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导游词400字.docx
48页故宫导游词400字第1篇:故宫导游词 [故宫完好版导游词] 北京故宫,全名北京故宫博物院,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华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家宫殿,是中华古代汉族宫廷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建筑杰作,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故宫完好版导游词 它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以下是的故宫导游词完好版,欢迎查阅! 景点讲解题 题一:午门前讲解故宫(历史沿革中清明两朝概况;紫禁城名称的由来;紫禁城的布局;午门及午门广场) 题二:故宫前朝(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太和殿及太和殿广场;中和殿、保和殿) 题三:故宫后廷(乾清门及乾清门广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 题四:故宫后廷外东路(宁寿全宫;珍宝馆;宁寿全宫中其他建筑;千叟宴;珍妃井) 题五:故宫后廷内西路主要建筑 御花园(养心殿;储秀宫;御花园) 讲解提示: 故宫是一株伟大的宫殿建筑群,是导游讲解的难点、重点讲解过程留意按景点挨次讲解,每处景点要讲解清晰其历史沿革、建筑特点、用途和相关的历史文化学问。
题一:午门前讲故宫 各位团友大家好,今日我们将参观故宫博物馆,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时故宫的午门前,在进入故宫之前,我先就故宫的状况向大家作个精炼推荐 故宫,又称紫禁城,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建于1406-1420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紫禁城这一名称是怎样得来的呢?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的主要恒星分为三恒、四象和二十八星宿三恒是太微恒、紫微恒河天市恒其中紫微恒居中,是天帝居住的地方,称为“紫宫”封建帝王自称是天帝的儿子,所以他们也把自己居住的皇宫象征为人间的紫宫而且皇帝居住的地方防备森严,不许庶民百姓接近,是肯定的禁地,又称为禁宫,所以故宫又被叫做紫禁城 故宫为北京的城中之城,坐落在北京的中轴线上,背靠景山,面南朝阳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由很多房屋、高大的城墙和广阔的护城河组成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相当于两个标准的足球场那么大共有宫殿房屋8704间(1973年统计),这上千座房屋由10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护卫着。
故宫始建于永乐四年(1406)为营建这座雄伟的建筑群,明成祖朱棣派遣大臣到全国各地采备上好的建筑材料,明代采纳上好的楠木,大都取自云、贵、川及两广地区;金砖产自苏州;汉白玉取于北京的房山在建筑过程中,动用工匠23万,民夫百万人经过十四年的建筑,紫禁城最终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竣工永乐十九年元旦,朱棣迁都北京从今故宫开头成为明清两朝皇帝的生活之所明代从成祖朱棣到思宗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在此生活起居、治理国家清代从清世祖福临到逊帝溥仪,共有10位皇帝在紫禁城生活起居和治理国家 在这五百多年的时间里,紫禁城可谓是饱经风雨明朝,在紫禁城建成后,人祸天灾就不断发生永乐十九年(1421)四月,紫禁城启用不到百日,前朝三大殿就被一场大火烧毁此后前朝三大殿、乾清宫、坤宁宫、奉天门、午门等处先后在正德、嘉庆、万历各朝屡遭火毁到崇祯年间又遇到战火,建筑、文物都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 清朝证券入住紫禁城以后,经数代皇帝的经营,紫禁城逐步恢复了元气在此期间,清朝统治者在重建已毁宫殿建筑的基础上,又对部分区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如文渊阁、南三所、西五所、宁寿全宫、斋宫、毓庆宫等清廷还特殊重视防火,才去了很多防火措施。
首先是对紫禁城全部重要建筑进行防火结构的改造,增设防火墙、加厚墙体、封护房檐等其次、建立火班并且定时进行演练以防不测第三十配备消防器材,增加太平缸、激桶、水桶,以备不时之需这些措施有效地防止了火灾的发生,使紫禁城再现辉煌但是到了清末时期,由于国力的衰弱,清政府无心管理,故宫再次走上下坡路 清宣统三年(1911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依据民国政府与清廷签订的《清室优先条例》,清廷人员仍可居住在紫禁城的内廷部分民国二年(1913)十月十日,袁世凯在紫禁城太和殿内进行了大总统就职典礼他将殿内的皇帝宝座撤掉,换成西施的靠背椅,并去掉了前朝全部匾额上的满文1924年11月,冯玉祥发动 “北京政变”,修改了《清室优待条例》,要求溥仪马上迁出故宫,不然就要在景山上向故宫开炮,溥仪被迫搬出故宫清廷退出紫禁城后,1924年11月7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布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负责清查清廷的财产,筹备成立博物馆事宜经过酝酿笃定博物馆的名称为“故宫博物院”,并于1925年的 10月10日进行故宫博物院成立典礼,紫禁城从今正式队社会敞开解放50余年来,政府对故宫博物院的维护、保养、讨论投下巨资,使紫禁城再次焕发青春。
下面对大家推荐下故宫的建筑布局 故宫的建筑布局主要分为前朝和后廷两大部分 前朝位于紫禁城中轴线南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主体,坐落在一沓巨大的“土”字形须弥座上由于这里是进行大朝会、体现国威帝尊的地方,所以这里的宫殿特殊高大辉煌前朝两翼东侧为文华殿建筑群,西侧为武英殿建筑群 后廷部分位于中轴线北部,是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宁寿全宫(东)、慈宁宫为两翼的建筑群它是帝后生活起居、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所以也称为“后寝” 紫禁城共有四道门,四个方向的正方位各开一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午门,就是紫禁城的正门由于在古代 “午”代表正中、正南午门城台正中建筑为重檐庑殿顶城楼,九五开间,代表皇帝的九五之尊城台上部由门口、钟鼓楼和雁翅楼组成由于午门为紫禁城的南门,南为朱雀,所以整个建筑是红墙黄瓦又由于整个城台为“凹”字形就像展翅翱翔的鸟,所以又叫“五凤楼”午门城台开有五个门,正门三间,东西两侧分别开左掖门和右掖门,东西向南面正门三间,北面五间,这种规制叫“明三暗五”此外,大家留意五个门的前后不同。
门洞南面为方形,背面为圆形,电表了天圆地方午门正门是专供皇帝出入的但是在清代,经殿试进士及第而考中三鼎甲者,在发黄榜的那天可以从正门出宫一次,以示嘉奖,皇后在皇帝大婚时可以从正门进宫,一生仅此一次在殿试的时候,贡士按名次单数走左掖门,双数走右掖门此外,皇帝在太和殿进行大朝礼时,三品以上文武百官走左门,宗室王公走右门,三品以下官员按文东武西的制度从左右掖门进出外国使节从西掖门进出 明清两朝在午门前进行的活动分两类一类是逢年过节与官民同乐的活动;另一类是一些正式的典礼,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个:一个是颁朔礼,每年的阴历十月初一,皇帝要在这里进行一个大的仪式,即向全国颁布次年的历书这部历书在明代和清代早期是由一个机构来编写出来的,这个机构叫钦天监钦天监将编号的历书进献皇上,以皇上的名义在此进行一个仪式,然后把历书颁布全国 另一个重要的活动室献俘典在明代比较少清代比较多,尤其是康、雍、乾这几代,国内地方势力的平叛,还有对外的作战突出多,而且常常取胜,凡是获胜了都要在此进行隆重的献俘礼仪式的内容就是将战俘押解到午门城楼下,城楼上下都会站有许多军士皇帝会在官员的邀请下登楼,坐于楼的正中位置,然后军士把战俘押解过来,双手反绑,向皇帝跪拜,然后听从皇帝的发落。
除午门外,午门广场周边共设五个门,正南为端门,午门两观城台南侧,东为阙左门,西为阙右门这两门之南为朝房各42间,东朝房(吏、户、礼科)南侧为太庙右门,西朝房(兵、刑、工科)南侧为社稷坛左门阙左门、阙右门之北各有东西向朝房三间,原为王公朝房,现为故宫售票处 一提起午门,大家可能速即想起“推出午门斩首示众”这句话其实午门前并未斩过人这里是明朝实施“廷杖”的地方廷杖就是对在朝廷上违逆了皇帝意志的大臣用棍子打的刑罚,惩罚地点在午门外御路西墀之下明朝成化年以前,廷杖只是象征性的,并非真打后来逐步演化成真打,不是发生伤人致死的大事,其中有两次廷杖轰动朝野一次是正德十四年(1591),正德皇帝朱厚照腰刀江南选美,群臣阻谏,正德皇帝不但不听,还将劝谏大臣处以廷杖之刑,一次被打158人死15人;另一次是明嘉靖三年(1524),因“大礼仪”大事,廷杖大臣134,死17人 题二:故宫前朝 各位伴侣,穿过午门,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故宫故宫中这第一进院落就是太和门广场首先我们看到是内金水河,它子西向东婉言流过太和门广场,上边有五座汉白玉石桥,就是内金水桥,它们象征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是皇帝集美妙的品质为一身的意思。
金水桥下市内金水河,内金水河从紫禁城西北角筒子河涵道引入紫禁城,沿紫禁城内西侧南流,至武英殿东向,经武英殿门前,再东经涵道至太和门前又经涵道东出至文渊阁前水池,从文渊阁东出经三座门前石桥,最终流入无门东侧筒子河,全长2100米内金水河的作用不仅是故宫中排水的主要通道,也是宫中营造用水和灭火的主要水源,同时还起到了分隔空间、点缀景观的作用,使太和门广场在雄浑中不失秀美 跨过金水桥,这片广场已经是明代皇帝玉门听政时百官待驾的地方何谓“御门听政”呢?这“御门”即指太和门,即前朝的正门,初建于明永乐年间,当时叫奉天门,明嘉靖年间改称皇极门,清顺治年后改称太和门听政”是指听取政事明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不到百日,三大殿被大火烧毁,朱棣曾在此御门听政,处理国家朝政清朝入关后,清世祖福临的登基典礼、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封吴三桂为平西王等活动都是在太和门进行的 太和门东庑中间的门叫协和门,西庑中间的门叫熙和门太和门、协和门、熙和门加上前朝三大殿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称为“六合”在太和门两旁还有两道门,分别为昭德门和贞度门 过了太和门我们就来到了故宫中最重要的院落--太和殿及其广场。
太和殿广场几本呈正方形,整个院落平缓广阔,气概非凡中间御路以青石,两侧青砖墁地北有太和殿,南为太和殿,东为体仁阁,西为弘义阁,面积约3万平方米,是整座紫禁城面积的1/24整个广场可容纳近7万人在每年的元旦、冬至以及皇帝登基、大婚、万寿这些重大活动的时候,都要在太和殿以及太和殿广场进行隆重的大朝礼 大家请看,远处正前方是一片汉白玉雕砌的三层高台基,呈“土”字形,俗称“三台”台基高8.13米,台边缘高7.12米,三层台基间,分列着18尊鼎式香炉在每一层基座的边缘都伸出许多小龙头,那些小龙的名字叫“螭”(chi),是传奇中一种没有角的龙,这些小龙头实际上是大殿的排水系统假如细心看会发觉每个龙头的嘴里都有一个小孔,即喷水孔,三层基座之上共设小龙头1142个,每当下大雨的时候,雨水便从1142个龙头嘴里的小孔内排出,突出壮丽为管中一景,被称为“千龙吐水”三重台基承托着宏伟的三大殿,这就是故宫的中心建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位于“土”字形须弥座的南部,各位可以先在这里留个影,然后我们就去参观太和殿 好!现在我们面前这座高台上的雄伟建筑就是太和殿,也就是民间所说的“金銮宝殿”。
太和殿是紫禁城的正殿,被视为黄泉的象征太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原名奉天殿,嘉靖年间重建后改称皇极殿清初顺治年间改称太和殿,康熙年间又两次大规模改造,才有今日我们看到的太和殿的规模太和”二字出自《周易*乾* 彖辞传》中的“乾道变化,各证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太”即大,“和”即和谐意思是在天道的主宰夏,阴阳和合,太和元气常运不息,万物和谐共存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殿高35.05米。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