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新泰市:平安协会破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新课题.docx
7页山东新泰市“平安协会”破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新课题 一 新泰市平安协会产生发展的基本背景与四个阶段(一)平安协会来自基层群众的实践山东省新泰市位于鲁中腹地、泰山东麓,隶属全国首批35家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的泰安市,同时也是山东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单位,“平安山东”建设模范市、省级文明城市新泰地处四市九县交界,平原、山区、库区、矿区并存,工矿企业集中,部分乡镇又是回、汉居住区,流动人口多,社情民意复杂农村税费改革后,基层警力不足、资金短缺、治安防范薄弱,社会管理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社会治理体制与人民群众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2006年2月,汶南镇成立首家平安协会,协会出资组建专职巡逻队伍,为巡逻队员发放补贴,更换巡逻车辆,在镇区主要部位安装电子监控设施,运行一个月,全镇可防性治安案件同比下降了80%新泰市委及时发现并认真总结这一做法,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对平安协会的组织属性、职责定位、运行机制等进行了明确和规范二)平安协会建设全面推进,形成五级网络体系2006年5月,新泰市委在汶南镇召开现场会,在全市推广平安协会建设经验之后,新泰市平安协会建设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
2008年6月,新泰成立了山东省第一家县级平安协会在此基础上,按照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采取行政村单独成立、区域村庄联片成立、地企双方联合成立、新型农村社区同步规划成立等方式,推动平安协会逐步向全市各乡村、基层单位延伸覆盖目前,全市20个乡镇街道、新矿集团等8家驻新泰企业全部成立了平安协会,电力、教育、卫生3个行业和796个村组建了平安协会分会,全市共发展单位会员1326个、个人会员1.5万人,筹集会费3662万元,基本建立起市、镇、村、行业、企业五级平安协会网络体系三)平安协会组织建设逐步规范化、制度化近年来,新泰市委、市政府把加强平安协会规范化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以规范促发展在性质定位上,明确平安协会是在党委、政府领导下,由民政部门审批,辖区单位和群众自愿参与的新型社会组织,依法自主开展活动,是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法综治力量的有益、有机、有力补充在工作职责上,明确规定平安协会主要是协助党委、政府,参与治安防范、矛盾纠纷化解、突发事件处置、法制宣传教育、社会事务管理等工作协会会员充分发挥社会治安防范员、矛盾纠纷调解员、预防犯罪帮教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信息员、公共安全管理员等“六大员”的作用。
在管理机制上,协会按照章程开展工作,会长是法定代表人,会员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是办事机构,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会员以当地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三老”人员为主体,吸收法律工作者参与在领导体制上,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平安协会建设全过程,协会会长、理事由党组织研究推选后再由会员大会选举产生,秘书长由市、镇综治办主任兼任;各级平安协会建立党支部,分别隶属于市社会组织党工委和乡镇党委四)实施平安协会组织服务标准化、品牌化为了推动平安协会由粗放型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服务转变,提升平安协会在管理、自律、品牌、服务、发展等方面的实力,新泰市提出了“平安建设项目化、项目建设品牌化、品牌建设标准化”思路,积极组织并实施省和国家级协会组织服务标准化试点1.建立健全标准体系从平安协会组织建设和参与社会治安防控、矛盾纠纷调处、突发事件处置、法制宣传教育、社会事务管理入手,健全以协会章程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定协会理事会制度、会费管理制度、法定代表人述职等内部管理制度,形成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以通用基础、服务提供、服务保障为内容的协会组织服务标准化体系,实现全市平安协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制定相关服务标准建立健全在党组织领导下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规范运作、诚信工作、信息公开、奖励惩戒和自律保障等方面的制度从通用基础、服务提供、服务保障三个体系入手,收集、完善、制定各项服务标准,并确保标准有效实施3.开展标准实施评价制定平安协会标准实施情况的检查、考核制度,定期组织各级平安协会开展内部检查和自我评价对标准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修订标准的建议,在不断完善标准中改进和提升服务质量4.创建协会品牌积极开展“标准提升服务质量行动”,以制度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为手段,以提高平安协会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目的,争创社会组织服务品牌其中,新泰市平安协会“天目”被评为“山东省服务名牌”平安协会”的产生和发展,顺应形势任务变化,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广泛发动组织群众,参与社会管理服务,有力促进了由政府主导向多元共建、维护稳定向创造和谐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要求,在新泰市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职能部门联动、社会组织协同、群众广泛参与的大维稳工作格局二 新泰市平安协会完善“五大功能” 充分发挥“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载体平台作用平安协会从最初“看家护院”发展到主动参与化解社会矛盾、处置突发事件、开展法制教育、参与社会管理,搭建起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载体平台,日益成为党委政府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助手。
一)建立了化解矛盾纠纷新机制平安协会会员来自基层,熟悉社情民意,群众威信高,在处理涉稳问题上,既能做到正确理解和贯彻党委政府的意图,依法依政策妥善解决,又能充分利用地缘、人缘、情缘、血缘的优势,用群众便于接受的方式,依情依理沟通协商,使各类矛盾纠纷得以及时有效化解新泰市将平安协会纳入全市矛盾纠纷大调处工作体系,坚持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平安协会的民间调解“四调联动”,依法、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市、乡、村成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和专门机构,吸收平安协会会长、副会长兼任调处中心专职副主任,与政法部门和有关单位联合,化解重大疑难纠纷,大大减少了矛盾纠纷进入信访和司法渠道的流量2006年以来,全市各级平安协会共参与并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000多件,参与处置涉法涉诉信访案件200余起,结服涉法涉诉信访积案60余件图1 新泰市泉沟镇“四调联动”工作流程(二)形成了处置突发事件新阵势平安协会会员乡情浓、人情厚、人脉广,能够发挥作为“第三方”的优势,及早摸清突发事件的事态缘由,梳理出处置问题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不仅有利于理顺情绪、化解民怨、解决问题,而且可以做到慎用、少用或不用警力,起到“防浪堤”、“减压阀”的作用。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新泰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坐镇指挥、平安协会先期介入、公安队伍压住阵脚、基层党群组织迅速跟进”的“立体三角架构”处理突发事件机制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研究处置方案,掌控事态发展;平安协会利用亲情人缘优势,直接面对当事人,沟通交流,在最短时间内劝散群众、平息事态;公安部门在外围做好稳控工作,防止事态恶化;基层党群组织及时介入,安抚群众,做好善后事宜他们从组织领导、决策指挥、现场处置、善后工作到整个社会面上的稳控,环环相扣、互动联动,构建起处置突发事件的完整工作体系2008年以来,新泰市各级平安协会共参与化解各类群体性事件隐患和苗头59起,妥善处置群众聚集事件28起,无一引发大的问题,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图2 “立体三角架构”处理突发事件机制(三)构筑了社会治安防控新体系为解决基层公共安全品不足的现状,新泰市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注重在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利益指向上寻求最佳结合点,调动社会、企业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支持平安协会通过社会化动员、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积极筹集经费,发动群众参与社会治安联防联控2008年,市平安协会拿出100万元会费,帮助镇村建立专职巡防、联户联防等五种形式的巡逻队伍;市平安协会会员单位供电公司投资927万元,为农村安装3万盏“平安灯”;2009年实施了投资5700万元的“天目工程”,其中,市平安协会会员单位联通公司投资4700万元,市乡财政和平安协会筹资1000万元,在全市农村共安装电子监控探头1200个,实现了重点控制部位全覆盖、治安情况实时监控。
依托平安协会这个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参与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效解决了过去单纯依靠政府管控成本过大、覆盖不广的问题,形成了社会治安人人有责、平安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2011年,全市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8.9%,可防性侵财案件同比下降36.5%四)拓宽了法制宣传教育新渠道协会充分发挥熟悉情况的优势,积极协助基层党政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市平安协会扶持出版了《平安文化漫画系列手册》,讲述乡村里的法律故事,并将书中故事制作成贴瓷画,在120个村建成“平安文化墙”;围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编写了《平安文化漫画系列手册》中学版、小学版,协助建立青少年阳光课堂,普法教育的覆盖面越来越广五)畅通了群众参与社会管理新路子加强社会管理不仅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更离不开社会协同和群众参与在乡镇街道全部成立综治工作中心,体制内实行政法综治部门一体化办公,体制外依托平安协会协同社会力量,形成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格局充分发挥平安协会与群众联系密切的优势,强化平安协会参与社会管理的职能,把基层社会事务进行有序再分配,让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改变了社会矛盾过多聚焦于党委、政府的被动局面特别是在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决策和实施过程中,新泰畅通党政组织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渠道,注重吸收平安协会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确保群众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平安协会还协助做好对群众的政策宣传、思想疏导和说服教育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 新泰市创建平安协会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考借鉴新泰平安协会的创新性实践,破解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课题,得到了中央政法委、省委政法委和泰安市委的充分肯定,受到理论界的高度关注新泰市委市政府深深体会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真正靠人民群众共建平安,让人民群众共享平安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首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利益是促进社会稳定、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价值和根本追求平安协会的创建,把人民群众祈求平安的愿望与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平安建设的热情有机融合起来,把维护社会稳定、实施社会管理的目标定位在人民群众的共同受益上,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平安建设的主体和最大受益者,走出了一条共建共享平安的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与群众积极参与的有机结合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迫切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从党委、政府“包打天下”,职能部门“单打独斗”,转变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上来平安协会的创建,为广大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提供了有效平台,构建起了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共同维护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基本途径是建立政府负责和社会组织协同联动大格局维护社会稳定、创新社会管理作为一种公共职能和公共需求,必须坚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充分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和资源平安协会的创建,正是建立在党委、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参与、良性互动基础之上的,促进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化维稳新格局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效手段是法治与德治两手并举化解社会矛盾,首先要坚持依法调解,但社会矛盾纷繁复杂,不是单靠法律可以解决的,还必须依靠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感染力量平安协会坚持法德结合,把调处矛盾的过程变为教育群众、提高群众的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平安文化价值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抗、化解了积怨,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相容新泰市近年探索发展的平安机制,作为地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