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素秉赋理论.ppt
193页第三章第三章 要素秉赋理论要素秉赋理论一、生产要素禀赋论(要素成本说,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瑞典经济学家Ohlin 1933年.P60(一)理论内容 国际贸易是由同类产品在不同国家的价格差决定的,这种价格差由成本差决定;成本差是由于形成成本的各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同,而生产要素价格的不同是由要素的供给和丰裕状况决定的因此,各国要生产本国生产要素多而便宜的产品,出口换回要素稀缺的贵产品瑞典经济学家Beltil Gotthard Ohlin贝蒂俄林早年就读于隆德大学和斯德哥尔摩大学(University ofStockholm),后来又赴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留学1924 年任丹麦哥本哈根经济学教授,5年后回瑞典任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教授,曾在美国弗吉尼亚和加利福尼亚任客座教授1977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79 年8 月于书桌前逝世有关概念有关概念生产要素禀赋:一国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生产要素禀赋:一国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量量.要素充裕要素充裕: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相某种要素相对于其他要素的供应量较大的情形对于其他要素的供应量较大的情形.要素稀缺要素稀缺:一国某种生产要素的供应量相对于另一国某种生产要素的供应量相对于另一国较少一国较少.资本充裕资本充裕 劳动充裕劳动充裕要素比例要素比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各种要素之间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各种要素之间的比例的比例.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中所需的资本投入比生产中所需的资本投入比例较高的产品例较高的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生产中所需的劳动投入在生产中所需的劳动投入比例较高的产品比例较高的产品.美国其他国家棉布小麦资本(土地)14 13劳动力5 2 21计算美国和其他国家分别生产小麦和棉布的成本计算美国和其他国家分别生产小麦和棉布的成本(二二)H-O模型模型1、基本假设、基本假设 P64 (1)两种生产要素两种生产要素 (2)两种可贸易产品两种可贸易产品 (3)两个国家两个国家 (4)每个国家的生产要素都是给定的每个国家的生产要素都是给定的 (5)生产技术假定相同生产技术假定相同 (6)生产规模报酬不变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7)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8)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9)无无运运输输成成本本,无无关关税税,或或其其他他阻阻碍碍国国际际贸贸易易自由的障碍自由的障碍 2、生产与贸易模型、生产与贸易模型 劳动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劳动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资本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资本密集型较优势,资本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
如果两国发生贸易,劳动充产品的比较优势如果两国发生贸易,劳动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假设:中国劳动充裕、美国资本充裕大假设:中国劳动充裕、美国资本充裕大米生产为劳动密集型,钢铁生产为资本密集型米生产为劳动密集型,钢铁生产为资本密集型两国发生贸易,中国会增加大米生产减少两国发生贸易,中国会增加大米生产减少钢铁生产,出口大米美国进口钢铁美国则增钢铁生产,出口大米美国进口钢铁美国则增加钢铁生产减少大米生产,并从中国进口大米加钢铁生产减少大米生产,并从中国进口大米3、贸易影响与贸易所得、贸易影响与贸易所得(1)总体均衡分析)总体均衡分析 结论:中国、美国的福利水平都提高了结论:中国、美国的福利水平都提高了美国美国 中国中国生产要素比例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生产要素比例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P*0=1.5S1CIC1C1P1*=1 0 30 50 大米大米钢铁钢铁 60 40CIC0 进口进口 PPF出口出口 E钢铁钢铁 50 30 0 40 60 大米大米 出口出口 PPF进口进口 ES1C1CIC1P0=0.5P1=1CIC0AA(2 2)局部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 A、单个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形成单个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形成 1.00.5P(千元)QP(千元)P(千元)1.51.00.51.51.0出口出口进口进口 Q QDDMDSSxS大米贸易及其国际市场价格的决定大米贸易及其国际市场价格的决定 (A)中国大米市场 (B)国际大米市场 (C)美国大米市场 结论结论:没有贸易时出口国的国内市场均衡价格没有贸易时出口国的国内市场均衡价格 大米的国际市场价格没有国际贸易时进口国大米的国际市场价格没有国际贸易时进口国的国内市场均衡价格。
的国内市场均衡价格B、贸易对本国进口行业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贸易对本国进口行业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影响 进口对本国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进口对本国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P(千元)P0=2 P*=1供给曲线供给曲线需求曲线需求曲线进口进口M 0 S1 S0=D0 D1 数量结果: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下降,生产减少,消费增加结果: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下降,生产减少,消费增加 C、贸易对本国出口行业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贸易对本国出口行业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费的影响 出口对本国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出口对本国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价格(千元)P*=1P0=0.5出口出口(X)供给曲线供给曲线需求曲线需求曲线 0 D1 S0 D0 S1 数量 影响:出口产品的价格上升,生产增加,国内消费减少影响:出口产品的价格上升,生产增加,国内消费减少 D、单个商品市场上的贸易利益 SDQP(千元)自由贸易利益自由贸易利益价格:生产:消费:利益变动:生产者剩余:+(a+b)消费者剩余:-a总计:+babP0=0.5P1=1出口市场出口市场80100120 单个商品市场上的贸易利益单个商品市场上的贸易利益 进口市场进口市场SDQwPcdP1=1P0=2自由贸易利益自由贸易利益价格:生产:消费:利益变动:生产者剩余:-c消费者剩余:+(c+d)总计:+d80100120(千元)E、贸易双方的收益分析贸易双方的收益分析 SDQwPefP1=1.0P0美国贸易利益美国贸易利益价格:生产:消费:利益变动:生产者剩余:-e消费者剩余:+(e+f)总计:+f80100120千元=1.5二、H-OH-O理论的局限性理论的局限性(1 1)关于)关于国际贸易的结果。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P70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生,两国产品的价格将趋于均等,并将使两国间的要素价格也趋于相等.国际贸易会使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收入和绝对收入.这一定理是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推导,保罗.萨缪尔森则严格证明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因此,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常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2)里昂惕夫之迷H-O-S定理的经济学解释定理的经济学解释 在没有国际贸易的条件下,在没有国际贸易的条件下,A A国商品国商品X X(劳(劳动密集型)的相对价格低于动密集型)的相对价格低于B B国,因为国,因为A A国是劳国是劳动丰裕国家,其工资率较低当动丰裕国家,其工资率较低当A A国分工生产国分工生产X X并减少并减少Y Y(资本密集型产品)时,对劳动的相(资本密集型产品)时,对劳动的相对需求就会上升,从而提高工资率,同时,对对需求就会上升,从而提高工资率,同时,对资本相对需求减少,从而降低利息率而在资本相对需求减少,从而降低利息率而在B B国所发生的一切正相反,因此,国所发生的一切正相反,因此,贸易倾向于缩贸易倾向于缩小两国间的工资与利率的差距小两国间的工资与利率的差距三、里昂惕夫之迷三、里昂惕夫之迷(Leontief paradox)(一一)里昂惕夫之迷里昂惕夫之迷 P72 1953年,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试图年,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试图用美国的经验来验证赫克歇尔用美国的经验来验证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俄林定理,即美国是否像该定理所描述的那样,出口即美国是否像该定理所描述的那样,出口的是资本密集的商品,进口的是劳动密集的是资本密集的商品,进口的是劳动密集的商品,因为美国在当时无疑是人均资本的商品,因为美国在当时无疑是人均资本拥有量远远高于其所有贸易伙伴的国家。
拥有量远远高于其所有贸易伙伴的国家但他的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出口商品的但他的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出口商品的劳动密集度要高于其进口替代品的劳动密劳动密集度要高于其进口替代品的劳动密集度这一结论不仅与俄集度这一结论不仅与俄-赫定理相反,而赫定理相反,而且也有悖常理这就是里昂惕夫之谜且也有悖常理这就是里昂惕夫之谜也也称为里昂惕夫反论称为里昂惕夫反论The Leontief Paradox 美国经济学家美国经济学家Vassily W.LeontiefVassily W.Leontief,哈,哈佛大学教授佛大学教授由于他的投入由于他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经济学的产出分析法对经济学的杰出贡献,获得了杰出贡献,获得了1973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著作有投入主要著作有投入产出经济学,生产产出经济学,生产要素比例和美国的贸易结构:进一步的理论要素比例和美国的贸易结构:进一步的理论和经济分析等和经济分析等1、实证检验的逻辑、实证检验的逻辑里昂惕夫的逻辑是:里昂惕夫的逻辑是:如果如果H-O理论正确:即各国应该出口密集使理论正确:即各国应该出口密集使用其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用其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要素的产品;则美国作为资本丰裕的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则美国作为资本丰裕的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这意味着: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这意味着:美国出口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应该大于进口美国出口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应该大于进口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即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即:(K/L)X/(K/L)M12、实证检验的结果:里昂惕夫之谜、实证检验的结果:里昂惕夫之谜学 者数据年份(K/L)X/(K/L)M (H-O预测:1)Leontief,195319470.77Leontief,19561947-19510.94(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1.14)Whitney,196819661.12Baldwin,19711958-19620.79(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0.96)Sternand&Maskus,198119721.05(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1.08)实证结果令人困惑:在实证结果令人困惑:在1947年美国向其他国家出口的是劳动年美国向其他国家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是相对资本密集型产品,关键比率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是相对资本密集型产品,关键比率(K/L)X/(K/L)M 只有只有0.77,而根据,而根据H-O理论它应远大于理论它应远大于1。
这就是这就是著名的著名的“里昂惕夫里昂惕夫”之谜H-O模型的实证检验:美国数据(二)对里昂惕夫之迷的解释(二)对里昂惕夫之迷的解释 1、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 2、贸易壁垒、贸易壁垒 3、技能和人力资本、技能和人力资本 4、自然资源、自然资源 5、消费偏好(需求逆转)、消费偏好(需求逆转)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成为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契机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可以分为谜内解释和谜外解释,谜内解释主要是在赫克歇尔奥林理论的框架下进行的第一种是从要素禀赋和要素密集度入手,进行解释第二种是从H-O理论的假设入手,说明假设如果不成立,则理论不能成立;第三种则是在H-O理论的框架以外进行的解释列昂惕夫之谜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契机:基辛的人类技能理论凯能的人力资本理论波士纳的技术差距理论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林德的偏好相似理论格鲁贝尔、保罗克鲁格曼的产业内贸易理论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