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战略)新发展 新变化 新突破.doc
13页新发展 新变化 新突破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03日来源:济宁统计信息网 点击数: 78 新发展 新变化 新突破嘉祥县统计局 潘大东 李冬华 “十一五”以来,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领导,以构建“和谐嘉祥”为目标,以实现更好更快跨越式发展为主题,切实转变发展理念,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质量,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要求,突出抓好应对金融危机、大项目引进和建设、园区内涵式发展、萌山开发、农村改革发展、改善民生、和谐稳定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较快地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势头,经济向好趋势得到不断巩固,经济社会取得了新发展、新变化、新突破的景象一、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嘉祥县经济发展发生积极变换,步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经济总量连年迈上新台阶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41.18亿元,是2005年的1.93倍,年均增长17.9 %,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923元,是2005年的1.84倍,年均增长 16.5%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在继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调结构转方式的经济发展路线,全县经济发展继续呈现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趋势。
前三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3.7亿元,同比增长12.3%;继续保持在快速发展区间,经济增长逐步显现出较好的稳定性附表一)2005年-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情况(表一)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1-9月地区生产总值(亿元)73.388.56110.02125.97141.18113.7人均生产总值(元)920010950135451537316923--(二)综合财力显著增强2009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5.03亿元,是2005年的2.75倍,年均增长28.8%;全县地方财政支出9.68亿元,比2005年增长2.03倍;人均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2009年人均财政收入达到603元,是2005年的2.62倍2010年前三季度,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84亿元,增长29.36%,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5.4%;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5.1%,同比提高了0.9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附表三)财政收入2005--2010年统计报表(表三)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1-9月地方财政收入(亿元)1.832.553.374.385.035.84地方财政支出(亿元)3.204.715.527.769.688.32二、经济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把转方式调结构的主要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实现了年均17.3%和18.8%的增长。
2009年,全县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17.1:54.9:28调整为13.9:57.4.0:28.8,第一产业下降3.2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分别提高第二产业提高2.5和0.8个百分点附表四) 2005年-2010年9月第一、二、三产业占比情况(表四)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1-9月第一产业(%)17.114.713.211.213.913.3第二产业(%)54.958.158.957.157.456.0第三产业(%)2827.227.931.728.830.7(一)农业生产结构逐步优化十一五”期间,全县农林牧渔服务业全面发展,种植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产品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2009年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55.2:1.0:40.8:3.0调整为57.5:1.7:33.1:4.4:3.3,农业主导地位进一步稳固附表五)2005年-2010年全县农业生产情况(表五)年 份粮食产量(万吨)棉花产量(万吨)油料产量(万吨)蔬菜产量(万吨)肉类产量(万吨)禽蛋产量(万吨)2005年363.190.8188.95.23.72006年42.12.710.71121.55.93.82007年42.12.880.6998.64.82.82008年46.73.300.58103.35.02.72009年522.870.238145.46.04.22010年522.680.24389.57---- (二)工业支柱产业逐步形成。
全县工业已初步形成能源化工、棉纺服装、机械制造、建材石材、农副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2010年9月五大产业的总收入达到199亿元,占全县的95.4%;利税达到 21.3亿元,占全县的96.85%三)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化显著十一五全县把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作为经济调整的重点,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物流、商业、居民与服务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加强了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三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初步建立起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服务业体系行业结构变化显著,现代服务业得到逐步发展附表六)2005-2010年嘉祥县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总量表服务业分类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1-9月增加值(亿元)占服务业比重增加值(亿元)占服务业比重增加值(亿元)占服务业比重增加值(亿元)占服务业比重增加值(亿元)占服务业比重增加值(亿元)占服务业比重传统服务业11.4555.9%12.9853.9%15.3950.2%18.0651.4%20.8851.4%17.9451.4%现代服务业9.0344.1%11.1046.1%15.2749.8%17.0548.6%19.7648.6%16.9748.6%(四)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从投资结构看:结构继续优化,第二产业比重继续提高2010年1-9月份我县第一产业投资2.26亿元,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3.47%;第二产业投48.2亿元,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74.1%;第三产业投资8.83亿元,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13.6%三、生产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农业方面(一)农业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间,我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不断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林、牧、渔服务业全面发展2009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0.64亿元,是2005年总量的1.98倍,年均增长18.6 %;粮食总产52万吨,是2005年总量的1.44倍,粮食自2005年以来连续实现增产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稳步增长、价格基本平稳,为保持全县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充实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障附表七) (二)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一五”以来,全县各级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和扶持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积极争取并筹措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地将农机购置补贴金发放到农机户手中,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购机热情,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新的发展2009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942505千瓦,农用拖拉机 8356台,大型联合收割机 1329台,分别是2005年末的 8.8倍、1.1 倍和4.5 倍;小麦机播面积 81000公顷,机收面积 84600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0000 公顷,分别是2005年末的1.7 倍、1.9 倍和3.6 倍,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大力加强了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工业方面“十一五”期间,我县以市场为向导,全力推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壮大支柱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力,工业经济总体实力明显增强,增长速度和运行质量双双提高到2010年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下同)个数达到316家,比2005年增加185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91.6亿元,比2005年增长145.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0.9亿元,比2005年增长136.3%;实现利润总额11.7亿元,比2005年增长200%;实现利税总额19.4亿元,比2005年增长169.4%;实现增加值43亿元,比2005年增长109.2% ;实现高新技术产值44.5亿元,比2005年增长175.2% 附表八)第三产业方面“十一五”期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迅速2009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40.64 亿元,是2005年的1.99 倍,年均增长18.8 %一)交通运输生产稳步增长2009年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15公里,今年上半年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87公里,较2005年增长2009年全社会客货运量分别达399 万人和765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33 %和24.1 %,年均分别增长7.4 %和5.5 %;旅客周转11088 万人公里,较2005年增长32.9 %,年均增长7.3 %,货物周转量 105928万吨公里,较2005年增长33.8%,年均增长7.5 %。
二)邮电通信业结构调整加快2009年底,全县拥有固定用户达到146619户,较2005年减少7.6 %,年均减少2%;移动用户发展到356076户,是2005年的4.2倍,年均增长43.1 %;邮电业务总量达到 21837万元,是2005年的2.86倍,年均增长30%,其中,邮政业务量2182万元,增长20.8%;电信业务量19655万元,增长10.3%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十一五”以来,伴随着经济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投资进入快速增长通道,规模扩大,速度加快十一五”前四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63.7亿元,是“十五”投资的2.4倍,年均增长24.5% 其中,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78.5亿元,比2005年增长57.6 %;2010年前三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 67.6亿元,总量超过2005年全年17.8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明显加强本着优化投资环境、争创文明城市、改善民生的目的,我县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城区内的建设路、中心街、获麟街升级改造、呈祥大道的绿化升级改造、萌山绿化、石雕公园等涉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5.1亿元,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7.9%。
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五、外向型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外贸易发展良好,利用外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一五”以来,我县积极适应国际市场变化,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对外贸易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进入2009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县带来的严重冲击和挑战,我县上下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外贸形势实现恢复性大幅增长,2009年我县外贸实现进出口总值 6900万美元,比2005年增长 46.8%,年均增长10.1 %,其中,出口实现5597万美元,比2005年增长30.2 %,年均增长 6.8% 今年以来,我县外贸继续稳定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出口分别实现6437万美元、4948万美元附表九) 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