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太阳与白天教案(2025秋).doc
3页6.太阳与白天【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 “地球家园” 主题展开,《太阳与白天》作为其中重要一课,旨在引导二年级学生初步认识太阳与日常生活中白天现象的紧密联系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白天景象入手,逐步深入探究太阳在白天中的作用、位置变化及其与时间、影子等相关联的科学知识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常见太阳现象为切入点,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并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以生动形象的图片和简洁易懂的文字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科学概念,降低学习难度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白天和太阳已有一定直观感受,知道白天有太阳,能进行简单观察,但对于太阳的基本特征、白天形成原因以及太阳位置变化规律等缺乏系统认识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观察和分析能力较弱,需要借助大量直观材料、实际体验及有趣教学方法来辅助学习不过,该年龄段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对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现象充满兴趣,且倾向于通过动手操作和亲身参与获取知识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学生能够明确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恒星,了解太阳发光、发热的基本特征,知道太阳与地球的空间关系;理解白天形成与太阳的关系,掌握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规律及其对物体影子长短、方向变化的影响;认识到太阳是地球家园重要的能量来源,对地球上生命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记录太阳位置和物体影子变化,培养学生观察和信息收集能力,使其能从日常现象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探究太阳位置与影子变化的内在联系,提升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对相关现象进行合理推测和解释,培养创新思维与科学推理能力[探究实践]组织学生开展观察太阳和记录影子变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观察方法和记录技巧,如使用简易日影观测工具;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探究,共同完成观测任务、分析数据,提高学生团队合作与沟通交流能力;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解决与太阳和白天相关的简单问题,如根据影子判断大致时间[态度责任]激发学生对太阳和白天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与好奇心,培养主动观察自然、热爱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观察和记录中如实反映现象,不随意更改数据;引导学生认识太阳资源的重要性,增强保护地球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责任感教学重点】认识太阳基本特征以及太阳与白天形成的关系,理解太阳位置变化规律;掌握太阳位置变化对物体影子长短、方向的影响,学会通过观察影子判断太阳位置;了解太阳对地球上生命和人类活动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太阳位置变化与影子变化的复杂关系,尤其是影子长短和方向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深入分析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将对太阳和白天的认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白天的各种现象,如上学、放学路上太阳的位置、阳光强度、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变化等;在课堂上展示太阳相关的高清图片、视频资料,如太阳外观、日出日落景象、太阳黑子活动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使其学会从细节中发现太阳与白天的关联[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每组 4 - 6 人的小组,围绕 “太阳对生活的影响”“白天喜欢做的事与太阳的关系”“太阳位置变化带来的影响” 等话题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分享经历和想法,相互启发,共同探讨太阳与白天的关系教师巡视各小组,适时引导讨论方向,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观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模拟实验法]准备手电筒、地球仪、小木棍等实验材料进行模拟实验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地球仪模拟地球,让学生观察 “太阳” 照射 “地球” 时不同区域的明暗变化,模拟昼夜交替现象;在地球仪上固定小木棍,转动地球仪,观察小木棍影子变化,模拟太阳位置变化导致的影子变化通过模拟实验将抽象科学概念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太阳与白天的形成和变化原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与实践操作能力[游戏教学法]设计太阳位置变化认知游戏,如制作太阳位置卡片,一面绘制不同时间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早晨东方低空、中午头顶上方、傍晚西方低空),另一面标注对应时间。
教师展示卡片一面,让学生抢答说出对应时间;或教师说出时间,让学生快速找出对应卡片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快速准确识别太阳在白天不同时间的位置特征,增强学习效果教学过程】1.趣味导入(3 分钟)[教师活动]播放一段精彩的日出日落视频,展现太阳从东方地平线缓缓升起照亮大地,以及傍晚太阳西下、夜幕降临的全过程播放结束后提问:“小朋友们,在刚才的视频里,你们看到了什么?太阳升起和落下的过程美不美?那你们知道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吗?白天和太阳有什么关系呢?” 引导学生回忆视频内容,分享对白天和太阳的初步认识[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对太阳与白天现象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太阳与白天的关系,自然引入本节课主题2.认识太阳的基本特征(7 分钟)展示与讲解:展示太阳的高清图片和科普视频,介绍太阳外观像巨大火球,能发出强烈光和热,是比地球大很多倍的恒星,并结合对比图展示太阳与地球的大小差异互动讨论:鼓励学生说一说太阳的光和热对生活的影响,如太阳光照亮物体、带来温暖,植物生长需要太阳等教师总结强化太阳对生命的重要性[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展示让学生对太阳外观和基本特征有初步感性认识,丰富认知;互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太阳重要性的认识。
3.探究太阳与白天的关系(10 分钟)提问引导: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为什么有太阳的时候就是白天”,教师巡视倾听讨论模拟实验:用手电筒和小球模拟太阳和地球,打开手电筒模拟太阳发光,转动小球模拟地球自转,讲解当 “太阳” 照到小球一面时为白天,转到背向 “太阳” 时为黑夜,帮助学生理解昼夜交替原理[设计意图]提问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模拟实验将抽象原理直观化,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科学思维能力4.观察太阳位置变化与影子的关系(15 分钟)制作简易日影观测仪:展示制作材料,详细讲解制作步骤,即将小木棍垂直插在橡皮泥上,固定在白色卡纸中央,旁边放指南针确定方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户外观察与记录:带领学生到户外,选择空旷地方放置日影观测仪,让学生观察此时太阳位置并用方位词记录在表格,同时观察小木棍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并记录每隔一段时间观察一次并记录变化交流与总结:回到教室组织学生交流发现,教师总结归纳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有关,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影子方向与太阳位置相反[设计意图]制作日影观测仪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为观察活动做准备;户外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太阳位置变化对影子的影响,加深理解;交流总结帮助学生清晰理解相关科学知识。
5.太阳与生活(5 分钟)展示图片:展示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晒被子、植物光合作用等图片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利用了太阳讲解拓展:教师补充讲解太阳对动植物生长、地球气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设计意图]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看到太阳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宽视野;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引导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教师讲解让学生全面了解太阳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丰富科学知识6.课堂总结与拓展(5 分钟)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包括太阳基本特征、太阳与白天的关系、太阳位置变化与影子的关系以及太阳对生活的重要性拓展任务: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回家和家长一起观察晚上月亮的形状和位置变化,并思考月亮和太阳的不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太阳相关现象,如不同季节太阳高度、影子的变化并记录[设计意图]课堂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拓展任务激发学生继续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板书设计】太阳与白天1.太阳的特征:发光、发热、巨大恒星2.太阳与白天:太阳照射→白天,地球自转→昼夜交替3.太阳位置变化与影子:太阳高→影子短,太阳低→影子长;太阳东→影朝西,太阳西→影朝东4.太阳与生活:提供能量,影响动植物生长、气候等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