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背诵专项复习》教学课件优秀课堂课件.pptx
31页积累背诵专项复习,语文五年级上册,小学语文考查的背诵内容,完全来自课本上的积累和背诵, 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它不仅要求学生熟练背诵、正确 书写,还要灵活运用我们对于这一部分分成三类:背诵课文、 背诵古诗、日积月累背诵课文,一、需要背诵课文 1.白鹭全文、13.少年中国说(节选)全文、 22.四季之美全文、25.古人谈读书全文 二、检查背诵 这一环节主要是分小组来进行,组内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 和监督下互查小组长记录互查情况,进行汇报我根据检查 结果有所侧重地进行总结和练习三、巩固练习 1.按课文内容填空 那 ( 雪白 )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 铁色 )的 长喙,那( 青色 )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素 之一忽则嫌( 白), 黛之一忽则嫌闲( 黑) 读书有三到,“三到”是( 心到 )、(眼到 )、( 口到 );读 书人要“三有”,“三有”指( 有志 )、( 有识 )、( 有恒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即使 )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 些,( 而且)太不寻常了 (虽然 )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 而 )被人忘却了它的 美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 而且 )具有生命了。
( 即使 )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 )一两只萤火虫,闪 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A.象征少年中国突然崛起;B.象征中国的巨大声威;C.象征中国 的进步不可限量;D.象征少年中国奋发有为;E.象征祖国顶天立 地的高大形象;F.象征中国的美好生活;G.象征中国的前途灿烂3.选择与下列句子对应关系的选项,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C )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B )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D),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G)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A )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 F)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E),4.判断正误,在正确题号后面的括号里画“”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 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写的是动态美 ) 秋天,最美的时间是黄昏,最美的景物有归鸦、大雁、 风声、虫鸣) “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 表现出作者对冬季的厌恶之情),5.在课文中找出符合下列句释的句子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是真正的智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聪敏而喜好学习,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几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心既然到了,眼、口哪里能不到呢?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一、需背诵古诗,古诗,12.古诗三首全文、21.古诗三首全文。
二、默写古诗 让学生先默写第12课古诗三首,还是采用小组 互查的形式互相查漏补缺,针对出现的错别字进行纠 正 三、古诗再现 这一环节首先进行作者介绍,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写作 背景接着不仅要强调字的写法,还要解释字义、词义, 进而让学生正确理解诗的意思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1.作者介绍,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 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 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 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 赐进士出身 2.原文展示 示儿 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注释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元:通“原” 九州:这里代指全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概括主题 示儿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 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情怀1.作者介绍,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 (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与平阳 林升卿谋葬父序)大约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 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2.原文展示 题临安邸 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题临安邸,注释 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邸:客栈、旅店 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概括主题 题临安邸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作 者以讽刺的语言写出了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 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当权者的腐朽本质,表现了作者对当 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怒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心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 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 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 “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 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 诗1.作者介绍,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2.原文展示,已亥杂诗,注释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sh):依靠 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语 喑(yn):沉默 概括主题 已亥杂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态,表达 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诗人的遗愿是(用原句回答) )”巩固练习 一、说说下列字词在本课古诗中的意思 元: 同“原”,本来乃翁:你们的父亲休:停止 邸:旅店恃:依靠究: 毕 竟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示儿诗中,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用原句回答),“( 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题临安邸中的“游人”是指( 当朝的权贵), 已亥杂诗中的“天公”喻指(当时的统治者) 已亥杂诗中的两个成语( 万马齐喑 )、( 不拘一格)三、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时,你们举 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 那汴州1.作者介绍,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2.原文展示,山居秋暝,王维,唐代诗人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 丞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 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 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有王右丞集注释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歇:尽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概括主题 山居秋暝描写了山居新雨后,秋天傍晚时的景象,表达 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现出诗人洁身自好 的品格1.作者介绍,枫桥夜泊,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 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 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 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2.原文展示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注释 枫桥:在今江苏苏州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苏州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唐代僧人寒山曾住于此 概括主题 枫桥夜泊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 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 孤舟客子等景象,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1.作者介绍,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2.原文展示,长相思,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 人)。
唐代诗人,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 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 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换纳兰性德,注释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那边,这里指关外 聒(gu):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概括主题 长相思这首词描写了远行的将士们在风雪夜中不能 入眠,引发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全词在叙事的同时流露出 作者强烈的羁旅怀乡之情巩固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山居秋暝中以动衬静、声色相间的句子是,“()”,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一更”表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勾画出一幅有声( 泉声 )、有色(青松 )、有动( 泉流 )、有静( 月照) 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 枫桥夜泊一、二句写的是诗人(看到)的景色,三四句写 的是诗人( 听到)的声音,抒发了诗人在旅途中( 孤寂忧愁)的思想感 情 长相思是一首( 词 )而不是诗,长相思是( 词牌名)山 一程,水一程” 表示( 路途遥远、行程艰辛 )风一更,雪,风雪交加、环境恶劣,日积月累,一、日积月累内容 语文园地 (一)、语文园地 (二)、语文园地 (三)、 语文园地 (四)、语文园地 (六)、语文园地 (七)、 语文园地 (八)。
二、检查日积月累内容 这一环节主要是分小组来进行,组内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 和监督下互查小组长记录互查情况,进行汇报我根据检 查结果有所侧重地进行总结和练习三、日积月累重现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葛洪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形容世道破坏的词语:,安居乐业,政通人和,太平盛世 人寿年丰,国泰民安 路不拾遗,丰衣足食 夜不闭户,生灵涂炭,家破人亡,多事之秋 民不聊生,兵荒马乱 内忧外患,流离失所 哀鸿遍野,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形容社会安定的词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 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用纯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观书有感 宋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巩固练习 一、名句填写 1.不饱食以终日,(,司马光,不弃功于寸阴) 葛洪,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3.(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代(,)的,宋)代( 朱熹)的,唐,林杰,4.(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二、填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选自( 观书有感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选自( 乞巧谢谢观看,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