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民族地区政务大厅多语言服务环境构建策略研究.docx

17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49201994
  • 上传时间:2022-02-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8.44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民族地区政务大厅多语言服务环境构建策略研究    赵生辉 陈刚摘要:民族地区政务大厅多语言服务环境是指我国民族地区政府机关机为使用不同民族语言和具有不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服务对象所特别设计的多语种信息辅助交流空间和动态协作服务体系本文从信息生态学的视角,分析了民族地区政务大厅多语言信息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构建了该系统的顶层架构模型并探讨了主要信息生态链多语言服务的实现方式,分析了构建多语言信息生态系统的四种基本策略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提高我国民族地区政务大厅公共服务创新,对我国各民族团结与交融的格局也将产生重要影响Abstract: The multilingual service environment at governmental affair hall is a specially designed multiple language communication space and dynamic collaborative service system which government established for peoples use different languages or with different language ability in ethnic minority residence regions of China. From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ecology, the elements of multilingual information ecological system in governmental affair hall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 top design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the main information service ecological chains are discussed. Finally, four basic strategies for establish multilingual service environment are suggested.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is significant to the service innovation of governmental affairs hall in ethnic minority residence regions and contributes to the communication and integrity among multiple ethnic groups of China as well.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务大厅;跨语言信息检索;机器翻译Key words: e-government;governmental affair hall;cross-language information retrieval;machine transaltion:C931.6 :A :1006-4311(2018)17-0279-050 引言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语言、多文字是民族地区社会生活的基本特征。

      目前,除了作为中华民族共同语的汉语和规范汉字之外,55个少数民族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传统语言文字,一些少数民族的不同分支还在使用不同类型的语言文字一般认为,我国正在使用的少数民族语言在80种以上,正在使用的少数民族文字在30种左右就人口数量而言,目前中国少数民族约有6000万人在使用本民族语言,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0%以上,约有3000万人使用本民族文字[1]语言文字的多样性在造就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同时,也给使用不同语言的公民群体之间的沟通交流带来了巨大的障碍随着民族地区政府信息化进程的推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等多种措施的综合应用,降低多民族语言信息沟通的难度,促进我国各民族人口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已经成为民族地区政务大厅公共服务创新的重要内容政务大厅是承担行政审批事项申请材料接收、形式审查、过程督办、结果送达和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等工作的综合办事机构,旨在巩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為各类经济组织和人民群众提供集中、便捷、公平、公正、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2003年以来,伴随着《行政许可法》在全国范围内的贯彻实施和“一站式行政审批”模式在各地的推行,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政府机构相继建成了功能齐备、运转有效的政务大厅,甚至一些边远地区也建立了类似的政务大厅。

      与内地省市不同的是,我国大部分民族地区的政务大厅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必须应对一些别的地区所没有的特殊困难,公民群体语言文差异性所带来的服务沟通障碍就是其中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地区的政府机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鼓励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文字[2];有的地区设立专门的少数民族群众服务台和直通车,实行少数民族群众政务联络员制度,为少数民族人口提供“一条龙”服务[3]多语言服务环境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人、技术、信息、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在电子政务建设背景下,信息技术的介入可以为多语言服务提供更多样、更有效的形式,满足不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公民群体的服务需求本文将从信息生态系统(Information Ecosystem)视角审视多语言服务问题,基于信息生态学模型,分析我国民族地区政府大厅多语言服务环境构建的基本策略和组合方式,为我国民族地区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提供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提高我国民族地区政务大厅的科学化、现代化程度,有助于我国各民族人口的相互理解和沟通交流,对我国各民族团结与交融的格局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1 要素分析民族地区政务大厅多语言服务环境的构建在信息生态学相关理论指导下进行分析和梳理,形成整体性的思路和方案。

      信息生态学是为了解决信息化建设以技术为主导的规划方法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其核心思想是从生态学视角看待人、信息、技术与环境的关系,分析其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4]信息生态学认为社会信息系统是由信息人、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构成的复杂系统信息人”是信息生态系统的主体要素,在整个信息生态系统当中处于核心地位,信息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演变都是由人的信息行为所驱动的信息人又可以细分为信息生產者、信息传递者、信息加工者、信息传播者和信息利用者等多种类型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采用口语形式进行直接交流,也可以通过文献等形式的信息资源进行间接交流信息在不同的信息人之间流转构成“信息链(Information Ecological Chain)”信息资源是信息生态系统的客体要素,是将信息人的思想和意识通过符号表达之后形成的外化的记录形式,是人类知识和记忆长期留存的主要形式信息中介是信息生态系统的中介要素,主要辅助完成信息交流和信息转换信息环境是对人的信息行为产生影响的各类因素的总和1.1 信息环境(IE)按照我国《宪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相关省区制定的语言文字工作条例,汉语和规范汉字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通用语言文字,一些被广泛使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各自民族自治区域内具有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等的法律效力。

      根据“多元一体”理念,多民族语言信息交流的目标模式应该是“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核心”的多民族语言信息交流体系,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将少数民族人口和少数民族语言信息资源联结为统一的整体我国民族地区人口分布大多具有地广人稀的特点,虽然我国语言文字种类极为丰富,但是多种语言文字在同一较小的区域内同时使用的情况还是不多,绝大多数的跨语言信息交流需求发生在国家通用语言和某种少数民族语言之间因此,我国民族地区政务大厅“多语言服务环境”主要按照多语种、多区域分散组织的思路进行,每个少数民族语言广泛使用区域内政务大厅建设的首要目标应该是解决本民族语言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之间的跨语言交流问题除此之外,对于可能存在的少量使用非本区域少数民族语言的用户和非本区域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资源的访问和理解问题,可以通过与其他地区语言文字工作机构之间协作来完成1.2 信息人(IU)民族地区政务大厅涉及的信息人主要有信息生产者(Information Producer,IP)、信息传递者(Information Deliverer,ID)、信息利用者(Information User,IU)等类型信息生产者主要是指政府机关负责信息录入、撰写和公布等职责的工作人员,信息传递者是指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工作人员,信息利用者则是使用不同语言并且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不同的公民群体。

      信息用户根据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分为多种类型,例如只会使用本地少数民族口语交流的用户(IU1)、会同时使用本地少数民族语言口语和文字的用户(IU2)、同时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IU3)、只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用户(IU4)等类型1.3 信息资源(IR)信息资源是指政务处理过程涉及的文件、资料和数据库记录等在民族地区信息管理工作中,绝大多数的信息资源都是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记录符号的,伴随着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蒙古文、藏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朝鲜文、状文、彝文为代表的一系列少数民族语言操作系统、字处理软件、办公自动化系统、编辑出版系统开始在民族地区得到应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资源的数量也随之增多按照信息资源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信息资源(IG)、本地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资源(IM-L)和非本地区少数民族语言信息资源(IM-O)等在民族地区信息管理当中,考虑到多语言环境下的信息检索需求,部分地区的政务信息资源会按照国家通过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进行双语著录,根据著录深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题名级双语著录、目录级双语著录、全文级双语对照等[5]。

      1.4 信息中介(IM)信息中介主要包括人工中介和技术中介两者,人工中介就是从事跨语言转换的翻译人员技术中介主要指提供生成、存储、加工、检索等服务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实现不同语言文字之间信息共享的跨语言信息检索(Cross Language Information Retrieval,CLIR)和计算机辅助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formation,MT)技术等[6]跨语言信息检索就是要通过某种语言的检索式得到不同语种同一主题的信息资源,由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可以作为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中间语言,多民族语言信息资源检索就可以简化为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检索式检索到多语种信息资源机器翻译是自然语言处理的最高目标,目前主要借助双语受控词表、双语词典、双语语料库等语言资源实现自动翻译,由于这一领域高度复杂,目前的机器翻译技术距离人们的预期还有较大的距离因此,可以将机器翻译技术作为人工翻译的一种辅助手段,满足一些对翻译精度要求较低,只关心信息资源主题而不关心细节问题的用户需求总之,民族地区政务大厅多语言服务环境是指我国民族地区政府机关机以所拥有的空间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为基础,为使用不同民族语言和具有不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服务对象所特别设计的多语种信息辅助交流空间和动态协作服务体系,是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核心的多民族语言信息资源跨语种共享体系的重要实现方式。

      2 模型构建模型研究是现代科学方法论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是通过一定程度的简化来表达研究对象本质特征的科学方法民族地区政务大厅“多语言服务环境”构建的关键是通过某种形式的抽象和简化,获得对其构成要素和组合关系的全面认识,进而将其通形式化方法进行表达,作为服务体系规划的基本依据信息生态系统建模的基本方法是:确定系统涉及的要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