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质人类学 (教案).ppt
63页体质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史前人类研究史前人类研究第一节 体质人类学基础一、体质人类学同考古学的关系v体质人类学,是以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v人类有两重属性,即自然的属性和社会文化的属性v研究人体的体质人类学,同研究人类文化的考古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体质人类学同考古学的关系v体质人类学确定的人类发展阶段,是旧石器文化分期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v体质人类学对古猿类和古人类化石的研究,对于究明人类自身的来源问题,具有决定性意义v体质人类学对人类种族的研究,对于探讨有关民族的族源、文化的迁徙、交流等方面的问题,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v体质人类学对人骨性别、年龄的鉴定,对于考古学探讨古代社会的许多问题有很重要的作用 1. 人体骨骼的形态分类 成年人的全身骨骼共有206块,依据形态可分为长骨 、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四种形态:长骨形体较长而坚硬,分布于人体四肢,在运动中起杠杆 作用长骨多呈管状,内含空腔,有骨髓,如股骨、胫 骨、肱骨、尺骨、挠骨、指骨等短骨形似立方体,富于而压性,往往集群地连在一起,多 位于承受压力而运动的复杂部位,如手腕的腕骨和脚腕 的跗骨等1. 人体骨骼的形态分类 扁骨多呈板状,富于弹性与坚固性,主要构成骨性 腔的壁,对腔内器官起到保护作用。
如颅骨部位 的顶骨、枕骨和胸部的肋骨等不规则骨形态很不规则,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类的骨骼 如髋骨、椎骨、颞骨等 颅骨上肢骨躯干骨下肢骨二、人体骨骼的形态和各部位的名称 人体骨骼依据结 构、功能、位置 又可分为颅骨、 躯干骨、上肢骨 、下肢骨四个部 分:2. 人体骨骼各部位的名称和数量颅骨共29块,除下颌骨和舌骨外,都借助于骨缝或软骨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依据功能和位置,又可细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① 脑颅:共14块,位于颅骨后上方,构成颅腔,起容纳和保护脑子的作用 ② 面颅:共15块,位于颅骨的前下方,构成口腔,并与脑颅共同构成鼻腔和眼眶,以维持面部形态 2. 人体骨骼各部位的名称和数量脑颅(14块)额 骨1 ─ 位于颅的上前方,由额部和眼眶上部构成顶 骨2 ─ 位于颅顶中部线两侧、额骨和枕骨之间枕 骨1 ─ 位于颅骨的后下部,形成颅后和颅底的一部分蝶 骨1 ─ 位于颅底中部、枕骨的前方,因其形似蝴蝶,故名颞 骨2 ─ 位于颅骨两侧、参于颅底和颅腔侧壁的构成筛 骨1 ─ 位于额骨之下、蝶骨前方及左右眼眶之间听小骨6 ─ 位于左右耳室之内,可分为锤骨、砧骨、镫骨 额骨顶骨枕骨颞骨蝶骨耳孔颅骨侧面观矢状缝顶骨枕骨枕外隆突颅骨后面观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 顶骨额骨 鼻骨 颅骨顶面观2. 人体骨骼各部位的名称和数量面颅(15块)上颌骨2 ─ 位于面颅中央,上方与额骨、颧骨等围成眼眶,与鼻骨围成鼻腔。
鼻 骨2 ─ 位于两眼眶之间,构成鼻梁上部下鼻甲2 ─ 位于鼻腔的外侧壁,为一对卷曲的薄骨片泪 骨2 ─ 位于两眼眶内侧壁的前部,为一对薄而不规则的小骨片颧 骨2 ─ 位于上颌骨的外上方,构成面颊及眼眶底和外侧壁的一部分腭 骨2 ─ 位于上颌骨的后方犁 骨1 ─ 位于鼻腔内及颅下部,为一斜方形骨板,构成鼻中隔的后下部下颌骨1 ─ 位于面颅的前下部、上颌骨的下方 额骨1鼻骨2泪骨2颧骨2上颌骨2下颌骨1梨状孔颅骨正面观躯干骨共51块,构成躯干支柱和胸腔,有以下几类骨骼:椎 骨26 ─ 计有颈椎7、胸椎12、腰椎5、骶骨1、尾椎1肋 骨24 ─ 是细而长呈弓形的扁骨,分别与胸椎和胸骨相关节,构成胸腔胸 骨1 ─ 位于胸前部正中,是一浅居皮下的扁骨2. 人体骨骼各部位的名称和数量上肢骨共64块,有以下几类骨骼:锁 骨2 ─ 位于胸廓前上方的颈椎两侧肩胛骨2 ─ 位于背部上外方的第2 ─ 7肋骨之间,为三角形扁骨肱 骨2 ─ 位于臂部尺 骨2 ─ 位于前臂内侧(手臂下垂、掌心向外的姿态时)桡 骨2 ─ 位于前臂外侧手 骨54 ─ 由腕骨8×2、掌骨5×2、指骨14×2构成。
2. 人体骨骼各部位的名称和数量下肢骨(共62块)髋 骨2 ─ 位于臀部,属不规则骨股 骨2 ─ 位于大腿部,是人体中最大和最长的长骨髌 骨2 ─ 位于股骨下端髌面上,是人体中最大的籽骨 胫 骨2 ─ 位于小腿内侧,是小腿主要的负重骨腓 骨2 ─ 位于小腿外侧,细而长,不直接负重足 骨52 ─ 由跗骨7×2、跖骨5×2、趾骨14×2构成2. 人体骨骼各部位的名称和数量肋骨椎骨骶骨髋骨股骨胫骨膑骨腓骨足骨肩胛骨锁骨肱骨尺骨 桡骨手骨骶骨尾骨腰椎髋骨坐骨大切迹门齿犬齿 前臼齿臼齿3. 人体骨骼的性别、年龄鉴定 眉弓:位于眼眶的上方u猿人的眉弓异常发达,且左右 相连,呈横行而突出的屋檐状; 早期智人的眉弓也较发达,但左 右眉弓不相连;晚期智人和现代 人进一步减弱 u在同一族群中,男性的眉弓一 般比女性显突,其长度超过眶上 缘的1/2,女性眉弓的长度一般 不超过1/23. 人体骨骼的性别、年龄鉴定 u中矢脊:v是颅骨正中一条隆起的骨脊,也叫“矢状脊”v猿人的中矢脊很显著;早期智人减弱;晚期智人和现代人一般没的或不显著 3. 人体骨骼的性别、年龄鉴定 u枕外隆突:位于颅后枕骨上在同一族群中,男性较显突而女性较弱,幼儿缺乏。
3. 人体骨骼的性别、年龄鉴定 u乳突:位于耳孔的 下方在同一族群中 ,男性的乳突较女性 发达u低等猴类完全没有 乳突;类人猿的乳突 很小;猿人的乳突也 较小;智人阶段的人 类乳突逐渐发达第二节 中国发现的古猿类化石2一、人类起源于古猿类 人是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这一结论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认识过程 从猿到人一、 人类起源于古猿类 18 世纪,瑞典生物学家林耐,就在《自然系统》一书中创立了科学的生物分类 系统,并提出了人猿相近的理论 1809年,法国学者拉马克在《动物学哲学》一书中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并第一次试图论证人起源于猿类 1871年, 达尔文在《人类的起源》一书中解释了从猿到人发展过程中的一切变化, 并指出人与现生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旧大陆的某种已灭绝的古猿类一、 人类起源于古猿类 1863年, 英国学者赫胥黎在《人在自然界的位置》一书中提出了“人猿同祖论” 1876年,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进一步回答了古猿怎样变成人的问题: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了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一、 人类起源于古猿类 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一、 人类起源于古猿类 埃及法尤姆渐 新世地层发现 的古猿化石1924年发现的 南方古猿化石1930年发 现的腊玛 古猿化石(4000 ─ 2500 万年) (1500 ─ 800万年) (500 ─ 100万年) 一、 人类起源于古猿类 地 质 年 代距今年龄 (万年)人类进化过程人类文化分期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0.4± 现 代 人历 史 时 期1±新石器时代 史前时期更 新 世晚期5±智 人晚期智人晚期旧 石 器 时 代20±早期智人中期中期100±直 立 人晚期直立人早期早期300或200早期直立人初期第三纪上新世500南方古猿人类的祖先中新世2500腊玛古猿 森林古猿 埃 及 猿人类的远祖渐新世4000始新世6000 古 猴 类 古新世7000人类进化与文化分期对比表 二、关于腊玛古猿的系统位置 v腊玛古猿化石是1932年,美国学者刘易斯(G.E.Lewis )在印巴交界的西瓦立克山区发现并命名的。
v以后又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希腊、匈牙利、肯尼亚、乍得等国有所发现 乍得古猿二、关于腊玛古猿的系统位置 化石地点发现时间 (年)化石材料属 种生存年代 (万年)开远小龙潭1955-1957牙齿10枚森林古猿中新世1980-1982牙齿、上颌骨腊玛古猿.开远种中中新世 1400-1500禄丰石灰坝1975下颌骨腊玛古猿.禄丰种上新世早期1980-1983头骨、下颌骨 、肩胛骨、牙 齿禄丰西瓦古猿 禄丰古猿·同名种晚中新世 800元谋竹棚 豹子洞箐1986牙齿1枚早期直立人? 人猿超科早更新世 2001986-1987牙齿160枚东方人? 人猿超科上新世或早 更新世, 250元谋小河 蝴蝶梁子1986-1987牙齿119枚蝴蝶腊玛古猿 人猿超科上新世 300-400二、关于腊玛古猿的系统位置 v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西蒙斯和匹尔比姆,注意到了腊玛古猿比森林古猿有更多似人的特征 二、关于腊玛古猿的系统位置 张兴永认为:开远腊玛古猿与禄丰腊玛古猿存在着祖系关系,即前者是后者的祖先,但它们都是从猿到人过渡时期的代表,是人科的早期成员二、关于腊玛古猿的系统位置 v吴汝康认为禄丰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是同一种古猿 的雌雄个体,即腊玛古猿为雌性,西瓦古猿为雄性, 将它们修订为“禄丰古猿 ”。
二、关于腊玛古猿的系统位置 v腊玛古猿是现生猿类和南方古猿的共同祖先.v古人类学界倾向于南方古猿是人类的祖先,东非是人类的起源地v关于腊玛古猿的系统位置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 第三节 中国发现的直立人化石第三节 中国发现的直立人化石一、关于直立人的来源问题从古人到现代人中国发现的主要直立人化石发展 阶段发现地点发现时间化石概况年 代 (B.P,万年)化石研究者早 期 直 立 人重庆巫山 龙骨坡1985下颌骨1段 牙齿2枚201-204(M )黄万波1985云南元谋 上那蚌1965门齿2枚170(M) 50-60(M)胡承志1973陕西蓝田 公王岭1964头盖骨1具 牙齿1枚75-80;100 ; 110-115(M)吴汝康1966晚 期 直 立 人陕西蓝田 陈家窝1963下颌骨1具50;65(M )吴汝康1965北京周口 第1地点1921-1954头盖骨6具 体骨、牙齿23-58 (A,E,F,U)Zdansky Weidcnreich 吴汝康1927 1936 - 1940 1954安徽和县 龙潭洞1980头盖骨 牙 齿20-30(A) 15-19(U)黄万波等1981湖北郧县 学堂梁子1989头骨2具中更新世 早期李天元1991南京汤山 葫芦洞1993头骨2具30±(E,U )汤山考古队1994A:氨基酸法;E:电子自旋共振;F:裂变径迹法;M:古地磁法;U:铀系法 本土起源说v人类起源于亚洲 v腊玛古猿是从猿到人过渡时期的代表,是人科 的早期成员。
v造成人猿分化的重要外部条件是喜玛拉雅山的 隆起v在巫山龙骨坡发现了距今约200万年前的早期 直立人化石一、关于直立人的来源问题外来说v人类起源于非洲 v南方古猿是人类的祖先 v造成人猿分化的重要外部条件是东非大裂谷 v非洲发现有“能人”(约200万年前) 和约170~70万年前的直立人化石v非洲而来的古人类进入中国比较可能的一条通道在中国南部的喜玛拉雅山和北部湾之间一、关于直立人的来源问题一、关于直立人的来源问题一、关于直立人的来源问题早期人类迁徙亚洲路线图二、关于古人类体质发展不平衡性 v直立人阶段的人类,体质发展具有不平衡性;v一般具有与现代人十分接近的上、下肢骨,而头骨保留有较多猿的性状 二、关于古人类体质发展不平衡性 法国人类学家布勒认为:当时的周口店有两种人类v一种是以头骨为代表的原始人;v一种是以肢骨为代表的进步人;v周口店文化是后一种人创造的;v在洞穴中找到的那些头骨,应是进步性人类猎取原始性人类而来的 二、关于古人类体质发展不平衡性 镶嵌进化论v由英国生物学家皮尔,在《始祖鸟与进化》一文中提出v一个动物门类进化到另一个动物门类时,动物体是由进步性质和古老性质镶嵌而成的。
v始祖鸟就是生物学上最著名的镶嵌进化的代表 二、关于古人类体质发展不平衡性 二、关于古人类体质发展不平衡性 q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也是一个不平衡的过程q手是劳动的器官,进化的速度也最快q手脚分化后,下肢起着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