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思修知识点总结精华版.doc
19页绪论第二节结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肩负历史新使命1. 人们担负的重大历史任务和重大的历史责任就是历史使命2.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3.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前进要发展,就会面临挑战,挑战与机遇相伴而生当代大学生应当确立远大志向,爱惜年华、刻苦学习,磨练意志、砥砺品格,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力量第三节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抱负凝聚力量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第一章 追求远大抱负 坚定崇高信念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抱负信念一、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抱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三节 架起通往抱负彼岸的桥梁一、 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1. 立志当高远2. 立志做大事:强调个人抱负要符合社会抱负,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抱负,而是要摆正个人抱负同社会抱负的关系。
社会抱负是个人抱负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主线利益,归根到底要靠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抱负而进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3. 立志须躬行:古人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崇高的抱负,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二、 认清实现抱负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 抱负的实现是一个过程2. 对的对待实现抱负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三、 在实践中化抱负为现实1. 对的结识抱负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抱负的思想基础2. 坚定的信念是实现抱负的重要条件3. 敢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抱负的主线途径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一、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真正的爱国者,要把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体现在爱国的实际行动中)二、 促进民族团结三、 维护祖国统一四、 增强国防观念1. 国防观念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结识,它重要涉及国防忧患意识、国防目的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等概念)2. 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重要意义)五、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发明人生价值第一节 树立对的的人生观一、 世界观与人生观二、 追求崇高的人生目的(人生观重要是通过人生目的(核心)、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主线问题的结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主线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2.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3.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第二节 发明有价值的人生一、 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一) 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1. 人生价值内在的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2.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对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重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限度3.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别人所具有的价值4. 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别人所作的奉献5.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二) 人生价值的标准二、 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一) 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1.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2. 人生价值目的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二) 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1.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2. 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3. 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奉献4. 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三、 在实践中发明有价值的人生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一、 促进自我身心和谐: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生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即所谓“身心健康”。
二、 促进个人与别人的和谐(一) 促进个人与别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1. 平等原则:平等是促进个人与别人和谐的前提2. 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别人和谐的保障3. 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别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4. 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别人和谐的必然规定二) 对的结识和解决竞争与合作的关系1. 对的结识竞争2. 对的结识合作3. 对的解决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两者又是互相随着、互相统一的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 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一、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1.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2.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规定3.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二、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1.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加强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三、 对的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l 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文化复古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一、 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二、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l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认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一)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认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二)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2.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3.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合法利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规定具体分为三个层次A. 无私奉献、一心为公B.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C. 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三) 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一、 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一)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及其意义(二)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1. 爱国守法2. 明礼诚信3. 团结友善4. 勤俭自强5. 敬业奉献(三) 诚实守信二、 大学生与诚信道德1.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抱负信念的基础2. 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3. 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三、 努力锤炼个人品德(一) 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1. 个人品德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2. 个人品德的功能和作用重要体现为两个方面:A. 个人品德对社会道德的发展变革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B. 个人品德提高的过程也是能动地作用于社会道德的过程,它可认为社会道德的发展进步发明条件、提供动力C. 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依据3. 锤炼个人品德一方面应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a. 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规定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被称为道德修养b. 高度的自觉性是道德修养的一个内在规定和重要特性4. 加强道德修养,还应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所提出的各种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A. 学思并重B. 省察克治C. 慎独自律D. 积善成德E. 知行统一(二) 加强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1. 第一节 一、 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一、 社会公德及其特点1. 继承性2. 基础性3. 广泛性4. 简明性二、 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一) 文明礼貌(二) 助人为乐(三) 爱惜公物(四) 保护环境(五) 遵纪守法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模范1.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2. 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模范三、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规定1. 对的使用网络工具2.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3.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4.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一、 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二、 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一)《治安管理处罚法》(一) 《集会游行示威法》第六章 培养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一、 职业道德的基本规定(一) 爱岗敬业(二) 诚实守信(三) 办事公道(四) 服务群众(五) 奉献社会二、 职业活动中法律的基本规定(一) 了解职业活动中的重要法律1. 《劳动法》2. 《公务员法》(二) 坚持(三) 明确(四) 依法解决职业活动中的纠纷1. 解决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A. 协商B. 申请调解C. 申请仲裁D. 提起诉讼(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2. 解决人事争议的法定途径A. 申诉B. 控告C. 仲裁D. 诉讼 第二节 大学生择业与创业一、 对的结识二、 树立对的的择业观和创业观自主择业和积极创业是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客观规定。
一) 树立对的的择业观1. 树立崇高职业抱负,重视人生价值实现2. 服务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3. 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足准备(二) 树立对的的创业观1. 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2. 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3. 要提高创业的能力第三节 树立对的的恋爱婚姻观一、 爱情与人生(一) 爱情的本质:性爱、抱负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二) 恋爱中的道德1. 尊重人格平等2. 自觉承担责任3. 文明相亲相爱(三) 大学生的恋爱1. 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2. 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3. 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爱情4. 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l 在爱情上解决好三种关系:1. 恋爱与学习的关系2. 恋爱与关心集体的关系3. 恋爱与关爱别人和社会的关系二、 婚姻与家庭:婚姻是家庭产生的重要前提,家庭又是缔结婚姻的必然结果三、 家庭美德四、 婚姻家庭法律规范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之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1. 结婚A. 必备的三个条件:a. 男女双方完全自愿b. 达成法定婚龄c. 符合一夫一妻制B. 无效婚姻(指欠缺婚姻生效的法定条件而不具有法律效应的婚姻,如:重婚等)2. 家庭关系A. 夫妻关系(涉及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两个方面)B. 父母子女关系C. 其他家庭成员关系3. 离婚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