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部编版四年级(四升五)现代文阅读衔接试题(四)(有答案解析).pdf

14页
  • 卖家[上传人]:in****us
  • 文档编号:241737451
  • 上传时间:2022-01-1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13.83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部编版四年级(四升五)现代文阅读衔接试题(四)(有答案解析)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登黄山记(节选)季羡林一线天真正是名副其实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这一团光明就召唤着我们,奋勇前进,我们也就真地一个个精神抖擞,鼓足了余勇,爬了上去低头从我们两条腿中间向后看去,还可以看到悬挂在天都峰上的那一条白练似的蹬道过了一线天,再向右一拐就走上了玉屏楼,这里是从温泉到北海去的必由之路一般人都是在这里过夜的徐霞客时代,这里叫玉屏风,他在游记里写道:“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 ”可见徐霞客对此处评价之高这里有什么特点呢?这里是万山丛中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好像天造地设,就是一个理想的中途休息的地方一转过山角、就能看到峭壁上长着一棵松树提起此松,真是大大地有名挂在人民大会堂里的那一幅叫做“迎客松”的照片,就是它这棵松树的大名就叫做“迎客松” 你看它伸出双臂,其实是不知道多少臂,仿佛想同来游的人握手、拥抱它那青翠的枝头仿佛能说出欢迎的语言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征, 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你若问它的高寿,那就很难说它干并不粗,也不特别高,看样子它至多也不过几十年至百年,然而据人说,它挺立在这里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这里山高风劲, 夏有酷暑,冬有寒冰, 然而它却至今巍然屹立, 俊秀挺拔,苍翠欲滴,枝头笼烟,仿佛正当妙龄青春1) “名副其实”的意思是 _,说“一线天”名副其实的原因是_2)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 3)理解“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这句话的意思4)给句子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不改变句子意思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征,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答案】(1)名实相符;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2)承上启下(3)四望奇峰杂错排列,道道壑谷,纵横交错,真是黄山景致最美的地方4)不但而且;不仅还【解析】 (1)第一问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第二问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在第一自然段找到答案2)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 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4)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 故选“不但而且”或“不仅还”【点评】 (1)第一问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第二问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2)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4)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二、课外阅读西湖漫笔 ( 节选) 宗璞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也都是绿的 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 有的绿得发黑, 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在冷泉亭上小坐,真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琤 (ch n c n ),平稳处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A. 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

      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然感觉路旁的树莽莽苍苍的,似乎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 走近看时,原来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 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B. 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 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的山水画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喜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表现出茁壮的生命力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1) “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这句话是从文中的第一自然段中抽出来的, 请问它应放在哪一句的后面?( ) A.B.C.D.(2)本文凝聚笔力,着重描写了_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A句运用了 _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_B句运用了 _、_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_4) “在花港观鱼, 看到了又一种绿作者对这种绿, 有什么特别的感受?【答案】 :(1)B (2)西湖的绿(3)排比;西湖各处的绿也不尽相同;比喻;排比;青苔各富情趣的形状(4)作者感受到了蓬勃的生机和茁壮的生命力。

      解析】 【分析】 (1)句子衔接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对于句子衔接,要注意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 由上句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可知下句选“”比较恰当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3)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4) 体会句意,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故答案为: (1)B ;(2)西湖的绿;(3) 排比、 西湖各处的绿也不尽相同比喻、 排比、 青苔各富情趣的形状;(4) 作者感受到了蓬勃的生机和茁壮的生命力点评】 (1) 此题主要考查了语句衔接, 结合上下文及所给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3)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4)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三、阅读,回答下面问题冬阳童年骆驼队伍林海音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呢?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老师教给我, 要学骆驼, 沉得住气的动物 看它从不着急, 慢慢地走, 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地,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当、当、当”地响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们戴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 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的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夏天它们到哪儿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21 “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22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23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24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贝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1)第段画线句的作用是(2)对骆驼挂铃铛的解释, “我”的想法比爸爸的想法“更美”在哪里? (3)作者多处描述骆驼队,对此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_ _ A第段由一句话构成,简洁而有画面感,将骆驼队这一描述对象凸现出来B第段先写骆驼群的沉默,再写拉骆驼的人头上冒的热气,有比较的意味C第段中画线的“但是”一词有强调的作用,语意上与上文没有形成转折D第段“屈”、 “撅” 、 “跪”一连串动作的描写,让人们感觉到骆驼的温顺E第段不用对话描写而是转述爸爸的话,改变了表达方式,行文富有变化F第? 段描写了冬天快过完时的骆驼队,暗示“我”对骆驼的感情发生改变4)有人评论林海音的文字“细致而不柔弱” ,结合这一评论,赏析第段画线句5)最后三段和前文叙述视角不同,传递的情感也有差异请根据前后两部分内容,对此加以分析6) “冬阳”在行文中着墨不多,却是标题的一部分联系全文,对此加以评析答案】 (1)细致入微地写出骆驼吃草料的样子,突出“我”观察的仔细,表现了儿童的好奇和天真2)爸爸认为挂铃铛是骆驼安全的需要,是从实用角度讲的。

      我”认为挂铃铛是人的需要,是从情感需求角度讲的 “我”的想法富有情趣,所以更美3)C ;F (4)用两个“慢慢”修饰“走”和“嚼”的动作,两个“总会”修饰“走到”和“吃饱” ,两两呼应,写出骆驼不着急的性子,意味深长用词朴素,句子简短,表达恰到好处,不见柔弱5)前一部分以孩子的视角,写出了“我”对世界的好奇以及童年生活的美好;最后三段以成年人视角,表现出作者对童年的追念和珍惜6) “冬阳”在行文中虽然着墨不多,但与全文都有内在联系冬阳”点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冬阳的温暖烘托了童年生活的温馨美好,为全文奠定温暖的基调这样写足见作者构思之巧解析】本题考查从短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1)第段画线句的作用是细致入微地写出骆驼吃草料的样子,突出“我”观察的仔细,表现了儿童的好奇和天真2)爸爸认为挂铃铛是骆驼安全的需要,是从实用角度讲的我”认为挂铃铛是人的需要,是从情感需求角度讲的 “我”的想法富有情趣,所以更美3)第 3 段中“拉骆驼”所说的实际上否定了“我”的猜想,前后有转折关系,因此C选项错误第 ? 段虽然写到骆驼的邋遢、难看,但从天气的交代以及“我真想”“轻松的步伐” “清脆”一类词中可以看出“我”对骆驼的感情没什么变化,因此F项也错误。

      其余的简答题根据意思答出即可,尽量答全面4)用两个“慢慢”修饰“走”和“嚼”的动作,两个“总会”修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