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单元天边有颗闪亮的星.docx
6页《天边有颗闪亮的星》教学内容1、欣赏《天边有颗闪亮的星》2、学唱歌曲《杜鹃花》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歌剧《党的女儿》的剧情2、欣赏剧中玉梅的唱段《天边有颗闪亮的星》3、学唱最后一幕的唱段《杜鹃花》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结束的时候,老师让大家回去查找的歌剧《党的女儿》的资料,可以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吗?(同学们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老师补充介绍歌剧《党的女儿》和歌曲《天边有颗闪亮的星》2、欣赏歌曲(1)初次听赏歌曲现在我们来听一听这首歌曲,同时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歌剧中唱到的"闪亮的星""小花""青松"分别指的是什么?(2)听完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老师进行补充)(3)复听歌曲3、欣赏第五场和第六场的同名歌曲4、分析总结歌曲在不同的场次出现时,为什么演唱形式会有所不同?这种不同对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有什么帮助?5、学唱《杜鹃花》在歌剧《党的女儿》中有两首歌曲,贯穿始终一首是《天边有颗闪亮的星》,还有一首就是《杜鹃花》现在我们来欣赏一遍《杜鹃花》(1)欣赏歌曲《杜鹃花》(2)学生看谱在心里默唱(3)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是5/4拍4)随录音小声哼唱5)全体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杜鹃花》。
小结:我们刚才学唱了歌曲《杜鹃花》,同学们唱得很好,让我们一起来高声演唱一遍 什么结子高又高教学目的:1.通过学唱山歌《什么结子高又高》,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2.简单了解刘三姐的故事,知道山歌的特色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教学重点:用放松、愉快的歌声演唱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知道山歌的特色,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教具准备:课件、歌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用音乐问好二、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桂林吗?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广西地杰人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生:……师:对了,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她美丽、聪明、善良、可爱,善于用歌声表达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你们听过她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刘三姐的故事刘三姐,据说她原是唐代壮族的一位农家女从小就聪慧过人,八岁时,就能把看到的东西编成歌曲唱起来她唱的歌山也爱听,水也来和壮家人都称她为歌仙可见她的歌声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她那动听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流传了一代又一代。
流淌在广西的山山水水间大家想先来听听刘三姐的歌吗?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师:但是三姐的才华也遭到了恶霸们的嫉妒,他们也来找三姐对歌,想刁难她,但每次都被三姐比了下去,三姐为百姓们出了气!播放《心想唱歌就唱歌》[优美的图片、音乐伴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叙述,学生走进美的意境]师:三姐是唱山歌的好手,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山歌吗?(先指导学生从字面上理解师:我们先来听两首山歌,找找山歌的真正含义师:先请大家闭着眼睛来听首歌,听听看歌曲中唱了什么?歌曲的情绪怎样?(播放《太阳出来喜洋洋》)学生讨论分析师:接着我们再去湖北看一看,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播放《龙船调》)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山歌的定义(启发学生从对山歌的内容上,发现对山歌和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观看中,主动发现音乐的特点,为后面的新歌教学做好铺垫]二、学唱歌曲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山歌的定义,我们再来看一下,在《刘三姐》这部影片中,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2.听什么结子高又高录音范唱(出示歌片,放录音范唱)师:我们一起听录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师:谁来说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师:你们说得都非常正确。
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刘三姐》影片一上映,这首歌像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3.再听,轻声随录音唱师:老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今天听的这首歌在开始提问和回答前要“哎——”一声呢?(吆喝声是山歌的特点之一,本歌的吆喝起着为提醒对歌方注意的作用引导学生模仿“哎——”一句)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轻声随着唱一唱,注意观察:与我们以往学的歌曲记谱有什么不同?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生:(听后回答)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个拍号,而这首歌中有两种拍号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结合歌曲讲解)在这首歌曲中,四二拍与四三拍交替出现,叫作“变换拍子”师: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4.难点解决(1、2、3、4依次出示)5.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放录音)师:现在我们随录音来演唱这首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学生随录音演唱歌曲6.视唱曲谱(详细过程略)1)划拍视唱注意变换拍子略突出强拍2)随教师的伴奏视唱(一人指谱)7.唱歌词,歌曲处理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表情游戏,只做嘴型不出声音,看谁唱的模样最象“刘三姐”和她的歌友们师范唱,学生不出声音对口型跟唱歌词。
教师弹琴,学生演唱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师:现在你们把自己当成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再来演唱一遍歌曲学生随老师优美的钢琴伴奏演唱歌曲9.设计演唱形式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好,但老师听了,感觉还不过瘾,我们刚才的演唱形式是──生:齐唱师:我们能否变换一下演唱方法?小组讨论一下,设计成什么形式学生讨论并演唱生:对唱师:很好,什么是对唱?生: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1)男女生接力唱2)领唱与齐唱3)创设情境,领唱在“山的南面”,齐唱在“山的北面”学生可以变换一下位置师(鼓掌):你们的演唱,仿佛把老师带到了山清水秀的广西桂林──刘三姐的故乡[指导学生多角度欣赏歌曲,丰富他们的音乐感受,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多角度鉴赏音乐的能力,让民族音乐代代相传]三、拓展──壮族风俗歌会“歌圩”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许多民族音乐活动(出示卡片),最著名的是传统的风俗歌会“歌圩”圩”是“集会”的意思;“歌圩”就是赛歌、唱歌的集会你们想不想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师: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观看老师给大家搜集的图片──壮乡风情(大屏幕)师在旁作介绍四、课堂小结好热闹的歌会啊!我们也来凑凑热闹吧!师唱山歌“哎——谁的山歌唱的好类?什么地方山歌多类?水乡山歌叫什么类?草原上唱什么歌哎?”让学生用山歌的形式回答。
这样一举两得,既复习了歌曲旋律,又反馈了学习的知识小结: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所以民歌也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壮族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最后,我们以优美的歌声演唱《什么结子高又高》结束本课 课 题 《卡门序曲》与《街头少年》教学目标:一、听辨作品《卡门序曲》,把握作品各主题,进一步了解歌剧二、欣赏歌剧《卡门》中的著名唱段《街头少年》三、了解作曲家比才,了解歌剧《卡门》的剧情材料准备:比才与歌剧《卡门》介绍的课件 、《卡门序曲》《街头少年》的音响资料教学过程:一、剧情介绍师:美丽的广西之旅,让我们感受到与壮族歌仙刘三姐对歌的愉快,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世界歌剧史上的另一个神话《卡门》歌剧《卡门》讲述了什么故事呢?(学生介绍《卡门》剧情,教师做课件展示说明)生:歌剧《卡门》 完成于1874年秋,是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也是当今世界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 四幕歌剧 《卡门》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卡门卡门使军人班长唐•豪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 —— 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
后来唐•豪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又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卡门后来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在卡门为埃斯卡米里奥斗牛胜利而欢呼时,她却死在了唐•豪塞的剑下二、欣赏《卡门序曲》1、师:在这部歌剧中最具代表性及流传最广的器乐作品就是管弦乐作品《卡门序曲》又称《卡门前奏曲》,经常被一些交响乐团作为音乐会曲目来演奏什么是序曲呢?生:序曲可以比作一部作品的序言或绪论,它在音乐中最初是指歌剧、清唱剧、大合唱、舞剧或其他戏剧作品演出之前的一段前奏式的器乐曲,即主要是一种闹场性质的音乐师:(补充)看来同学们的资料查找的非常好序曲最开始正象同学们所说的那样是一段前奏式的器乐曲,相当于在正式开演前的三遍铃声,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体裁下面就请大家来欣赏这首《卡门序曲》2、(播放《卡门序曲》学生欣赏,教师出示乐曲的三个主题)师:刚才的音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音乐非常的热烈,开始的速度也很快师:请同学们来看乐曲中的三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有不同的特点3、与学生共同视唱三个主题,进一步熟悉乐曲的旋律与主题特点A主题:热烈奔放——把人们带到了西班牙斗牛的喧闹、狂热的气氛中。
B主题:欢快——跳跃、欢唱,象节日一样C主题——斗牛士之歌——雄壮威武,与主部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4、再听乐曲,并画出乐曲的结构图师:乐曲就是由这三个主题组成的,请同学们仔细倾听,这三个主题都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出现的?(播放乐曲,学生倾听并记录顺序)生:(划出曲式图 )A B A C A 乐曲就是按照这样的结构进行的师:非常正确那么在这三个主题中,哪个主题最有特点?生:我比较喜欢C主题,因为这个主题非常雄壮,表现了斗牛士的威武形象,而且非常从容师:C主题又叫《斗牛士之歌》我们就来再次欣赏这个主题,听一听这个主题演奏了几遍?力度与情绪有什么不同?(再次播放《斗牛士之歌》——C主题,学生欣赏)生:这个主题演奏了两遍,第二遍的力度加强,更加突出了斗牛士威武雄壮的形象5、尝试用口风琴吹奏C主题三、欣赏《街头少年》1、师:我们曾经听过女主人公卡门的唱段《爱情是一只自由的鸟儿》,唱词是卡门的爱情观念的自我表白做为一名倔强的吉卜赛姑娘,卡门宁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不愿让她的爱情自由受到任何约束这部歌剧以合唱见长,剧中各种体裁和风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部今天我们来欣赏另一首选自《卡门》的歌曲《街头少年》,这是第一幕中的童声合唱。
播放《街头少年》,学生欣赏,教师出示主题)师:歌曲中唱到了什么?生:歌曲中唱到一群孩子跟着士兵换岗,模仿士兵走路的样子师:孩子们模仿士兵走路,样子十分认真而且可爱滑稽这首歌曲就是孩子们跟在士兵后面行进时演唱的歌曲这首歌曲应该有什么风格特点?生:进行曲风格2、哼唱主题A、B,感受两个主题的不同特点主题A:模仿士兵行进,轻快的步伐主题B:模仿号角的旋律,歌词都是“滴嗒”,活泼而有儿童情趣3、完整欣赏《街头少年》,进一步感受音乐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四、了解音乐家比才师:我们今天欣赏的两个内容都是选自一部歌剧《卡门》,创作这部歌剧的法国作曲家比才,在去年我们曾经欣赏过由他创作的两首乐曲,大家还记得吗?生1:《小步舞曲》和《间奏曲》学生介绍比才,教师做课件说明)生2:乔治•比才(1838-1875),法国作曲家,生于巴黎,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九岁起即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后到罗马进修三年1863年写成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