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钦安论潜阳丹.pdf
3页郑钦安论潜阳丹.txt有没有人像我一样在听到某些歌的时候会忽然想到自己的往事_______如果我能回到从前,我会选择不认识你不是我后悔,是我不能面对没有你的结局郑钦安论潜阳丹:“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 郑钦安论封髓丹:“夫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己具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其中更有至妙者,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阴阳合化,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本人认为,郑钦安之潜阳丹如同东垣之补中益气汤,丹溪之大补阴丸,是火神派的标志性经典方剂——张存悌吴佩衡先生在临床上把这两个方剂结合起来使用,使潜阳丹和封髓丹的临床应用得到了飞跃的发展,一个降虚火、一个温肾阳的功效同时发挥了作用 (pasgaelle ,中文名:周思)原方:附子八钱(24g) 龟板二钱 (6g) 砂仁一两 (30g) 黄柏一两 (30g) 甘草三钱 (9g) 吴荣祖老师改进方:附子100g 肉桂 15g 细辛 6g 制龟板 15g 龙骨 20g 牡蛎 20g 紫石英 30g 骨碎补 15g 炒白术 15g 焦黄柏 4-9g 砂仁 10g 甘草 6g 功效:补少火、伏虚火(在扶阳的基础上引火归原)主治:虚火上冲(虚阳外越)诸症。
方义:附子:补火扶阳砂仁:纳气归肾龟板:通阴助阳甘草:厚土伏火黄柏:调和水火肉桂: “凡虚火上浮,有引火归元之效”(吴佩衡)细辛: “配合姜附中,纳阳归肾”(吴佩衡)龙骨牡蛎: “取龙、 牡有情之物, 龙禀阳之灵, 牡禀阴之灵, 二物合而为一, 取阴阳互根之意” 骨碎补: “味苦而温, 功专入肾补骨, 且能入心破血 是以肾虚耳鸣、 久泻、 跌仆损伤、 骨痛、牙痛出血、无不用此调治”, 《本草求真》 《药性论》中更是指出骨碎补可以治上热下冷的病情紫石英:效专温摄、降冲纳气(朱良春),祝味菊以之配附子为温潜法炒白术:补土伏火郑钦安以甘草伏火,吴荣祖老师加用炒白术,立意更周详全方功效,笔者赅之为:“补少火、伏虚火” ,泛治一切慢性虚火之证该方为吴氏一门最为赏用,是吴氏最常用的一个扶阳方剂张存悌教授也盛赞其为“火神派的标志性经典方剂” 笔者将其称为“钦安第一方”也不为过应用要点:1、慢性虚火,区别于白通汤主治之阳虚欲脱(戴阳证、格阳证)突出“慢性” 2、阳虚是本,虚火是标附子为君,必不可少四逆汤本身就有伏火的意义”(吴荣祖《扶阳论坛》 P110)——换句话说“附子本身就有伏火的意义”附吴佩衡前辈医案二则,以示临床运用潜阳封髓丹之规矩:1、虚 火 牙 痛孙鬃,男,三十八岁,某厂干部。
始因受寒感冒,服银翘散一剂,夜晚旋即牙痛发作,痛引头额,持续不休,终夜眼不交睫,其势难忍次日,牙龈亦肿痛,齿根浮动,龈满齿长,不能咬合冷、热水饮入口,浸及齿冠,其痛尤剧近日水米不进,时时呻吟察其脉,虚数无力,舌尖色红,舌苔薄白而润,根部稍黄右下牙龈赤肿,未见龋洞此系表寒而误服清凉之剂,寒邪不散,凝滞经络,里阳受伤,相火不潜,虚火上浮所致治宜宣散经络凝寒,引火归源,纳阳归肾方用潜阳封髓丹加味附片 45 克 炙龟板 9 克 肉桂 9 克( 研末,泡水兑入) 砂仁 9 克细辛 5克 黄柏 9 克 白芷 9 克 露蜂房 6 克 生姜 12 克甘草 9克上方煎服一次,牙痛减轻,夜已能寐继服二次则疼痛渐止二剂尽,牙龈肿胀及疼痛全然消散而愈2、牙龈出 血王鬃,男,年三十二岁,患龈缝出血已久,牙床破烂,龈肉萎缩,齿摇松动,且痛而痒,屡服滋阴降火之品罔效余诊之,脉息沉弱无力,舌质淡,苔白滑,不思水饮此系脾肾气虚,无力统摄血液以归其经齿为骨之余,属肾,肾气虚则齿枯而动摇脾主肌肉,开窍于口,脾气虚而不能生养肌肉,则龈肉破烂而萎缩气者,阳也血者、阴也阳气虚则阴不能潜藏而上浮,阴血失守而妄行予血脉之外法当扶阳以镇阴,固气以摄血, 俾阴阳调和则血自归经而不外溢矣。
拟方潜阳封髓丹加黑姜、肉桂治之附片 60 克西砂仁20 克 (研) 炮黑姜 26 克上肉桂10 克( 研末,泡水兑入 ) 焦黄柏 6 克 炙甘草 10 克 龟板 13 克( 酥,打碎 ) 服一剂稍效,三剂血全止,四剂后痛痒若失连服十剂,牙肉已长丰满、诸证全瘳按:附子、肉桂温朴下焦命门真火,扶少火而生气,砂仁纳气归肾,龟板、黄柏敛阴以潜阳,黑姜、炙草温中益脾,伏火互根,并能引血归经,故此方能治之而愈余遇此等病症,屡治屡效,如见脉数饮冷,阴虚有热者,又须禁服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