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词三百首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docx
3页宋词三百首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丑奴儿(1)书博山(2)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3)不识(4)愁味道,爱上层楼(5)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6) 而今识尽(7)愁味道,欲说还休(8)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9)! 【解释】 1.丑奴儿:即《采桑子》四十四字,平韵 2.博山: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撤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3.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4.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5.层楼:高楼 6.强说愁:无愁而牵强说愁强:牵强地,硬要 7.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8.欲说还休:想说而最终没有说 9.却道天凉好个秋:却说好一个凉快的秋天啊意谓言不由衷地顾左右而言他 【翻译】 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愁苦的味道, 喜爱登上高楼,喜爱登上高楼, 为写一首新词没有愁苦而因要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味道, 想说而最终没有说,想说而最终没有说却说不出, 却说好一个凉快的秋天啊! 【赏析】 《丑奴儿》是词牌《采桑子》的别名宗孝宗淳熙九年(一一八二)至宋光宗赵惇[dūn]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辛弃疾受投降派的排斥,不受重用,在江西省信州(今上饶市)家中闲居博山就在信州地区,常常来往此地这首词就是他经过博山时,写在墙壁上的作品 这首词写出了两种不同思想感情的变化上片写他少年时代,天真烂熳,没有遇到过挫折,不知道愁苦是什么味道,所以,喜爱登上高楼,凭栏远眺他虽然没有愁苦,可是为了写词,也学着过去一些文人的样子,牵强写出个“愁”字来这是少年时代纯真感情的再现不识”,不知道层楼”,高楼 下片写他归南宋三十年来,深受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空有满腔抗金救国的热忱,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过着闲居的生活,白白地虚度年华所以,他说“而今识尽愁味道”识尽”,是说深刻地体会到了但是,他这郁结在心头的愁苦,又向谁去诉说呢?谁又来听自己的诉说呢?他回想到,自己过去陈述过乐观抗金、收复中原的策略,不但未被朝廷重视,反而因此受到投降派的迫害现在,投降派仍旧把特朝政,根本不会支持他抗战的主见。
所以,他认为还是不说的好欲说还休”是说:虽然想说,结果还是没有说这表现了苦痛和冲突的心情他内心布满了愁苦,却无处诉说,也无法诉说,只有找个话头来说吧:“却道天凉好个秋!”意思是说:我只有说,天凉下来了,是多么好的秋天啊!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这首词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最突出的一点,是构思奇妙它写少年时代,没有愁苦,偏偏还要“强说愁”后来有了“愁”,即使在简单引起人们愁苦的秋天,也不说“愁”,反而说秋天好,秋天凉快这种“欲说还休”,强作欢颜的构思,更能够表现出隐蔽在思想深处的心理冲突和极端苦痛这不仅使作品生动、活泼,而且读来有笑中含泪的艺术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