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课说明——张红英.doc
3页微课说明张红英设计科目:高中地理选自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课题名称: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授课类型:新课设计思路: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教学中应强调三个方面:①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不仅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基础这部分内容要注重通过“活动—思考—理解—形成结论—实验制作或实践验证”的形式,引导探究学习既注重让学生理解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是最主要的成因,更强调让学生能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并具备绘图说明其分布规律的能力制作途径;本微课的录制软件为PPT加电脑的录屏软件制作而成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3.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2.通过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两图示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3.利用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具准备: 图表、多媒体教学设计: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大气环流及其意义【讲解】我们把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长期的平均状态由于不同纬度所获得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因而高低纬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热量差异,形成热力环流,促进全球大气的不断运动、输送和热量交换过渡)假设地球不自转,而且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那么在地球表面能否形成热力环流呢? 教师:首先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地球表面什么地方受热较多,什么地方受热较少?(板书)(二)、单圈环流【播放幻灯片】学生:赤道受热多、极地受热少播放幻灯片】教师:很好,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之间移动,那么赤道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相对较热,极地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少,相对较冷,那么在此基础上就形成了热力环流播放幻灯片】【讲解】在终年炎热的赤道地区,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在终年严寒的两极地区,大气冷却收缩下沉。
这样,在近面,赤道地区形成低气压,两极形成高气压,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赤道,大气由两极流回赤道,在高空,赤道形成高气压,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极地,大气由赤道上空流向两极上空因此,赤道和极地之间形成了单圈闭合环流边讲解边播放单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动画)【小结】赤道温度高,极地温度低,进而会形成单圈环流 (过渡)同学们想一想, 现实中,单圈环流能否维持?如果考虑地球自转,单圈环流会怎样变化?学生: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发生偏转板书)(三)、三圈环流 1、低纬环流教师:对的,通过对前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自转会产生地转偏向力,那么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高空大气的流向与等压线平行【播放幻灯片】那我们现在就假设太阳直射赤道、地表性质均一,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单圈环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首先通过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来了解一下它的形成过程播放幻灯片】【讲解】赤道及其两侧接受太阳光热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这样在赤道和北纬5°之间的近地面就形成了一个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在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南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成西南风,在北纬30°附近上空偏转成西风,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这里不断地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出的气流,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北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北逐渐偏转成东北信风,这样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形成一个低纬环流圈边讲解边播放北半球低纬环流的形成动画)教师:同学们用一分钟的时间自己回顾一下低纬环流的形成过程板书)2、中纬环流 3、髙纬环流(过渡)这是低纬环流的形成过程,那么中纬和高纬又是怎样的呢,现在以北半球为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播放幻灯片】【讲解】我们首先把低纬环流的形成过程一起回顾一下,赤道及其两侧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气压降低,那么在赤道及其附近地区的近地面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而赤道地区上升的气流,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赤道地区上空的气流向北流,最终在北纬30度的上空堆积,然后被迫下沉,在北纬30度的近地面堆积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出的气流,向南的一支在近地面形成了东北信风,构成了低纬环流,而向北的一支气流(南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逐渐偏转成西南风,我们把它称为盛行西风北极及其附近是纬度最高的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最少,终年寒冷,空气下沉堆积,在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
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北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逐渐偏转成东北风,我们把它称为极地东风极地东风与盛行西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上升气流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上空,从而形成了从北纬30°到北纬60°之间的中纬环流和从北纬60°到极地的高纬环流由于副极地上升气流到高空后向南北方流走,所以在北纬60°附近的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那么在北半球就形成了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盛行西风带和东北信风带边播放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动画边讲解)教师:现在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自己回顾模拟一下北半球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板书)(四)气压带和风带1、7个气压带:2、6个风带:教师:同样在南半球也存在三圈环流,只是由于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使气流向左偏转,所以环流方向与北半球不同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是怎样的呢?请一位同学由北向南依次说一下学生: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低气压带、东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播放幻灯片】【幻灯片展示:气压带和风带】教师:很好,就全球而言,共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了六个风带,南、北半球的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