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开题报告(打印).pdf

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9566512
  • 上传时间:2018-05-1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44.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附件 8 长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姓名:学号:专业年级:指导教师:教务处制一、课题意义(包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称谓是一种语言符号,与社会生活有紧密的联系,代表了一种文化和语言亲属称谓作为称谓的一个分支,也代表了一种文化习惯和社会心理不同地区的亲属称谓虽然在内部有很强的一致性,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这种差异表现在长期以来本地区发展所沉淀的文化内涵和语音、词汇的特点上一个地区的方言可以看做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沉淀,亲属称谓也体现了地方文化,对亲属称谓的研究虽然已经越来越多,但是对地方亲属称谓的研究相对来说还比较少,我所研究的南川亲属称谓是对南川地方文化的研究,是对南川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二、文献综述(包括: 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 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3. 本人对所查文献的评述等)“亲属”一词,最早出现于《后汉书·郎传》: “今去奢即俭,以先天下,改易名号,随事称谓这是用为动词,稍候,《晋书·孝武文李太后传》所载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书启:“虽幽显同谋,而称谓未尽,非所以仰述圣心,允答天人,宣崇正名号,详案旧典这里的“称谓”,就是对人的称呼,与现代用法一致。

      古代将凡血缘相近的同姓本族和异性外族都称作亲属而亲属称谓,就是对家庭成员及有关亲戚的称谓亲属称谓随着家庭的出现而形成,而在最初,也就是原始社会后期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时,亲属称谓还未定型 到了阶级社会形成之后, 亲属称谓虽然已相对稳定, 但是还是有所变化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亲属称谓虽然在相对的情况下是稳定的,但是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着,而在不同的地域,亲属之间的称谓又不尽相同亲属称谓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习惯、社会心理亲属称谓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特定文化精神的载体 ,并随着社会演变而变迁 从古到今, 我们已经从人们繁复的称呼中看出人们对自己称呼的重视,我国是个礼仪之邦,这点清楚地体现在不同的称谓之间,而亲属称谓的发展变迁,不但体现了中国的礼教,也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背景亲属称谓从有家庭开始到现在有一段长远的历史,从古到今,人们对亲属称谓也进行了很多全面、系统的研究从历时、区域等不同的方向,以及亲属称谓变迁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比如不同国家语言如英语、日语、俄语、缅甸语等外国语言中的亲属称谓及它们与汉语亲属称谓的比较,不同方言亲属称谓的研究,如苗语、河东方言、休宁方言中的亲属称谓,在我搜集的材料中,我认为最系统的研究亲属称谓的资料是胡士云先生的《汉语亲属称谓研究》 ,和冯汉骥先生的《中国亲属称谓指南》 ,前者从纵横两个角度考察了汉语的亲属称谓系统,既包括了亲属称谓的历时演变,又包括了亲属称谓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与方言中的共时面貌,还从宗法制度等传统文化的角度考察了汉语的亲属称谓系统为什么会呈现如此庞杂纷繁的局面,后者从亲属制方面对亲属称谓做了系统的研究。

      对亲属称谓的分类分得很详细比如父系亲属、母系亲属、妻系亲属、夫系亲属还有一种分法是婚亲、宗亲、外亲我所搜集到的对于亲属称谓的划分是受邹璐老师的指导,根据《尔雅·释亲》篇而来而就我掌握的材料中, 我认为在重庆的地方方言中,研究亲属称谓的还比较少, 还有研究的必要性,有很多地方都值得去做更深入的研究,比如文化内涵、语音、词汇的特点,从而得出不同地域之间亲属称谓的文化内涵及其语音、词汇的特点三、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课题题目:南川亲属称谓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引言二、南川亲属称谓的划分(一)宗族(二)母党(三)妻党(四)婚姻三、南川亲属称谓的特点(一)南川亲属称谓的文化特点(二)南川亲属称谓的语法特点四、结语拟用如下方法:(1)田野调查法(2)平面描写法四、课题研究进度安排1、2009年 12 月 20日开题报告2、2009年 12 月 20日—2010 年 3 月 8 日拟定提纲,写作第一稿3、2010年 3 月 9 日—2010 年 3 月 23 日修改第一稿提交第二稿4、2010年 3 月 24 日—2010 年 4 月 5 日修改第二稿提交第三稿5、2010年 4 月 6 日—2010 年 4 月 20 日修改第三稿提交答辩稿6、2010年 4 月 21 日—2010年 5 月 20 日准备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目录1、窦秀艳 .中国雅学史 [M]. 齐鲁书局, 2004 2、 詹伯慧 李如龙 黄家教 许宝华 .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M]. 湖北: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费孝通 .乡土中国[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8 4、(清)郑懿行 .尔雅义疏[M]. 北京:中国书店, 1982 5、袁庭栋 .古人称谓[M].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6、 许之所 车静.论农村与城市亲属称谓的泛化及差异[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 3 期7、李如龙 .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 [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 8、金小梅 .论“渝普” [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2 年第 4 期9、史有为 .外来词——异文化的使者 [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4 10、杨薇 张志云 .中国传统语言文献学 [M]. 崇文书局, 2006 11、柳士镇 .语文名著 [M].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0 12、胡乔木.中国大百科全书 [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2 13、韩省之. 称谓 5927辞典[M]. 新世界出版社,1991.10 14、王建 .中国古代避讳史 [M].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2 15、 (清)梁章钜 .称谓录 [M]. 天津市古籍书店,1987.6 16、刘宝民 .说姓道名谈称谓 [M]. 人民教育出版, 2003.3 17、胡士云 .汉语亲属称谓研究 [M]. 商务印书馆, 2007 18、李如龙 .汉语方言学 [M]. 高等教育出版, 2001 19、许力生 .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 [M]. 上海教育出版, 2006 注:本表装入学生资料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