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利而不害之我见.docx
9页利而不害之我见第一篇:利而不害之我见 《广东道教》2022年第1期 “利而不害”之我见 抱阙道人 在《道德经》第八十一章的最后一句经文(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中,其“利而不害”四字被很多人理解为:利益万物而不损害万物于是,“不害”就变成了对前面提到的“利”的重复解释,似乎与后面圣人的“为”和“不争”没有太多的联系在这全书的末章,太上道祖刚开始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实、真诚,不与人巧辩,不故示广博、卖弄才华,为什么又接着就说圣人不积累私藏,圣人尽力给与别人反而自己更加富有?慷慨施舍与诚信内敛的行为之间又有什么内在联系呢?他又怎么会突然得出“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结论呢?难道这句经文只是全书的总结,与本章的主旨没有关系?本人经过反复品读,觉得在本章中,太上爷的 “不美言”、“不辩”、“不博”、“不积”、 “不争”诸教诲,都在阐述“利而不害”这一中心思想 为了进一步接近“利而不害”之本意,下面先谈谈本人所理解的全章经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河上公注:“信言者,如其实也凡是诚实之言、肺脏之话都是质朴无华的因说话的人未带自己之私欲,往往忘却修饰,所言自然不会很动听,故不能称为美言那些人人都喜欢听的美言,往往是说话的人为了投人所好,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用浮华词藻装饰起来的虚伪之语因此,美言虽动听悦耳,却已远离真诚,不可置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善良的人,由于本质纯真、朴素,不会去大声宣扬自己的善行或为自己的善行辩解,就算遇到委曲之言或侮辱之话,也会自处超然,不去究其用心;因为他明白善恶之因果,坚信神明之公平那些好言善辩的人,由于注重口才,喜好辩论,标榜自己,往往强词夺理,失去本真,自然变成不善之人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真正具有智慧、广博知识的人,会深明宇宙大道,效仿大道的“不自见”、“光而不耀”等特性,而不会去卖弄,故示广博那些喜欢卖弄、显示自己学识广博的人,是不会静下心去透过现象参悟本质的,不会去领会宇宙的宏大、事理的微妙的;他们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其徼而不知其妙,当然不可能具有广博的真智慧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有道的圣人明白:好美言、好辩、好博、等举措,或为私心所起,或因外物而生,皆不符合自然之大道;唯有常清常静,心无所系,心无一物,方能与道合一;所以他不会为了名利累积私藏、或将知识和财富占为己有,而是潜心持守虚无之大道,效仿天地之无私,为天下众生舍己奉献。
他会自然而然地与天地同一,像天地一样受到天下众生的爱戴和拥护,天下众生就会为他所有所以说,他尽全力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加充实,尽可能给与别人,自己反而更加丰富 “天之道,利而不害”,经文第九章中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天道的运行法则是功成身退、见好就收比如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寒暑交替这些日月的盈亏、四时的消长,都是万物之依赖然而,他们虽有利万物之生长,却从不损害天道的运行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说文》解:“争,引也”,拉弓开引、互不相让、力求获得结果称为“争”圣人之道就是对天道的效仿天道之所以利万物却不害自身之运行,是因为她在施为时从未想过自己施为的结果,从未有过“争”的概念经文第八章中云:“夫唯不争,故无尤《说文》:“尤,异也异,分也只是因为不与物争才与天道无异,与天道相符所以,圣人只有在施为时持“不争”的心态才会合符天道,才会利万物而不损害自己 细读全章经文,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我们不遵循太上道祖“不美言”、“不辩”、“不博”、 “不积”、 “不争”诸教导,必然会导致害人害己之结局其中“不美言”、“不辩”、“不博”、“不积”都是“不争”的具体表现在第六十八章中,太上道祖告诉我们:不武(不尚武),不怒(不易激怒),不与(不用对斗),为下(对人态度谦卑),这些表现叫做“不争之德”。
那些好用“美言”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往往言过其实,虚诞无凭,说话不算数,最终会被人识破而变成祸害的根苗,甚至会导致动用武力那些喜好巧辩的人,往往为哗众取宠而不分是非,颠倒黑白;为了使人信服自己的奇言谬论,常常会与人争辩得怒气冲天;其祸害定然是在所难免那些喜欢卖弄或显示自己学识广博的人,往往会被自己的学识所蒙蔽,目空一切,根本不会考虑对斗之结果而招引祸害上身那些不懂施舍,处心积虑为自己囤积财富的人,不可能甘心处下、以谦卑态度待人;他们那填不满的欲海必然会变成溺害自己的苦海可见“美言”、“辩”、“博”、“积”都是与“不争之德”相悖的,都会给自身带来祸害于是,太上爷就谈及“利而不害”的“天之道” 本人认为“利而不害”四字应理解为:天道虽利益万物却不危害自身的运行此处的“而”应作转折连词“却”或“然而”来理解;“害”的宾语应是天道自身,而非万物经文“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第二章),“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第四十二章),“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第五十八章),皆含有“利”与“害”相反相成、相互转化之哲理故《阴符经》云:“恩生于害,害生于恩这告诉我们,有利必有害,往往利于物会害于己。
只有天道才能利万物而不害己天道运行,昼夜不忒,天下万物众生无不沐其恩、受其利,然而她何曾危害自身之运行?经文第三十四章云:“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这阐明了天道的运行是自然而然的,她只给万物众生提供条件、创造机会,由万物众生自己去领悟践行;她从未想去主宰万物众生之命运;她心无所系,心无一物,从未力争衣养万物之功名,从未在乎化生万物之结果显然,她的施为是“利万物而不害己”的,故道祖说:“天之道,利而不害 经文“道生之, 德畜之”(第五十一章)和“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第二十一章),阐释了“道”与“德”的关系:道是无形的,分化于万物就成为德;她通过德来畜养万物,体现她的存在与功用具有大德、以道为行动指南的人就是圣人故《阴符经》云:“知之修炼,谓之圣人《庄子·逍遥游》云:“圣人无名圣人也就是我们说的得道高人,他的一切行为都以天道为准绳,从不会力争树立名望《庄子·齐物论》云:“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圣人不去从做追逐竞争的事情,不贪图利益,不回避危害,不乞求恩赐,不有意攀附巴结则而行道,视无言如同有言,视有言如同无言,超然邀游于物外。
太上道祖在《道德经》中多次谈到圣人的德行:“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去甚、去奢、去泰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后其身”、“外其身”、“为腹不为目”、“被褐怀玉”、“无为”、“不欲”、“不为大”,等等,这些行为准则都是对天道的效仿,都属“不争获得”的举措 太上道祖在开篇第一章就告诉我们不要崇尚美言、执著言词,世上一切被美言所描述或命名的事物都与其真实本身是有差别的;在第二章里他就直接提出“行不言之教”的观点;因为崇尚美言定会引起巧辩,经常巧辩就是展示广博的方式,经常展示广博必用不断累积做基础,所以在本章中他又提出“不美言”、“不辩”、“不博”、“不积”、 “不争”等警言人之所以会“美言”、“辩”、“博”、“积”,只因内心想争取达到自己的目的,然而这些行为都是祸害的种子经文第三章云:“不尚贤,使民不争《说文》解:“贤,多才也人之多才必先通过言词来展现,可见“美言”确属罪魁祸首,所以在我国一直流传着“祸从口中出”的说法那么如何做才能避免祸从口出呢?道祖在全书的结尾给了我们答案:“为而不争 为而不争,就是一切都顺应自然而为,不得已而为,持“不争获得”的心态而为;这样 才会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不带任何私欲的不争。
我们都知道水的不争是绝对无心、不带任何私欲的,它的不争不是做给人类看的,它也从未期望人类去效仿它,所以太上道祖说:“上善若水《庄子·在宥》又云:“圣人观于天而不助,成于德而不累,出于道而不谋,会于仁而不恃,薄于义而不积,应于礼而不讳,接于事而不辞,齐于法而不乱,恃于民而不轻,因于物而不去物者莫足为也,而不可不为圣人只是体察天道顺乎自然而为,顺应事物之本性、不得已而为反之,如果尚美言,好巧辩,示广博,积私藏,不为而争,为了不争而为,为了不争而不争,自然会带来害人害己之后患 《庄子·人间世》云:“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只有先使自己站稳才能去拯救、利益他人太上道祖在经中也多次提到“我”,“我”若不存谈何利人众所周知,宋朝的民族英雄岳飞,是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抗金名将他29岁就开始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在35岁时武阶官升为最高的太尉,职衔也升为宣抚使他致力“累立显功”,其功名累积之速人皆叹之遗憾的是,他不明“累积”之恶果,不懂“不争”之妙用《宋史》为他做了大篇幅的记载:“飞上书数千言„„以越职夺官归他先是因为执著于言词而越职上奏被夺军职;后来在得知金国向朝廷表示和谈的意图时,他又不顾自身安危上书辩论,极力拒和请战,指责秦桧“谋国不臧”,导致“桧患飞异己”,使自己年方三十九就被以“莫须有”之罪宣判死刑,终究没有达到自己“收拾旧山河”之目标。
历史上像岳飞一样因为痴心于利益人民而断送自己生命的事例不胜枚举故《庄子·秋水》云:“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如果能效仿天道,做到为而不争,自然不会因外物而损害自己 本章作为全书的结尾,本人认为,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太上道祖对全书的总结归纳,告诉我们效仿大道之概要本章所言的“不美言”、“不辩”、“不博”、“不积”都是“不争”的具体举措,“不争”是“不害己”的有效保证,“不害己”是“利万物”的前提基础因此,若将“利而不害” 理解为利益万物而不损害万物似乎不合太上道祖的本意当然,以上只是一管之见,本人自知才疏学浅,为了抛砖引玉,才不揣浅陋书之以文,恳望十方同仁不吝赐教 第二篇:为什么而工作之我见 为什么而工作之我见 一个人为什么要工作?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本以为,工作很大程度是为了赚钱,为自己创造很多的财富很早就听有人说过这么句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则万万不能的确,我们人的衣,食,住,行都和钱密不可分,它是人生存的根本保障可见钱是我们每个人都必然要接触到的如果一个人说不喜欢钱,那么你们会说他什么?(虚伪,对!是虚伪)如果一个人视钱入命,那么你们又会说他什么?(财迷,钱奴等等) 其实每个人都有他自己赚钱的方法,每个人对钱都有着不同的定义。
其中我赚钱的唯一方法就是工作,踏踏实实的工作我需要靠自己的双手为自己创造财富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名教师,在这里是我的第二份工作,其中工作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都是做教育行业的我热爱我的工作,热爱教育事业从小我就非常尊敬老师,崇拜老师,老师的光辉形象早已深深的烙进了我的心里,立志长大要做一名教师,现在我做到了但是当我步入到了这个岗位我发现它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它赚不到很多的金钱,每天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学校与家长的压力下不断徘徊但是,它唯一让人觉得欣慰的可能就是在学生身上的那么一点点成就,我想可能就是那么一点成就让老师一直坚持着我也是在这种成就下找到了自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没有想着去转行虽然它的付出与回报不能划等号,但是在这我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对钱我也就看着没有那么重要了,完全是出于对这份工作的喜爱与执着为了每一个学生,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目标,有了新的定位 如果现在若再有人问我为什么。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