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纲要.doc
4页《高中化学必修一》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化学》必修一◆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山东科技教育出版社《化学 1》 ◆ 课时要求:60 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高一化学组教师◆ 授课对象:郑州十一中 2014 届高一全体学生◆ 课程目标:1、你能应用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通过氧化还原及离子反应的学习,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规律2、你需要记住钠、镁、铝、铁、铜、氯溴碘、硫、氮、碳、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会书写相关方程式能应用所学知识(钠、镁、铝、铁、铜、氯溴碘、硫、氮、碳、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举例说明物质的分类、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加深对化学反应本质及反应规律的认识3、你必须初步学会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说出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及原理;独立操作容量瓶;能较规范完整地写出简单的实验设计步骤4、通过每个专题的复习与总结,你应初步掌握分类、比较、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等学习方法5、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你需要知道化学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体验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过程;6、你能从化学的视角观察、关注个人生活及生存环境,体会化学与个人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对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能做出合理的判断。
◆ 课程内容:《化学 1》是高中化学必修部分的第一个模块,承担着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相衔接,为高中学生学习化学打好基础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因而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化学 1》共有四章 13 节(共 60 课时)初高中衔接课程(共 3 课时)第 1 章 认识化学科学(共 12 课时)第 1 节 走进化学科学(共 1 课时)第 2 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共 2 课时)第 3 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共 3 课时)学生实验(共 1 课时)单元整合(共 2 课时)单元测试及评讲(共 3 课时)第 2 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共 16 课时)第 1 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共 2 课时)第 2 节 电解质(共 3 课时)第 3 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共 4 课时)学生实验(共 1 课时)单元整合(共 3 课时)单元测试及评讲(共 3 课时)第 3 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共 18 课时)第 1 节 碳的多样性(共 2 课时)第 2 节 氮的循环(共 3 课时)第 3 节 硫的转化(共 3 课时)第 4 节 海水中的元素(共 2 课时)学生实验(共 1 课时)单元整合(共 3 课时)单元测试及评讲(共 4 课时)第 4 章 材料家族中的元素(共 12 课时)第 1 节 硅无机非金属材料(共 2 课时)第 2 节 铝金属材料(共 3 课时)第 3 节 复合材料(共 1 课时)学生实验(共 1 课时)单元整合(共 2 课时)单元测试及评讲(共 3 课时)◆ 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方式1、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注意与初中知识的衔接及难度的把握。
本模块中涉及化学理论的知识包括物质的分类及性质、氧化还原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量及相关的概念初中化学已涉及物质的分类、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相关内容,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的衔接而氧化还原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在以后各章节中仍将出现,所以新授课里不要进行过多的拓展2、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实验的教学,尽可能采用探究式教学及分小组的边讲边实验教学本模块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占了较大的比重,在教学中要注意将所教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策略上尽可能采取探究式教学及边讲边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本模块共有教师演示实验 12 个,学生探究实验 14 个3、充分用好课本资源,如《活动与思考》、《交流与讨论》栏目等二)学习方式1、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的学习,以课堂听讲为主2、小组活动要积极参与,大胆发言;教师的演示实验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分析思考;学生的随堂实验要规范操作,真实记录结果3.探究、讨论、展示交流(三)学习方法指导学无定法,却也不可无法,学好化学还是有诀窍的其中最关键的是记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化学属于理科,但它有很大的文科特点:内容多、知识碎,大多是实验结论。
需要准确记忆每一个化学方程式和学过的每一种物质典型的物理、化学性质,记住几个常用的解题方法和基本的实验操作,然后经过一定的训练,将所记的知识融会贯通,最后形成能力,进而在各类测试中无往而不胜记忆是最基本的认知能力层次,任何高层次的能力及其运用都是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没有记忆能力,其他任何能力都无从谈起因此,学好化学的最大诀窍,总结成一个字,那就是“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针对化学这一科,你要做的就是:马上准备一个“备忘本 ”,记下自己不会的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顿悟”到的“ 一句话知识”很多知识是必需记在纸上再看几遍才能理解和掌握的强调一点:是“记”而不是“抄”把课本上的、资料上的相关知识从头抄到尾抄了很多,其实还不如去复印一份更好!这里所说的“记”,具体可分为两类 7 种1.在学习或复习课本知识和相关材料时遇到的,包括 5 种情况:①记下你自己认为重要的和你认为容易忘的知识点 ②记下联想到的知识③记下顿悟到的知识(大多是“一句话知识”)④记下规律性的知识⑤记下特殊的知识2.在做题中总结出的知识(大多是做题的经验和教训),包括 2 种情况:①记下多次做错的题型和相关的知识点。
由于先入为主的影响,第一次做错了的题,后来还会再错预防“一错再错”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它们挑出来,记在“备忘本”上,在考试前看一下其实,把这些题集中起来,就是对这一知识点最全面的复习②记下别人讲会的题的详细解题过程和注意事项听别人讲会的题,不能算自己真正会了,只有能完整的写下来才行正所谓“行百步而半九十”学好化学的秘诀:每一次考试都在不断地证明一个事实:只要你抓好了学习的各个环节的某一个重要环节,你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功夫在平时,要做到“处处留心皆学问”,把你理解到的“学问”都记录在备忘本中,让你的备忘本成为你要学习的知识的重点、难点和你不会的知识的仓库,在考试前,你的复习就是看一下备忘本,那么,平时你不会的,和重点、难点就都会了学好化学的秘诀,尽在你的“备忘本”中请你们赶紧行动吧!“学习+反思+ 行动=优异成绩 ”◆ 课程评价:本模块完成后可获得 2 个学分,教师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方面相结合一)评价指标1、课堂纪律情况,作业上交情况及完成质量;此项由任课教师打分,分为A、B、C 、D 四档;(A:课堂纪律良好,作业均上交且没有抄袭现象,作业完成认真清楚;B:课堂纪律良好,作业 90%上交且无抄袭现象,完成作业较认真;C:纪律较好,作业不交率高于 20%;D :纪律不好,或者作业经常抄袭或经常不交)2、小组合作情况:由各小组互评。
各小组根据每人积极发言的态度及次数,完成小组合作作业的次数(如实验报告、上台汇报展示等),进行实验操作的态度及实验情况,分别给予 A、B、C、D 四档评价3、平时单元测试成绩,教师根据几次单元测试成绩综合给予学生 A、B 、C、D 四档评分二)评价结果的处理(1)期末考试成绩按实际分数的 60%计2)平时成绩由教师根据上述 1~3 的评价结果综合给出一个等第百分制评分结果在 60 分以上或平时成绩等第为 C 等以上者,可获得 2 个学分百分制评分在 60 分以下或等第评价为 D 等的均为不合格,不能获得相应学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