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单元:环境统计分析3.ppt
53页第第1313单元单元环境统计分析环境统计分析一 环境统计与环境经济核算概述 (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一方面,科技发展-生产力发展-交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另一方面,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全球性问题:臭氧层破坏,全球气温转暖,生物多样性迅速消失 区域性问题:自然资源过渡消耗,土地过渡垦殖,草地过渡放牧,林木过渡砍伐,地下资产过渡开采,地形地貌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废气、污水、固体废料四处扩散,土壤流失严重,草地退化、沙漠化程度扩大、工业化疾病上升二)环境统计的框架 年代末期,联合国统计机构开始编制了一项编制环境统计资料的分阶段计划,从年到年,对各国和国际组织所需资料和统计方法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以两个出版物的形式公布:环境统计资料的调查:纲要、方法和统计出版物, 环境统计资料来源名录年公布了环境统计资料编制纲要,年提出了环境统计资料的概念和方法:人类住区统计资料技术报告,年又提出了环境统计资料的概念和方法:自然环境统计资料技术报告其后国际组织和很多国家都加强了环境统计工作 环境统计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自然环境、二是纫环境自然环境又包括自然环境媒介和这些媒介中的生物群其框架如下:环境统计框架环境构成要素资料类别社会与经济活动、自然现象活动对象对环境的影响对环境影响的反应现存数、总数、和背景情况植物动物大气水 淡水 海水土地/土壤地表亚表土人类住区、自然资源的利用及有关活动、排放物、废物负载和生物化学品的应用、自然现象、资源的耗减与增加、环境质量、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资源管理和恢复(管理、保护、养护、恢复)、污染检测与控制、自然灾害的预防及其危害的减轻、企业与家庭的反应、生物资源、可循环和非再生资源、能源现存数、生态系统总数(三)环境经济核算 环境经济核算是将环境统计与经济过程联系起来进行核算。
年代末期和年代初期,J.托宾和W.诺德豪思等人在从闲暇时间减少、自然资源耗减、污染增长等方面来修改传统的经济核算账户,并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构造了经济福利指标 年代中期,美国在国民经济核算框架基础上进行了污染防止和控制的估算工作 年代、各国和国际组织在环境经济测度的理论和方法上进行了研究和实践法国、挪威和荷兰建立了环境实物核算矩阵,并考虑了成本,收益和效果加拿大、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对经济核算账户进行了环境统计补充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在墨西哥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进行了环境经济核算试验 年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里约热内卢把建立环境经济一体化账户包括到了世纪议程中 年,联合国出台了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手册(System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SEEA). 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的主要内容是:对资源的存量和增减变化量进行估价,对环境保护的社会支出进行估计,用扣减环境成本的方法对经济总量进行调整 经过环境调整后的总量指标称为国内生态产出(EDP),即绿色GDP二 环境统计 一、环境资源及其变化 二、环境质量及其变化 三、环境保护(一)环境自然资源及其变化统计 环境的自然资源包括生物资源、循环资源、非再生资源。
1、生物资源及其变化统计 生物资源包括农业资源、森林、鱼类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围绕种群数量、生长周期、空间分布、密度及物种构成设置统计指标 ()农业资源:包括农作物和牲畜、遗传资源以及人造资本货物 ()森林资源:包括生产林、森林生态系统、森林成熟程度等 森林是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森林为木材工业提供原料,为建筑业提供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林产品,如果实、树脂、树皮、树叶等,既可作为工业原料,也可作为饲料、肥料、生活燃料等使用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止土壤流失的作用、森林对f发展农牧业生产、保持生态平衡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森林资源首先可以用森林总面积以及森林占有面积等指标反映,森林总面积是指森林占有及其所包围的土地面积,除了包括森林实际占有的林地面积外,还包括林中空地,沼泽地等占有面积、它只能粗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数量 森林实际占有面积是指森林总面积中的有林地面积,是郁闲度大30的天然森林和人工林地的总和森林实际占有面积不包括灌木林面积、农田林网树占地面积和四旁树占地面积 森林资源可按用途、树种、树龄、地区等进行分组技经济用途,可分为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其它林;接树种可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等;按树龄,可分为幼龄杯、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以及枯木林等。
森林资源核算的另一方面内容,是核算森林的林木蓄积量,林木生产量,林木采伐量,以及自然枯损量等林木蓄积量由于生长而增长,由于采伐和自然枯损而减少林木蓄积量指林地面积上生长着的树木的树干材积总量,按林木平均高度和平均直径来估算 森林覆盖率是用来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和绿化水平的指标 统计指标包括: 、森林总面积 、森林覆盖面积:也叫郁闭林面积,是森林总面积与无林地面积之差 、森林密度:森林覆盖面积与森林总面积之比 、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面积与国土面积之比 、木材蓄积量 、木材生长量 、木材采伐量 、木材蓄积利用系数:采伐量与蓄积量之比 、林木采伐生长比:采伐与生长量之比 ()渔业资源:包括海洋鱼类、淡水鱼类、无脊椎动物、水产养殖鱼类、捕鱼装备等统计内容 ()野生动植物总数:根据物种的分类,按以下类别统计数目和生存面积大型哺乳动物、小型哺乳动物、陆鸟、水鸟、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2、循环资源及其变化统计 循环资源包括水文资源和气候资源 ()水文资源统计 水文资源包括水资源总量和水文结构 广义的水资源包括海洋、湖泊、河川径流、冰川、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分等各种水资源狭义的水资源指淡水资源。
水资源是生产和生活中个可缺少的一项珍贵资源 水资源可分为内陆水资源和领海水资源,用其面积来反映它的多少内陆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我国日前淡水总面积为1644万公顷,其中可养殖面积为503万公顷,已养殖水面达305万公顷 海洋面积为4727万平方公里其中南海350万平方公里,最大深度为5 377米,平均深度1212米,黄海38万平方公里,最大深度140米,平均深度44米,东海77万平人公里,最大深度2 719术,平均深度370米渤海77万平方公里,最大深度70米,平均深度18米 水资源也可分为地下水和地表水两类,地表水包括地表径流量、湖水储量和冰川融水量,地下水指地下浅层水量、我国地下浅层水量为 6 200亿立方米河流地表年径流量19 800亿立方米,其中长江 6 300公里,年径流量 9 783亿立方米珠江 2210公里,年径流量3 070亿立方米黑龙江3 101公里,年径流量192亿立入米黄河5 464公里,年径流量560亿立方米湖水储量为7 570亿立方米,其中淡水储量为2 150亿立方米另外,冰川融水量为500亿立方米 水力资源是水体作为动力使用的资源,它是电力能源生产的主要资源之一。
水资源有多种用途,如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作为动力使用,是水资源的另一种重要用途水力资源由天然落差形成,可以循环使用,作为动力使用以后,不影响水的其它用途、因而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很广泛的前景 水力资源通常用“千瓦(kw)”计量,主要设置水力蕴藏量和水力可开发量等指标进行核算水力蕴藏量又称理论水力资源,根据各河流的径流量(立方米秒)和其天然落差(米)相乘,再乘以系数9.81而求得.水力蕴藏量由于受技术条件限制,有一部分不能被利用,从中把这一部分扣除,就是水力可开发量 我国水力蕴藏量为676亿千瓦,水力可开发量379亿千瓦如果按照我国年水力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计算,我国水力年发电量潜力为亿度年实际水力发电量为亿度,达到可开发量的 但按水力可开发量计算,可开发量仅为亿度,基本上已经都利用了 我国主要水文资源基本情况.doc()气候资源统计 气候资源统计主要是区分地区来统计有关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湿度、霜冻等数据3、非再生资源及其变化统计 ()矿物资源及其变化统计 矿物资源统计主要是对探明储量和经济储量加以统计 矿产资源是地壳内部地质作用的产物有用矿物在壳中或地表富集并达到经济利用要求即为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条件之一铁、煤、铬等矿产资源可以为钢铁和采煤工业提供原料,铜、铝、锌等矿产资源是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基础,建材工业需要石灰石、重晶石、石棉、石膏等矿物,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则是发展国民经济的能源支柱一个国家矿产资源的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发展国民经济的规模和速度 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物资源和非金属矿物资源,可分为()类;()黑色金属矿,(2)有色金属矿,(3)贵金属矿,()稀有分散及放射性矿,(5)燃料资源,(6)特种非金属矿,(7)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8)化工原料非金属矿,(9)建工原科非金属矿,(1)其它非金属矿这十类中,每类再分为若干种,目前我国都以自然实物单位计量据报导,我国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160多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近150种 在矿产资源分析中,需要计算矿产储量矿产储量是地质部门对现有矿床的矿区经过地质勘探研究认定的有用矿产的储藏量矿产储量按其探明程度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A级是能够提供编制矿山开采计划的储量,B级是矿山建设中地段设计所依据的储量,C级是矿山建设所依据的储最,D级是进一步布置地质勘探工作和矿山建设远景规划的储量 矿产储量由于新探明和技术修正而增加,由于开采、损失及重新计算而减少。
把矿产储量和一国的人口数量联系起来分析,可以了解矿产储量的相对拥有量、把它和现有工业的开来能力联系起来,则可了解到现有资源的可利用年限 主要矿产基础储量.doc()土地资源及其变化统计 土地是一种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是物质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特别是在农业生产中占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上地面积是有限的,位置是固定的,它的利用是生产和生活所必不可少的 土地总面积土地面积又称国土面积它是一个国家全部陆地面积和内陆水域面积的总和通常用平方公里、公顷、亩等表示我国土地总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占到世界土地总面积13 584万平方公里的7,按人口平均,我国土地面积是偏少的 土地面积按行政区划分如按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区计算它的构成,可以为经济区划和行政管理提供依据 土地面积按经济用途分类可分为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特殊用地(如国际用地、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等),未利用土地等这些数字,都是安排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资料 土地面积按地型分类可分为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我国山地面积为320万平方公里,占到总面积的333,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分别占到总面积的26,188,12和99。
土地面积还可以按开发利用情况,分为已利用和未利用面积,按地高可分为500米以下,5001000米,1000米2000米,2000米3000米,3000米以L几类例如我国地高在500米以下的土地面积为2417万平方公里,3000米以上的为2483万平方公里 进行土地资源分析,应和人口数量联系起来,分别计算每人平均的资源数量,进行不同国家的比较,以说明其对经济的关系 我国土地面积.doc(二)环境质量及其影响统计1、环境质量统计 环境质量统计主要以大气、水、土地和土壤、生物群和生态系统的质量为对象统计的方法是,根据这些环境介质所确定的公认质量标准,表现环境质量偏离这些标准 范围和频率分为大气污染统计、水质量统计、土壤和土地质量变化统计、生物群质量和生态系统质量统计 ()大气污染统计 围绕污染物的浓度和大气辐射两方面进行如空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含量、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含量等 ()水质量统计 内陆水:用浑浊度、含盐量、含酸度等表示,用化学污染物浓度表示,用营养物含量(如叶绿素)表示,用有机物密度指标、用治病物浓度等 海水:要反映其一般物理化学性能、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