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参芪降糖汤治疗Ⅱ型糖尿病100例疗效观察.docx
3页自拟参芪降糖汤治疗II型糖尿病100例疗效观察王贯中 周继军 赵静关键词: 糖尿病/中医药疗法 自拟参芪降糖汤/疗效观察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笔者运用自拟参芪降糖方治疗II型糖尿病100例,取得满意疗 效,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临床观察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例,随机设治疗组1 0 0例和对照组1 0 0例在治疗 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5岁,病程3〜28年,有38例合并有血管神 经病变、感染等并发症对照组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48〜77岁,平均年龄64岁,病 程2〜30年,有35例合并有并发症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 比性以上病例均确诊为II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诊断学符合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技术研究指导 原则》治疗方法 两组在基础治疗措施一致,包括进行健康教育、定量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等,并根 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降压降脂等治疗对照组给予养阴降糖片及消渴丸,按常规量服用治疗组采用自拟参芪降糖汤,组方:黄芪、 怀药各30g、葛根20g、二冬(各)二地(各)各15g、沙参12g、西洋参(兑服)山萸肉、五味 子、乌梅、各10g,冷水煎服,日一剂,分三次服。
两组均为治疗3个月后评定疗效观察项目 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变化情况;临床疗效(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疗效标准 参照 2002 年《中药新药临床技术研究指导原则》中糖尿病疗效标准拟定显效: 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FBG 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幅度>3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好转, FBG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幅度>2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改善,甚至加重, FBG 降至正常范围或 下降幅度<20%治疗结果 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的比较:经治疗后治疗组显效61例,有效35例,无效4例 总有效率96%;对照组显效47例,有效32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79%,两者间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附表 1:两组疗效比较[例(%)]组另别_ 照 八、、对组治组例数100疗 100显效47(47%)有效 无效 总有效32(32%) 21(21%) 79(79%)61(61%) 35(35%) 4(4%)96(96%)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附表 2: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比较^断 例数治疗前平均值治疗后平均值诊 (mmol/L) (mmol/L)对照组 100 11.4±3.6 8.6 ±1.8治疗组 100 11.7±3.5 6.2 ±1.4注: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典型病例 周某某,男, 57岁, 2009年7月 18日初诊。
糖尿病病史10余年,平素体倦神疲,消瘦易饥,常服迪沙片等降糖药物 2 月前突发神志昏迷,偏身麻木不遂,于汉中市某医院诊治,诊断为“糖尿病并脑血栓”经抢救治疗,意识恢复出院后仍觉眩晕欲仆、语言不利、神疲气短 动则大汗淋漓,口干口渴,手足心热,心悸烦躁,四肢乏力,腰膝痠软,形体消瘦,舌体震颤、舌 质红、少苔,脉微细无力血压:130/95mmHg,化验示:血糖:12.1mmol/L;尿糖:(++);血脂: 总胆固醇6.3mmol/L、甘油三酯3.77mmol/L、低密度脂蛋白3.35mmol/L辨证:气阴两虚,瘀血 阻络方药:自拟参芪降糖汤加味黄芪、怀药、丹参各30g;葛根20g;二冬(各)二地(各) 赤芍、天麻、草决明各15g;沙参、当归各12g;西洋参(兑服)、山萸肉、五味子、乌梅、桃仁、 地龙各10g;红花6g冷水煎服,日一剂,分三次服服上药六剂后,眩晕、气短乏力感明显减轻, 步态已稳,四肢有力,偶有腰膝痠软感,测血压正常于上方加牛膝15g,再予六付,自觉诸症大 减,语言清利,精神食纳转佳,化验示:血糖:5.61mmol/L;尿糖:(一);血脂:总胆固醇4.85mmol/L、 甘油三酯1.57mmol/L、低密度脂蛋白2.64mmol/L。
以上方继续调服20余剂,后随访至今,病情一 直平稳体会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主要病变部位在肺、胃、肾,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为本, 燥热偏盛为标消渴病日久,病情失控,则阴损及阳,热灼津亏,而致气阴两伤,日久则络脉瘀阻, 经脉失养,气血逆乱,脏腑器官受损而出现眩晕、胸痹、耳聋、目盲、肢体麻木、疖、痈、下肢坏 疽、水肿、中风等兼症笔者运用自拟参芪降糖汤,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在临床中设治疗组与 对照组进行观察,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达96%,疗效显著方中西洋参 其性甘凉,有补气养阴,清 热生津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西 洋参有抗疲劳、抗氧化、抗应激 、 抑制血 小板聚集、降低 血液凝固性,对 糖尿病患者有调 节血糖的作用; 黄芪性甘温,功善益 气,补气效果广泛,性质平和,具有缓补的特点,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具有增强免疫功能,保肝 作用,降压作用,以及良好的调节血糖作用;二药共为君药;二地、二冬、怀山药、沙参、葛根养 阴生津,滋肺脾肾之阴为臣药, 滋脾养胃,降糖效果甚佳;加乌梅酸甘化津,有改善肝脏机能的作 用;五味子、山茱萸,有酸涩敛阴,收敛耗散之气阴,取生脉散之意,可增强主辅药的益气养阴之 功效。
诸药合用有滋肾水,涵肝木,除燥热,益气阴、养精血之功效该方剂随证加减治疗糖尿病 及并发症亦有显著疗效合并白内障者加潼蒺藜、楮实子、枸杞、菊花、木贼、蝉蜕、蒙花;合并 脑血栓者加赤芍、丹参、桃仁、红花、地龙;合并末梢神经炎者加豨莶草、赤芍、防风、秦艽、二 活等,祛风通络之品,性味辛散,剂量一般掌握在3〜6g左右;合并疮疖或糖尿病足者加银花、蒲 公英、地丁、紫背天葵;合并泌尿系感染者加萹蓄、木通、金钱草、半枝莲、黄柏;合并肺结核者 加百合、玄参、贝母、百部;伴见口渴咽燥者加知母、石斛、花粉、玉竹;伴食欲亢进者加黄连、 石膏该方灵活化裁应用,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机体抵抗力,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延缓糖尿病并发 症的发生,对于II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都有良好的效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金倩;氯地酊联合激光治疗痤疮158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1997年10期 2董新亭,李卫莉,马秀华;自拟粉刺消治疗痤疮12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年06期 3查旭山,陈修飏;寻常痤疮治疗体会J];江西中医药 ; 年 05 期4张怀亮,谭正辉,孙叶梅,李梅,俞玉芳,韩峰;3003例痤疮患者特征分析与控制对策J];中华 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年 06 期5刘勇,王冬梅;痤疮的药物治疗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3年09期6高宜云;痤疮从肝论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3期7欧其平,林维山;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 4年09期8陈五一;;痤疮辨治体会[J];世界中医药; http: //www. xtd-gmw. cn/yisheng/main/index. php. 2007年03期9 雷放;中药热敷治疗痤疮有效[J];新中医; Hamid Abdi;针刺对伊朗肥胖者的体重及抗热休克蛋白27、60、65、70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 http: //www.jiaoyu68. com/book/main/index. php. 2010年15陈玉骐;背俞穴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16张俊海;电针镇痛的脑功能磁共振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17庞莹;痤疮的流行病学及与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18申鹏飞;“醒脑开窍”针刺方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基础与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研究[D];天津中医 学院; 年19姜文;针刺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a〜(2+)]i变化的信号传导机制的实验 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20李秀玉;赵冠英教授治疗痤疮研究及学术思想概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