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终身教育发展概论.doc
8页英国终身教育开展概论 【内容提要】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英国开展终身教育的历程显示了非常鲜明的法制性、渐进性等特点讨论和分析英国终身教育开展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终身教育概念的理解,而且也为我国的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摘要题】异域采撷【关键词】英国/终身教育/法制性/渐进性/学习化社会……自郎格朗(Paul·Lengrand)1965年在巴黎结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首次提出“终身教育〞的提案及哈钦斯(R·R·Huthins)1968年出版?学习社会?一书以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等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热烈响应,并已演变成为国际性潮流,成为各国政府教育决策的指导原那么许多国家纷纷从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措施,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构建本国的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英国是西方成人教育的发源地之一,号称“成人教育之故土〞,英国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思潮兴起后,它虽然没有像美、法等国和日本那样过多地宣传终身教育的口号,也没有使用终身教育这一术语,但其终身教育理论及其所倡导的内容已在相当程序上得到了实现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的1870年,已经认识到国民初等教育的重要性,并使之义务化。
1904年和1919年以来,又对中等教育和大学教育采取了必要的措施,保障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时机〞[1]英国开展终身教育不仅在起步上明显要早于欧美及日本等国,而且在其详细的开展历程上也非常鲜明地突显了其自身特色回望英国终身教育发生开展的历程及其特点,无疑有助我们对终身教育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对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化社会的构建,为此,本文拟对英国的终身教育开展状况与特征作一些勾勒一、英国的终身教育是在成人教育理论的沃土生长起来教育开展过程,无论何种教育观念或理念的形成,都有其深沉的历史底蕴和基矗终身教育是当代社会、经济开展、科技进步的产物,但终身教育并非是进入21世纪产生的崭新概念,其思想早已蕴藏在蓬勃开展的成人教育之中可以说,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络倘假设我们没有得益于成人教育,以及更一般地说通过正规教育以外的训练途径所作的奉献……,那么,与终身教育有关的思想毫无疑问是不可能产生的〞[2]这一点在英国的终身教育开展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早期的英国成人教育,是补“白天学校的缺乏,乃在夜间教授儿童、青年、成人根本的读写技能〞到20世纪初时,英国的成人教育已开展到不仅在组织构造上日趋完善,在形式内容上更加丰富多样,在层次程度上也上下兼备、雅俗共赏,成为对西方各国及世界各地成人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而且在其内涵上也开场打破“传统人文成人教育的概念〞,向外拓展,类似“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思想开场在英国成人教育中出现。
1919年人类第一次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即成人教育不能被看作一件奢侈品,专为几个聪明失学的少数人物而设,但又不应看作一种寻常事情,只为继续青春期的短期教育而设反之,成人教育是永远的民众教育,又是公民不可分割的局部,所以具有普遍性和终身性这成为了终身教育最早的概念性表述〞[3]10年之后,即1929年,英国著名的成人教育专家耶克斯利出版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系统表述终身教育的观点,认为教育与人的生命相伴,学校中的教育仅仅是人生过程的开场,应该将各种教育〔包括初等、中等、职业、大学教育〕统一起来,将教育看成是真正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活动他是最早提出“终身教育〞一词的学者20世纪60年代,保罗·郎格朗提出的终身教育主张被推广后,关于终身教育的讨论在英国重新升温1972年?拉塞尔报告?出台,采用了“永久教育〞的提法,建议重新组织英国的教育体系,以适应人们对教育的终身需要J·A·辛普森(Sipsn)强调教育的持久性和R·H·戴夫(Dave)注重广义成人教育方式及目的终身教育观也于此时出现20世纪80年代后,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用语使用频繁国际终身教育杂志?(InternatinalJurnalfLifelngEduatin)也于1982年在英国问世。
然而,此时的英国“终身教育〞虽然作为一种理论在促进人们认识教育的持续性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但由于在理论上其范围过于广泛〔包括了幼儿、小学、中学及一切义务教育后教育的全过程〕,由于没有突出成人学习特征与儿童的不同而很少得到采用,在实际运作中远不如“继续教育〞术语那么常见于是,“不但包括了传统的成人教育,而且在内容上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的“继续教育〞倍受英国人的青睐和英国政府的“以礼相待〞,“继续教育一词日益取代了成人教育〞[4]成为当时社会中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许多组织机构也纷纷竞相以其为名1982年英国成人和继续教育咨询委员会的报告?继续教育?提出了所有的成人在其一生中都应有权利享受连接不断的受教育时机回忆英国成人教育开展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终身教育真正作为一种面向广阔民众的教育活动,是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的成人教育一战后英国成人教育的开展,尤其是其1919年在成人教育报告特别提出的教育是终身的历程的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引导了教育的开展方向,为现代终身教育理论的形成和现代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矗英国的终身教育思想的成形正是得益于英国成人教育的渐进开展,是在英国成人教育理论的基石上生成、开展和完善起来的。
英国成人教育漫长和独特的开展历史,有力地论证了“成人教育的理论是终身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石〞,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是“两面紧紧相伴的旗帜〞二、英国终身教育的开展表现出很强的法制性特点英国开展终身教育“更多地是在发挥其成人教育历史传统的同时,再辅之一系列详细的立法措施实现终身教育所提倡的各项原那么〞,也就是说,通过以立法来确立国家施行终身教育的原那么与政策推动和标准形式多样的成人教育的安康开展,从而推进和开展终身教育英国是个典型的法治国家,一切按照法律行事英国成人教育体制与设施都有法规,各种成人教育政策的贯切执行,也都以法律为根据,通过某一详细方面的立法来解决某些详细问题如1870年通过的?初等教育法?要解决的是在完善原有的民办初等教育制度的根底上,建立公立初等教育制度的问题;1902年的法案那么旨在解决公立中等教育制度的问题;1918年的?费希尔教育法?的主要内容仅仅是将义务教育年限延至15岁,并规定受完义务教育的儿童可以受补习教育至16岁;1944年教育法确立了从初等教育到继续教育的相衔接的公立教育体系,明确了中央和地方的管理职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又公布了近20个教育法令和涉及教育的其他议会修正法,如1963年的?伦敦政府法?、1964年的?教育法?、1973年的?全国卫生福利事业改革法?、1976年的?教育法?和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等。
其中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是战后英国公布的一项最重要的教育法,虽然其涉及内容较广,但它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设立国家统一课程的问题此外,英国还提出了关于振兴人生后期的成人教育的两个“委员会报告〞;其一是“1919年的报告书〞,该报告着重指出“成人教育是国家不可缺少的培育市民性的重要条件所以,它不仅要对上万的人们进展教育,而且要贯穿于人的一生〞其二是1973年又提出了第二份报告——?拉塞尔报告书——成人教育振兴方案?,该报告有关将来的振兴方案的建议第一项就是“不仅要设立国家一级的协议会,也要设立‘地方振兴评议会’以推进成人教育〞可见,英国政府重视教育立法和着重强调通过立法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特点是很明显的,它确保了英国在稳定的社会背景中渐进性的教育变革历程及其成就三、英国终身教育的开展进程显示出明显的渐进性特点英国终身教育开展的渐进性突出表如今教育时机的普及上和时缓时快的高等教育开展历程两方面1、教育时机的普及在英国,教育时机的普及呈现出阶段性的开展道路19世纪下半叶,英国着重抓的是普通初等教育当时英国10岁儿童享受全日制教育的比例只有4%,到20世纪初,英国10岁儿童享受全日制教育的比例到达了100%,英国政府开场把注意力转向中等教育的开展。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展,英国全日制儿童入学率有了显著进步,全国14岁儿童受全日制教育的比例从1902年的9%上升到1938年的38%,再上升到1962年的100%20世纪50年代末,英国实现了普及中等教育的目的2、困难而曲折的高等教育群众化英国高等教育的开展历程,以1963年?罗宾斯报告?为界分为两大阶段,之前为精英教育阶段,之后为群众教育阶段自牛津、剑桥大学的建立到二战后的50年代间,根本上是处于高等教育开展的第一阶段——即精英教育阶段,其开展一直非常缓慢;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高等教育规模较先前虽有所扩大,但相对于当时的宏大入学需求来说仍然显得非常狭小,至1963年时还只有约9%的适龄青年进入大学学习,[5]仍有90%以上的青年被大学拒之门外为解决当时所面临的青年要求升学的宏大压力和经济开展速度下降、教育民主化等一系列问题,英国政府开场着手调查高等教育的问题,并于1963年发表了?罗宾斯报告?,提出“高等教育课程应该向所有才能上和成绩上合格的、并希望承受高等教育的人开放〞,以便让“有才能〞、“合格〞的人承受充分的教育该报告是对英国少数统治阶层子女效劳的传统高等教育的有力冲击,它发表后英国举国上下掀起了向群众化高等教育进军的运动。
此后的10年,英国高等教育出现了快速开展,由“精英教育〞阶段跨入了群众化阶段1963年至1972年间,英国高等教育规模翻了一番,全日制大学学生数从11.9万增长至23.5万,高等教育的总学生数从16.7万〔假设加上继续教育学生数那么为21.6万〕增至61.6万[6]近入70年代后英国发生经济危机,高等教育增长速度放慢,英国政府重新审视6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扩张中所出现的问题,并进展政策调整与体系重组,将“谁有资格谁升学〞的“罗宾斯原那么〞修订为“为所有可以从高等教育中获益并且希望承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高等教育课程〞,从而为“出身社会中下层而有才能承受高等教育的人翻开方便之门〞70~80年代的大调整,使英国高等教育群众化的导向进一步贴近了社会的需求,体系趋向多样化,民众承受高等教育的路子拓宽了,民间办学的意愿也有所上升但“双重制〞中的“自由大学〞教育局部,其生员仍多来自社会上层家庭,所学课程多系社会科学,仍然具有浓重的精英色彩,于是又引发了90年代英国政府对高等教育进展大刀阔斧的改革1991年英国政府发表了教育白皮书,宣布废除“双重制〞,建立统一的高等教育体制,这一体制上的革新,确立了多科技术学院与大学同等的地位,也有利于传统大学承受更多的青年。
90年代的英国高等教育再度腾飞,1990年至1996年大学生年均增长9.3%,199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到达了49.5%总之,英国高等教育的开展是通过对精英体制的不断改革而逐步推进的,没有疾奔,亦无停顿,短期看进展甚小,长期看成就宏大这与英国人信渐进性社会变革的特点是亲密相关的 四、英国终身教育把追求“全民性〞、“平等〞放在了优先地位终身教育倡导社会全体公民都可以终身享受教育,全民性特点是终身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所谓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是指终身教育是面向全体国民的教育全民性的核心是教育时机平等教育时机的平等有三层含义:首先,它是受教育权利和义务的平等,即每个公民及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和替代;其次是受教育时机平等,即每个公民及未成年人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受平等的教育时机;再次是教育结果的相对平等,“这并不仅仅指每个人都能获得某种文凭或证书,更重要的是每个人在承受某一阶段教育后都能到达国家规定的最根本的标准,都能获得学业上的成功,都能在德智体等方面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开展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7]终身教育的“全民性〞特点在英国终身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得到了充分表达,这主要表如今:1、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已作为公民的根本人权受到法律保障从以上英国终身教育的法制性特点的表达中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