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老哈河西岸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研究.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36115259
  • 上传时间:2022-01-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2.73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老哈河西岸“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研究    祁皓月摘 要:在中国北方古文化中,夏家店下层文化属于晚期新石器时代文化及早期青铜时代文化,距今4000-3500年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地处老哈河西岸,境内的元宝山花果山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和原公格营子乡古山发现的几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具备了村落群规模通过对遗址的发掘资料研究可探知,当时这里人口密集,农业、畜牧业、手工制造业非常发达,揭示了该地区北方夏家店下层文化所反映的社会文明发展进程,说明了老哈河流域也是中华北方文明的发源地关键词:老哈河;夏家店下层文化;文明:K871  :A  :1673-2596(2020)01-0040-04一、“夏家店下层文化”探究“夏家店下层文化”是著名的在我国北方地区赤峰产生的一种人类文明起源文化现象,这种文化围绕赤峰存在着许多遗迹,最早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考古队在新中国六十年代初,于内蒙古昭乌达盟赤峰县(今赤峰市松山区)王家店乡夏家店村首次发现的享誉中外的古代北方文化文明考古遗址,因在夏家店村发现,根据年代命名为“夏家店下层文化”,并确定了在考古学领域里的一种远古文化类型。

      早在民国时期的1935年日本考古学家滨田耕作及其团队在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面发现了青铜器具,经反复研究把夏家店这种文化类型,命名为“赤峰第二期文化”[1],但这种认识不是很清楚,经中国考古学家对考古遗址的不断发掘和辩识,确定了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学说,它是中国北方区域新石器晚期、早期青铜器时代北方游牧民族从文明起源到高度文明发展的里程碑,这种文化通过先进科技手段碳十四检测推断,最早文化年轮是公元前二十四世纪,最晚文化年轮是公元前十七世纪,在老哈河流域上的文化遺址见证了北方民族的文明发展历程夏家店下层文化年代时间的推断,有资料研究确定在1963年考古发掘的蜘蛛山古文化遗址上,发现了“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以及夏家店上层文化和夏商春秋战国至秦汉人类文明进展文化的堆积层,从而断定了这些文化的相对年代[2]夏家店下层文化在老哈河流域从年轮上比“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要晚,把出土的器物进行比较可发现,同龙山文化的器物相似,所以上限与龙山文化相近,是中国北方地区早期青铜文化而下限比较复杂,根据碳十四探测和学者分析,“夏家店下层文化”上限为新时器晚期,下限可延伸到夏商时期,有着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即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600年之间。

      关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渊源有资料提出观点,一是中原龙山文化的变种,二是来自于小河沿文化系统的分化、三是划分到西辽河水系区的药王庙和北系区东部的前大坨头、西部的壶流河[3]夏家店下层文化”分布区域广泛,主要在燕山南北既西辽河流域上的地区,燕山北主要分布于老哈河流域、大凌河流域,燕山南包括壶流河、滦河、蓟运河与潮白河地区[4]按行政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及京津唐地区,分布面积非要大夏家店下层文化”古遗址遗迹在其水系分布区域中非常多,研究资料显示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境内发现确定的近四百处,老哈河西岸有一百多处,著名的如赤峰市郊药王庙、夏家店、蜘蛛山、小河沿等,辽宁省西部如丰下、小转山、平顶山等,河北地区的化营子、黑山口、三关、前集等,京津地区的大坨头、大城山、昌平雪山等[5]赤峰还有著名的二道井子文化遗址,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资料研究确定,该文化遗址是有代表性上规模的“夏家店下层文化”考古发现,距今约4000—3500年,文化遗址从布局上看有环状壕沟、围墙、内部村落组成,占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环沟和外城围墙组成防御性结构设施保护着内部村落,环状壕沟经复原呈环状椭圆形,长190多米、宽140多米,外城墙对外侧面坡很陡和壕沟内壁相连组成一体结构,考古测量围墙上顶与壕沟最底部落差达到12米,遗址内是先民房屋遗址,每个房屋院落有正房、厢房、窖藏,各院落之间可看出与现在村子各户一样有隔墙,还有通行村巷,房址供生活居住、部分房屋供祭祀用,房址特点是层与层之间的叠压关系明确,保存完好,而且各门、气孔、门槛、门墩清楚可辨十分少见,房屋平面形状多为圆形,少量有圆角方形,外部多有回廊或侧室,保存高度为0.5米至2米之间,奇特的是有的墙体有瞭望口,应该有防御观测情况用途。

      窖藏位于院落房子周边,呈圆袋状,窖壁还附有草泥,具有保暖加固功能窖藏中发掘出已经碳化的黍谷颗粒遗存和穗状的碳化粮食遗存,还有少量草质编织品在遗址中还出土了陶、石、骨等材质器具,少量玉器、青铜器,这些体现了农业文明的发达,而多层叠压房屋说明不同时期聚落连接紧密,环壕构成的防护圈又推断聚落向城邑转变的过程,房屋中祭祀遗迹对研究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有重大学术价值[6]二道井子遗址上目前已经建起了博物馆,为研究夏家店下层文化提供了学术基地和交流平台,也对研究距离较近的元宝山区古山夏家店下层文化有参考价值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的类型有1、山丘型,即位于距河流较远的群山中,一般面积比较小2、坡岗型,即位于距河流较近的缓坡或台地上,且多位于阳坡,面积一般比较大3、平地土丘型,即所在地势平坦开阔,起伏较小,面积较大,遗址分布连续,形状规整,堆积较厚[7]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在考古发现中呈现的主要文物有陶制器、石制器、骨制器、青铜器具等陶器如鬲、盆、罐、盘、豆等,石器如刀、锄、铲、臼、斧等,骨器具如卜骨遗址中发现的青铜器物或铜屑也很多,如夏家店遗址发现小铜屑,敖汉大甸子发现耳环、杖首,大凌河附近发现鼎、钵[8]。

      在赤峰元宝山花果山南山坡一座圆形屋址中发现经过陶洗的泥块,应是陶器制作遗址,有很大学术价值二、老哈河流域元宝山花果山遗址探究[9]元宝山区位于老哈河西岸,地势西高东低,属于低山丘陵地,为七老图山支脉,这里自古环境气候宜人,适合人类生活集聚,创造了历史悠久的北方文明从赤峰老哈河流域内确定的中外闻名的“红山文化”类型、“富河文化”类型、“细石器文化”类型、以及“夏家店下层文化”类型中研究可以得出结论,老哈河流域,早在远古七千年前,就已经成为人类聚集生活并创造文化文明的发达地区在1976年当时隶属原赤峰县的元宝山花果山南坡发现并确定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是又一个呈现北方文明发展进程的佐证元宝山花果山遗址当时位于现南庙村南侧山坡上,属山丘形村落遗址,房子基础为圆形状,发掘时遗迹距地表部仅有十多厘米出土器物有少量小型磨光石斧、石刀等,陶器很多,均为细泥灰陶质,陶器表面磨光,质地细泥而坚硬,火候量充足,当代烧制技术比较高,器型中有灰陶折腹盆,器型细长,深腹,折腹距底较短,与龙山文化出土的器物相似遗址还出土了灰陶鬲,敞口深腹,有三足而立,还带有浓黑的火烧痕迹,比较少见,可以证明属生活实用陶器具值得注意的是在山坡边缘地区有一圆形房子遗址,从中发现了许多制陶泥块,说明这是陶器制作的原料遗物,还发现了轮制品遗存,这些可推论当时手工制陶业已经开始规模化生产,标志北方人类文明正快速发展。

      老哈河西岸的这些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充分证明了,这一地域是北方人类长期活动生活繁衍的区域,史学家称“夏家店文化”为“东胡文化”说明老哈河西岸的地区为东胡领地从史料角度分析,北魏崔鸿的《十六国春秋.前燕录》中有远古史实记载:高辛氏去渤海,留儿子厌越居住北方,并把城镇建在老哈河流域,厌越是远古的契,契是商族的始祖,商是九夷一支,九夷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在夏朝时就向夏王庭进贡,说明了北方文明的发展从未间断三、老哈河流域古山文化遗址探究[10]古山地处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古山镇(原公格营子乡)与古山煤矿相邻,属于黄土丘陵“千里松林”地貌,是远古白垩纪末期地壳运动中自然形成距今4000年前后,老哈河流域区域内的这一地区,草木丰茂,生态优良,气候适宜,良好的自然环境为这里古代人类的生存、繁衍、文明创造、文化传播提供了保障根据《元宝山文史》提供的资料可知,1988年元宝山区文管所在文物普查考古调查中发掘确定,在古山方圆十几公里区域内,发现了“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遗址的规模已经构成村落群在古山西的一处平台上,发现了面积很大的古文化村落遗址,在这处遗址中随处可见石器残片和陶片,内部遗址东侧形成的考古文化叠层约长二百多米,高达三米,最浅处约一米多。

      分析可知文化层内容比较单一,而出土的古器物残存非常丰富,如石锄,打磨的石斧,石刀,石臼、石磨盘等细石器,陶制品有黑色陶、彩绘陶及纹饰陶片,器型种类丰富多样,遗址还出土有猪、狗、牛、羊、马等家畜骨骼图1.石臼、陶鬲、纺轮、石斧、石锄等)古山西南的坡地上,发现一文化村落遗址,在遗址东侧还遗存一段石墙残迹,虽然所剩不多,但可以推断这个遗址四面由石墙包围,村落开始向城池发展,并具有了防御外侵的功能在古山东北的坡地上,也发现了几处面积不等的文化村落遗址,所覆盖的残存很少,只是地表有大量的陶片、石器等残存文物碎片古山北面四家子村遗址中存在罕见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在遗迹的断面中存有用人工制成土坯砌成的房屋墙壁,墙壁上残存大量烟熏痕迹,还有火炕和烟道烟囱遗存,可以看出当时人类的发明创造力从古山周围的文化遗址分布来看,生活在这些地段上的聚落,同现在的村落数量同步,规模相近,可以推断当时这里聚落密集,人口稠密,文化比较发达地区自古至今这里人类文明生生不息通过文物考古普查,在古山文化遗址上发掘收集了大量陶器残片,经考古技术分析陶器器型繁多,有陶鬲、陶鼎、陶盆、陶罐等,这些陶器与花果山陶器及其相似,有磨光陶、带有各种花纹图案的彩绘陶,有纹饰陶,陶器质地也和元宝山制陶遗址中的类似,有夹砂红陶、黑陶等。

      在陶器制作工艺上分析,陶器有手工制品,也有明显的轮制品,这说明老哈河西岸地区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制陶工艺和技术达到发达程度,规模化生产使得陶器产品增多,必将促进贸易的发展遗址中收集到大量农业生产工具如石制的锄、铲、刀、臼、杵等,还发现大量的牛、羊、马、猪、狗等家畜骨骼,农业发展迅速在古山西六家的村落遗址中还发现了一件青铜鼎,是青铜时代文化的证物图2:陶鬲图3:绳纹陶罐)四、老哈河流域西岸“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分析按所处水系看,古山夏家店文化遗址正是分布在老哈河流域附近,从所处地理位置看,与二道井子遗址和元宝山花果山的遗址相距不远,应互有关联按类型古山夏家店文化遗址属于平地土丘形遗址1.古山遗址中的石墙与二道井子遗址相似,有明显的防御特征,说明了北方古代早期文明已经进入国家阶段九夷少数民族依托老哈河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从游牧到聚落,建城设防,自由贸易,并且逐步形成阶级等级,使得北方古老游牧民族开始逐渐形成政治文化2.遗址中的村落结构和房屋用土坯砌筑,住室内有炕和烟囱烟道,而且还能发现有烟熏的痕迹,这些发明创造是古代建筑早期的一大创举,在国内遗址中非常少见,这是古山遗址的一大特点,北方游牧民族从居无定所用篝火取暖,到早期发明这种设施,说明了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正逐步提高,人们显示出超前的创造力。

      古山地区是产煤区,当时是否已经开始用煤有待进一步求证3.从遗址的分布分析,形成的村落群数量与当今相比较大体相同,说明了老哈河流域这一地区人口集中,稠密,在当时是比较发达地区,人口繁衍加快,各族群开始交流,与元宝山花果山区域遗址和二道井子遗址相互关联,为加快古代文明发展历程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史料证明这一地区从远古到夏家店文化到国家的建立,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再到当今,各朝代都是人类聚集地,见证了文明的起源到发展4.从收集的丰富的器物种类,工艺水平上分析,当时的手工业非常发达,并开始研究原始机械制品,个体手工制作开始向规模化生产过渡,元宝山花果山的制陶作坊和出土的轮制品说明了这一点,手工业的发达必然促进商品交换,遗址中的器物很可能从元宝山等地生产场所通过贸易获得出土的青铜鼎则说明了北方早期青铜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文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