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霸推荐)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快乐晨读 诗词五首 新人教版(通用).doc
11页快乐晨读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写作背景:《饮酒(其五)》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隐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看破东晋黑暗,隐居在偏僻山村,没有世俗的侵扰,感慨甚多,于是借饮酒来抒情写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2.诗意理解: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暮色中缕缕云气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意,我该怎样表达其中的深奥!3.思想感情:表现了陶渊明厌恶官场的虚饰和奸诈,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意,获得恬静的心境的思想感情。
4.名句赏析“悠然见南山”的“见”能改成“望”吗?为什么?“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5. 合作复习:《竹里馆》作者: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6. 主题拓展背诵: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误落 一作:误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颠 通 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写作背景: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2.诗意理解: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感时伤世,花也在流泪;怨恨别离,鸟也在啼叫,惊动人心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3.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4.名句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5.合作复习: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6. 主题拓展背诵: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写作背景:关于此诗系年,有两种说法一作说法是,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另一种说法,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李贺把诗卷送给韩愈看,此诗放在卷首,韩愈看后也很欣赏时在元和二年(807年)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朱世英则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认为此诗可能是写朝廷与藩镇之间的战争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元和四年(809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814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2.诗意理解: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3.思想感情:这是一首边塞诗 主题是歌颂边塞生活 主要表达了作者打算投笔从戎,建功立业,但又得不到赏识的一种“英雄无用”的悲哀4. 赏析李贺的不少诗向称难解,这一首解者纷纭,却莫衷一是对于诗意的理解也异常分歧 这首短诗,后面写兵临易水、提剑誓死?其主题确与战斗有关但前四句 着重写景,除“甲花”、“角声”表明此处有兵士而外,围城、突围等等全无 明确描写因此,解说之分歧,多出于对“言外之意”的不同体会言”外 之“意”虽在“言”外,仍然来自“言”一首诗积字成句,积句成篇,成为 有内在联系的整体这篇诗前四句颇难碓解,后四句却比较显豁说清后四句, 再反观前四句,通篇的意义便不难领会 先看后四句半卷红旗临易水”,暗示“临易水”之前有一段进军过程半卷红旗” 是为减少阻力,是进军的特征,如“红旗半卷出辕门” 之类临”字也表现行军的动势那么,“临易水”之后是否遇上敌军?如果遇到的话,力量对比如何?形势对谁有利?这一切,后三句都未作正面描述,而言外之意却比较明晰:一、“临易水”表明前进受阻,又令人联想起《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二、击鼓为了进军,而“霜重鼓寒声不起”通过自然条件的不利暗示出战争形势的严峻三、末尾两句,写主将提剑上阵,誓作殊死战斗以报君恩,则大敌当前,已不言可知 首句于“云”上着“黑”字,已感气氛沉重而这“黑云”又“压城”以至压得“城欲摧”,明显有象征意义云”上特加“黑”字,自然不会用以象征我军而是象征敌军敌军压境围城如此凶猛,则我军只有杀出重围,才有生路甲光向日金鳞开”,在色彩和形相上与上句形成强烈对比,明含欣喜、赞美之情,当然是指我军始而黑云压城,适度围逼,既而黑云崩溃、红日当空,我军将士的金甲在日光下犹如片片金鳞,耀人眼目就是说己经杀出孤城,击败敌兵一、二两句写围城与突围,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以下八句写乘胜追杀,直至兵临易水,是又一个意义单位角”,古代军用乐器《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有“吹角收兵”的记载联系上下文看,“角声满天秋色里”一句,正是以虚写实在读者想象中展现敌退我追的壮阔场景塞上胭脂凝夜紫”中的“夜”字照应第一句中的“日”字,表明从突围至此,已过了较长一段时间,双方互有杀伤塞上胭脂”,旧注引《古今注》“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故曰紫塞”解释,大致不错紧承“角声”、“秋色”描绘塞土赤紫,已令人想见战血;于“紫”前加一“凝”字,更强化了这种联想。
由“日”到“夜”,以至夜深“霜重”,追兵已临易水,敌军自然先到易水追兵尾随,敌军倘要渡水,便可能全军覆役,因而只能背水一战陷之死地而后生”,想到韩信的背水阵,就知道追兵面临的形势何等严峻!鼓声不起,主将誓死,正是这种严峻形势的反映至于快战的结果如何,却让读者去想象诗人运用特殊的艺术手法表现独特的艺术想象,或用象征,或用暗示,或用烘托,或以虚见实、以声显形、以部分代全体,给读者留下了过于广阔的想象空间,所以读者的理解因人而异5.合作复习:逢入京使作者: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6. 主题拓展背诵: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唐代: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2.诗意理解: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3.思想感情:这首七绝借赤壁之战这则历史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4.赏析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5.合作复习:《晚春》作者: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6.主题拓展背诵:江南春唐代: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渔家傲 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