅口外海滨区地势平坦、水深较浅•形成的有利条件(消能、利于浅滩出露) ㈢㈢ 三角洲的发育过程三角洲的发育过程 1. 水下三角洲阶段水下三角洲阶段•由一系列水下浅滩(心滩)、边滩(口门两侧水下天然堤)、沙坝(拦门沙)构成。

      2. 沙岛、及汊道形成阶段沙岛、及汊道形成阶段•水下心滩、边滩出露水面,形成沙岛、沙咀,水流多汊入海,口门向外推进,各汊道口门外形成新的水下心滩、边滩 3. 三角洲平原形成阶段三角洲平原形成阶段•各汊道的分水比、分沙比的差异,造成塞支、并汊,沙岛、沙咀联合与并岸 ㈣㈣ 三角洲的沉积结构三角洲的沉积结构–典型的三角洲剖面形态呈微凸形,顶平、前坡陡、下坡变缓;美国学者吉尔佰特(1890)按地貌部位将其划分成顶积层、顶积层、前积层、底积层前积层、底积层3个单元这种划分延用至今,而现代油气勘探的发展,从三角洲沉积相的角度进行了新的划分: 1. 三角洲平原相三角洲平原相 分汊河道亚相(沉积) (水上三角洲平原沉积) 湖沼亚相(沉积) 天然堤亚相(沉积) 泛滥亚相(沉积)•河流沉积物(粉沙、细砂)为主,水平、交错层理,陆源生物碎屑 2. 三角洲前缘相三角洲前缘相 汊河河槽沉积 (水下三角洲平原沉积) 汊河口沙坝、沙咀沉积 汊河间海湾沉积(前积层上部)• 粉沙、粘土为主,植物碎屑较多,有孔虫等海洋生物增多,沉积速率、厚度最大,较薄斜层理、波状层理。

      –上界:水边线;下界:浪基面(实际上为沙、泥界线) 3. 前三角洲相前三角洲相 (前积层下部) (主要油气层) (底积层)•淤泥、粘土为主(富有机质淤泥),大量海生生物(海洋环境影响为主),水平层理 ㈤㈤ 三角洲的类型三角洲的类型–三角洲的发展趋势(形态)取决于河流、海洋的相互作用程度,即入海泥沙堆积速度与海洋动力作用改造速度•建设性三角洲(不断向海推进):–鸟足(爪)状(河流绝对优势)–扇形(河流优势、波浪修饰岸线)•破坏性三角洲(受改造):–尖头状(波浪型)–岛屿状(潮汐型) 1. 鸟爪状三角洲鸟爪状三角洲 河流作用绝对优势,分汊水流挟沙丰富,波浪、潮汐作用很弱(弱潮河口) (美国密西西比河)2. 扇形三角洲扇形三角洲 河流作用占优,河沙丰富,口外水浅、多汊,下泻不畅、出汊改道,整体向海推进,波浪修饰岸线尼罗河、黄河、伏尔加河)3. 尖头状三角洲尖头状三角洲 独流入海,河口沙咀明显突出,两侧岸线经波浪改造台佰河/意)4. 岛屿状(港湾形)岛屿状(港湾形) 潮汐作用较强,河流、波浪作用较弱,河沙不多,指状沙脊、沙坝、潮汐水道相间分布(洲、滩、岛、汊河构成三角洲主体)。

      恒河、珠江) 4-6 4-6 流域地貌流域地貌•水系及其类型水系及其类型•分水岭的迁移和河流袭夺分水岭的迁移和河流袭夺•流水侵蚀地貌的演化流水侵蚀地貌的演化 一一. 水系及其类型水系及其类型–一条干流及其所属各级支流共同组成的脉络相通的河流(水道)系统•干流:在某一水系中,直接注入海洋或湖泊的河流 (主要特征:流路长,河道开阔,水量大,集水面积广•水系的分级:分支法、分级法•水系的命名:一般以干流命名•水系的类型: 二二. . 分水岭的迁移和河流袭夺分水岭的迁移和河流袭夺 ㈠㈠ 分水岭的迁移分水岭的迁移两侧坡度、坡长差异两侧坡度、坡长差异 溯源速度不一样溯源速度不一样 分水岭迁移分水岭迁移 两坡不对称的原因:两坡不对称的原因:•构造因素的影响–不对称褶曲、岩石性质、断层、单斜构造•局部侵蚀基准面的影响–高(缓)---- 低(陡)、 距近(陡)---- 距远(缓) ㈡㈡ 河流袭夺河流袭夺 三三. .流水侵蚀地貌的演化流水侵蚀地貌的演化•W.M.DavisW.M.Davis的侵蚀循环学说:的侵蚀循环学说: 幼年期幼年期 壮年期壮年期 老年期老年期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