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心理学-2010.10.16-辅修.ppt
64页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2010-10-162010-10-16开窗法试图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所需时间Trail for example³呈现(EKBO+3)³呈现(E)被试出声转换(FGH)被试按键 呈现(K)出声转换(LMN)按键……反应时:探测认知加工的工具几种认知加工是平行的,还是顺序的?某项认知加工是自动的,还是受控制的?用反应时来回答:³如果反应时不因为加工更复杂(如:更多的干 扰项)而变长,则对应的加工是平行的、自动 的视觉搜索的两个阶段Treisman & Gelade(1980)³自变量1:两种搜索任务(特征 vs. 客体)³自变量2:项目的数量to find a blue letter or an Sto find a green T实验结果 ³特征搜索条件下:项目数量不会影响反应时³客体搜索条件下:随着项目数量增加,反应时 变长parallel processingserial processing反应时:揭示无意识认知用序列反应时研究内隐学习³符合某种内在规则的刺激序列³选择反应时任务®学习效应:反应时随练习而下降®排除动作练习:换成随机序列,反应时上升®学习的无意识性:序列生成任务的表现为猜测水平IAT:反应时和内隐社会认知两种类别(如:我 & 非我)³我,自己,本人……³别人,他人,陌生人……两类属性词³积极:勤劳、聪明、善良、友好……³消极:懒惰、迟钝、自私、敌意……两种反应时任务³我-积极 vs. 非我-消极³我-消极 vs. 非我-积极IAT任务的变式EASTGo/No Go心理物理法心理物理法经典(传统)心理物理法经典(传统)心理物理法 以费希纳(Fechner)1860年出版《心 理物理学纲要》为创立标志现代心理物理法现代心理物理法 始于20世纪50年代对传统阈限概念的 反驳传统传统 心理物理法的工作感觉阈限的测定(绝对阈限)感觉阈限的测定(绝对阈限)阈上感觉的辨别(差别阈限)阈上感觉的辨别(差别阈限)构建心理物理量表构建心理物理量表阈限测定实验特点 WhyWhy? ?:选择刺激系列和反应系列尽量简化被试对刺激的反应测定次数一般较多复习:操作定义操作定义——对一个心理现象按照其测定 程序而下的定义,叫做操作定义一个心理现象可能随不同测定方法而有不 同的操作定义阈限及其测定传统心理物理学对阈限的理解 在刺激强度连续体上,存在某个固定标准, 划分出两个心理状态:“有感觉”和“无感觉”测定阈限的三种基本方法 极限法(limit method) 平均差误法(method of average error) 恒定刺激法(method of constant stimulus)极限法测定绝对阈 限刺激系列按照递增或递减方式,每次以 微小间隔变化被试反应“有”或“无”每次试验都得到被试反应的瞬时转换点绝对阈限操作定义:绝对阈限操作定义: 所有试验中被试的反应转换点的算术平所有试验中被试的反应转换点的算术平 均数均数例子,参考书p232表格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刺激系列和变化方式同绝对阈限测定被试反应为“+”、“=”、“-”或“?”所有递减系列的反应转折点平均数为 上限上限;所有递增系列的反应转折点平均 数为下限下限差别阈限操作定义:上下限间距离的差别阈限操作定义:上下限间距离的 一半一半极限法的误差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解决方案³多层次抵消平衡(ABBA)法³p. 235平均差误法测阈限要求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 相等测定绝对阈限时,标准刺激为零绝对阈限操作定义:所有试验结果的算绝对阈限操作定义:所有试验结果的算 术平均数术平均数差别阈限操作差别阈限操作定义:定义:1 1、试验结果与主观相等点的平均距离、试验结果与主观相等点的平均距离2 2、试验结果与标准刺激的平均距离、试验结果与标准刺激的平均距离平均差误法的误差动作误差空间误差/时间误差多层次ABBA法控制:³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的相对位置³比较刺激调整方向随机化比较刺激起点恒定刺激法测绝对阈 限确定基本无法引起感觉到基本都能引起感 觉的刺激强度范围在此范围内选择几个恒定的刺激(5~7个 )向被试随机呈现刺激,每种刺激都要求呈 现较多次数每次呈现要求被试报告“有”或“无”根据反应频数分布推断50%“有”反应对应 的刺激强度操作定义:一半次数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值操作定义:一半次数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值恒定刺激法测差别阈限在标准刺激上下,基本能分辨到基本不能 分辨的范围内,选择5~7个恒定的比较刺激每个比较刺激随机呈现多次(至少100)被试每次报告: 1、“+”、“-”或“=”(三类反应) 2、“+”或“-”(二类反应)得到各类反应的频数分布三类反应下的差别阈限估计估计50%“+”50%“+”反应对应刺激强度,为上反应对应刺激强度,为上 限限估计估计50%“-”50%“-”反应对应刺激强度,为下反应对应刺激强度,为下 限限差别阈限操作定义:上限和下限之间差别阈限操作定义:上限和下限之间 距离的一半距离的一半二类反应下的差别阈限在二类反应中,在二类反应中,50%“+”50%“+”反应同时也是反应同时也是 50%“-”50%“-”反应,表示没有任何分辨能力的反应,表示没有任何分辨能力的 主观相等点主观相等点因此,分别定义上下限为因此,分别定义上下限为“ “+”+”、、“ “-” -”反应分反应分 布中布中75%75%对应的刺激强度对应的刺激强度差别阈限:上下限距离的一半差别阈限:上下限距离的一半75%75%阈限和阈限和“ “一半次数可辨别一半次数可辨别” ”的操作定的操作定 义不符合,因此是另一种差别阈限定义义不符合,因此是另一种差别阈限定义 法法三种心理物理法比较阈限含义是否符合最初的操作定义( 50%次数能感觉到/辨别出)?被试是否容易疲劳厌倦?误差来源和控制测定程序的效率如何?问题:如何确定某个被试对红 色光的敏感性?思路:可以通过测量被试对此色光的感 觉阈限来加以回答采用极限法控制光强度以微小步子变化 暗亮被试反应:无有 亮暗被试反应:有无每次试验刺激系列起点随机变化每次试验变化方向³ABBA控制³随机变化每次记录被试反应变化的光强度X求所有X的平均数采用平均差误法被试调整红光刺激的强度: 暗亮看到光刺激停止 亮暗看不到光刺激停止每次试验刺激起点随机变化每次试验变化方向³ABBA控制³随机变化每次记录被试停止时的光强度X求所有X的平均数采用恒定刺激法选定固定的光刺激强度: X1、X2、X3、X4、X5以上刺激每次随机出现一个 被试判断看见/看不见大量试验后,得到对应每个刺激的看见 比率估计50%比率对应的光强度,例:X3 ——46% X4 ——53.5% 阈限= X3 +(50-46)(X4 - X3)/(53.5-46)恒定刺激法——改变设 定若实验包含空白试验(光强度=0)设定1:告知被试,如果在空白试验中报告 看见,将受到惩罚设定2:告知被试,在空白试验中报告看见 ,也不会受任何惩罚 设定3:告知被试,空白试验出现的概率为 10%设定4:告知被试空白试验出现的概率为 80%不同设定下的阈限值设定1:回避惩罚倾向保守阈限较高设定2:没有惩罚阈限较低设定3:空白试验概率小倾向于“看见” 阈限较低设定4:空白试验概率大倾向于“看不见” 阈限较高传统心理物理法测定阈限仍然不稳定,受 反应倾向的干扰传统阈 限概念的批评感觉反应确实是“全或无”的吗?非感觉变量对被试反应倾向的干扰: 刺激出现的先定概率 正确和错误反应的代价心理量表复习:量表等级 称名量表(nominal scale) 顺序量表(ordinal scale) 等距量表(interval scale) 比例量表(ratio scale)心理量表法的目标是从顺序量表开始 的三种量表建立顺序量表目标:将事物按照心理量值排列名次等级排列法 被试直接给出几个刺激的名次 计算平均等级,以此建立最终顺序量表对偶比较法 将刺激成对比较,如果总共有n个刺激,则 要比较n× (n-1)次 按照获胜次数建立顺序量表建立等距量表目标:获得心理量值的相等单位感觉等距法 要求被试找到几个刺激强度,能将两个 给定刺激间的心理距离均分差别阈限法 假设:所有差别阈限在心理上是相等的 以最小可觉差为单位 费希纳定律费希纳定律——S=K·lgR——S=K·lgR建立比例量表分段法分段法 要求被试找到和标准刺激在心理量上成 一定比例的刺激值数量估计法数量估计法 给定某个标准刺激的心理量值,要求被 试直接估计出一系列刺激的主观心理量 值,通常使用几何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直接数量估计法的应用生活事件量表(Holmes & Rahe,1967) 43种生活事件的心理影响强度 如:轻微违纪11分,退休45分,度假13分,配偶 死亡100分…… 相加得到总分值可以预测高危人群的心脏病概率有关刑法惩罚力度的研究,see p.274生活事件量表1.配偶死亡1002.离婚733.夫妇分居654.坐牢635.亲密家庭成员死亡636.个人受伤或患病537.结婚508.被解雇479.复婚4510.退休4511.家庭成员健康变化4412.怀孕4013.性功能障碍3914.增加新的家庭成员(如出生、过继、老人 迁入)3915.单位业务调整(比如兼并、破产等)3916.经济状态的变化3817.好友丧亡3718.职业改变3619.夫妻争吵次数显著改变3520.中等负债或典当抵押3121. 赎回抵押品或还清债务3022.所担负工作职责发生变化2923.子女长大离家2924.姻亲纠纷2925.个人取得显著成就2826.配偶参加或停止工作2627.开始或结束正式学校教育2628.生活条件变化2529.个人习惯的改变(如衣着、习俗 、交际等)2430.与上级矛盾2331.工作时间或条件的变化2032.迁居2033.转学2034.消遣娱乐的变化1935.宗教活动的变化(远多于或少于 正常)1936.社会活动的变化1837.少量负债1738.睡眠习惯变异1639.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人数变化1540.饮食习惯变异1541.休假1342.重大节日1243.微小的违法行为(如被开罚单)11ü 在过去两年内,你经历过以上列表 中的哪些?ü 将所有经历过的事件所对应的分数 累计,其总和是……?ü 150分以内ü 150分~300分ü 300分以上心理物理函数心理物理函数的本质?³Y=f(x)³描述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共变关系必须的前提条件?³心理量必须达到怎样的量表等级?不同的心理量赋值方法——不同的心理物 理函数韦伯分数的发现Webb, 1834³产生差别感觉所需增加的刺激强度,是基准刺 激强度的函数∆Φ/ Φ=C不同感觉通道的“敏感度”,第一次可以相互 比较了³韦伯定律给出了一个无关刺激物理单位的分数对数函数——费希纳定律S=K·lgR³心理量的起点是感觉阈限³心理量的单位是jnd——差别阈限³韦伯定律普遍有效S=log(1+c)(Φ/A)心理量0123N物理量AA(1+C)A(1+C)2A(1+C)3A(1+C)n对数定律的问题韦伯定律的失效³韦伯定律不适用于很低的刺激强度³修正公式:∆Φ/ (Φ+a)=C®a是神经系统的背景噪音吗?感觉阈限并不是感觉零点³50%的机会还是有感觉的!!jnd真的在心理上相等吗?实验设计:³任意取一个强度的刺激X®生成该刺激以上n个,以及2n个连续差别阈限的刺 激,Y & Z®被试调整一个刺激,使之正好等分 Y & Z®调整的结果是X吗??实验设计2:³取绝对阈限上n个,及2n个差别阈限³得到刺激X & Y®如果绝对阈限=感觉零点;差别阈限=固定单位®则Y在心理上是X的两倍³被试是否真的如此判断??Ekman的修正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