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章重庆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与振兴对策.doc
5页第 8 章 重庆市中小企 业的发展现状与振兴对策第 8 章 重庆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与振兴对策重庆社会科学院 田丰伦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据统计、重庆市现有中小企业 53 万户、其中国有 1900 户、集体 14876 户(城镇 2200 户、乡镇 12676 户)、私营 26000 户、个体 488000 户以重庆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为例(1999 年末数)、中小企业个数占 95.3% 、从业人数占 68.1% 、产品销售收入占 61.5% 、利税总额占 63.34% 有资料显示、重庆市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社区服务业、仅 1999 年中小企业就安排下岗工人 7.04 万人、占出再就业中心的再就业人数的 72%换言之、目前国有企业下岗后再就业的多数有赖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一、重庆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征由于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身特殊性、重庆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征如下:从发展阶段上来看、重庆市中小企业的发展可划分为两个显著阶段、即从高度集中计划管理体制向政资分离、政企分离、政事分离的转变、其主要表现为政府经济职能部门采取“放”的形式、采取兼并承包租赁等一切形式或手段、政府不再集中统管国有和集体中小企业的经营经济事物、政府也不再拘泥于企业的所有制性质、而是采取放开搞活的务实态度、这是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解放、是中小企业发展从计划向市场的体制性过度的重要一步。
这一点从 1997 年底开始、重庆市召开了重要的合川会议、专题研究中小企业改革发展问题、随后在全市范围内先后三批下放了中小企业管理权限、从而顺利地实现我市中小企业改革的第一阶段性目标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作为防范危机的重要警世之一、重庆市在努力完成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脱困的总体目标下、加大了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重庆市中小企业在经历清理“三金”、“三乱”后、提高了内在竞争力、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日趋成熟、有的已发展成了全市乃至国内有名的大型企业集团、如宗申、力帆公司等因此、我市中小企业经历了管、放、扶两个阶段、已从重视政策效应向重视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战略性转变从中小企业分布的行业特征来看、我市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制造业与服务业、再次为建筑业其原因是、重庆市是有名的老工业基地、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工商业重镇、也是长江流域经济带特别是长江上游发展的经济中心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成功地实现了“军转民”的战略性调整、已经形成了汽车、摩托车为主体的第一支柱产业目前重庆市是中国最大的摩托车生Ch8-1第 8 章 重庆市中小企 业的发展现状与振兴对策产基地和出口基地汽车生产也从重、中、轻、轿、微、货车等无所不有、这既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也形成了重庆市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业的一大发展特色。
当然、这一发展特色的利弊使然、近两年摩托车行业的不景气、导致不少与之相关的中小企业停产、转产甚至破产、望江兴华公司现已全部转产仅是一例二、重庆市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应该说、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许多重大观念性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如所有制属性等问题而且、中小企业发展的现实成就也勿须赘言、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经多年改革发展、重庆市中小企业只在经营发展中尚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1.管理体制和机制问题从目前来看、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属于家族式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不利于吸纳社会优秀人才、与日趋激烈的现代企业竞争氛围不相适应另一方面、目前发展相对成熟的中小企业在企业内部机制上有旧体制、旧机制的复归倾向、俨然“二国营”、这在用人制度、分配制度方面十分突出2.资金问题从发展中国家的长期发展过程来看、资金将成为发展中的长期缺口近两年重庆市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尤为奇缺、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因国家治理整顿金融秩序、清理“三金”、“三乱”工作导致大量中小企业失血过多、不少企业缺乏生产过程中的流动资金、连简单再生产也难以维持二是大多数中小企业资质缺乏透明度、企业资信缺乏、难以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缺乏输血机制。
三是大多数中小企业前几年的超速发展得益于“短缺经济”、面对发展很快的市场经济束手无策、一时难以适应加之、前几年市场看好的资金高息来源、导致企业面对相对过剩经济、产品卖不出去、企业预期收益巨幅下降、还本付息困难、缺乏造血功能 3.技术与人才问题现代企业不论经营规模大小、竞争的本质在于技术与人才的统一从总体上来讲、重庆市的技术与人才优势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只有发展迅猛、已成气候的极少数中小企业方具二者优势这是因为、由于人才分配的计划体制及其人才流动的趋利原则、导致许多人才闲赋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极少人才流向发展成熟的中小企业这就造成了目前我市乃至全国的人才状况、即大量人才资源的闲赋浪费与许多中小企业人才匮乏的并存局面从技术方面分析、由于资金人才等若干方面的限制、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实力独立研制开发自己的专利技术、大多采用“拿来主义”、利 用现存技术、节省经费和时间、使产品利润最大化应该说、在前些Ch8-2第 8 章 重庆市中小企 业的发展现状与振兴对策年“短缺经济”时代的起点发展期、大多数中小企业采取这一竞争经营方式是成功的、也是可取的、但时至今日此法显然已行不通了因此、人才与技术资源的匮乏已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上台阶的发展。
而且、解决这一问题似乎也比其他问题要难得多4.法制政策环境问题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管理体制与机制、资金及人才技术问题、总的来说是企业内在问题、企业自身解决起来要容易得多、而法制与政策环境从本质上属于企业外在因素、它的解决超乎了企业的自身力量重庆市中小企业的发展得益于前几年转轨换型时期的我国政策环境、特别是 1992 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成为发展中小企业的强劲东风但近三年来、由于国家宏观经济决策重点倾向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特大型企业集团、加之其他多种因素、我市中小企业发展步伐明显减缓从去年来看、重庆市 17 户大型制造企业的产值和利税就占了全市的 50%左右、这既说明重庆市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发展的目标基本实现、三年脱困成绩显著但同时也说明了我市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法制与政策环境亟待改善也就是说、政府应该造一种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氛围、这种氛围应是有利于多种性质的竞争主体、而且是持续稳定而非多变的从目前来看、重点在于规范建设市场秩序、确保中小企业的融资工作正常开展三、重庆市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目前、重庆市中小企业正在经历大分化、大重组的演变进程、许多中小企业从体制、机制到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等方方面面进行了反省。
因此、重庆市中小企业的发展正呈现下列趋势1.科技创新型、都市吸劳型和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已成发展重点重庆市拥有科技资源优势和两个国家级技术开发区、加之中西部地区的唯一直辖市、因此近两年来科技型企业发展迅猛、不少归国人员创建了生物电子医疗化工等高科技企业、正在逐渐改变中小企业原有的低产业技术形象同时、不少国有大型企业也以资产分离形式跻身高科技领域、加盟中小企业队伍此外、由于重庆特大都市的自身需求、都市吸劳型和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也成为我市中小企业发展重点2.生态经济型中小企业成为重庆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又一亮点重庆市辖世界有名的三峡库区、因此库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同步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的重点由于库区经济工业化发展的初始原因、长江、嘉陵江及其乌江流域重庆辖区内小水泥、小化肥等高污染型中小企业林立、这些企业严重污染了库区生态环境、背离了万州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初衷因此、在关、停、并、转Ch8-3第 8 章 重庆市中小企 业的发展现状与振兴对策库区高污染型中小企业的同时、不少经营者又瞄准了生态环保产品的广阔市场、这已成为重庆市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并呈逐步扩大趋势3.借助结构调整、重庆市中小企业正在向专、精、特、新的高附加值产品技术方向发展。
近年来、经过市场经济洗礼的阵痛后、我市不少企业借助国民经济的战略结构调整、逐步探索企业发展定位、已逐渐摆脱了传统的企业依附发展思路、正向专、精、特、新的高附加值产品技术方向发展、以求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的持续稳定性(相对而言) 这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4.重庆市中小企业已开始呈国际化经营发展国际化经营是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的较高层次、也是国际分工、优势互补的具体实现形式前几年、由于国内市场需求极大、产品利润丰厚、加之中小企业缺乏驾驭国际市场的必要知识、所以国际市场竞争领域几乎成为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片空白近年来、由于内需不景气、加之国内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于是不少中小企业经营者的眼光盯住了国际市场、最为突出的首推重庆市摩托车产品在东南亚市场的开拓竞争重要的是、许多中小企业尝到了海外市场的甜头、这种示范效应必将带动更多的中小企业向国际化经营发展、更加充分地用好两种资源和两种市场、并从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取宝贵的企业经营经验四、重庆市中小企业的振兴对策1.推广实施专、精、特、新战略、开展“小巨人”工程鼓励大多数中小企业成为大企业的摇篮与伙伴、为培育“小巨人”创造条件、形成具有专业化配置和服务功能的关联产业群体、构造社会化分工、大中小匹配、专业化互补的企业规模结构和产业结构。
2.加快培育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立技术创新基地在我市选择若干有条件的地区或企业进行中小企业园区试点、总结区域性、行业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经验、推广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的成功经验、加快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基金重点用于中小企业的新技术产业化资助等项目3.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加快发展风险投资业创立多元主体、多种形式的投资机构、探索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资金的投入与退出机制、发挥政府对风险投资的导向作用4.建立和完善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应该是一个以政府担保为主、其他担保形式并存的信贷担保体系(南坪区政府规定协议银行承担贷款风险的 40%、担保机构承担 60%)目前、重庆市正筹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开辟多渠Ch8-4第 8 章 重庆市中小企 业的发展现状与振兴对策道筹集担保基金、拟按照“ 政策性资金、市场化操作、绩优者扶持”的原则运作5.构建完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我市地方法律也亟待补充因此、应逐渐完善有利中小企业发展的法规体系、以构筑中小企业发展的软环境Ch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