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明德资料之古今名人版块.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自***
  • 文档编号:80596384
  • 上传时间:2019-02-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8.8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只独秀”——陈独秀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干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省怀宁十里铺(今属安庆市)人思想家、政治人物,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及首任总书记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创办了著名白话文刊物《新青年》,也是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他于1927年7月被共产国际剥夺党内领导职务1929年因为在中东路事件中反对当时中共提出的“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被开除党籍之后,陈独秀思想开始向托洛茨基靠近,对斯大林进行了批判,并于1931年成立中国托派组织人生道路的垫脚石1901年10月,陈独秀首次留学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学日语1902年3月返回,组织青年励志社9月,陈独秀再次赴日,读东京成城学校陆军科陈独秀在日本受到西方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1904年3月31日,陈独秀和房秩五、吴守一创办白话文《安徽俗话报》,“让安徽人通达时事,长点见识”他担任所有编辑和发行工作报纸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发行量从1000份增加到3000份,成为最受欢迎的白话文报纸之一这份报纸从1904年到1905年共出刊23期,每期有40页,大约15000字自第16版以后,该报又增加了16个话题,包括军事、中国哲学、卫生学、天文学等。

      这些增加的话题几乎都是他自己所写,他使用三爱这个笔名,至少发表了50篇文章后来由于受到政治压力而停刊1908年陈独秀从日本回国,在杭州浙江陆军小学任国文史地教习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陈独秀应邀回乡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和安徽高等学堂教务主任1914年春,反袁运动失败后,陈独秀再度赴日本,协助章士钊办《甲寅》杂志第一次使用笔名“独秀”发表文章《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开宗明义提出“人民何故必建设国家?其目的在保障权利,共谋幸福,斯成立国家之精神文中指出,要有爱国心也要有自觉心,“恶国家甚于无国家”,如果是一个人民在其中没有权利,无幸福可言的国家,“瓜分之局,何法可逃,亡国之奴,何事可怖”,引起舆论哗然,不少人指责其不爱国1915年夏,陈独秀回到上海,住法租界嵩山路吉谊里21号9月15日创办月刊青年杂志(由群益书社发行),次年更名为《新青年》(副题La Jeunesse),自任总编辑1926年停刊)陈独秀在这份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提出6个原则: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像的宣传倡导“德先生”(指“民主”Democracy)和“赛先生”(指“科学”Science),批判儒教和传统道德,“打倒孔家店”,因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青年人中影响很大。

      陈独秀在1917年二月号的《新青年》杂志2卷6号发表《文学革命论》,认为中国社会黑暗的根源是“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底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单独的政治革命不能生效,“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需要先进行伦理道德革命,于是提出“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主张改文言文为白话文,文章内容也要趋向实际在大革命后期,他的右倾思想发展成为右倾机会主义, 放弃对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1927年中国大革命遭到失败,除了来自共产国际指导上的原因,他的右倾错误也是重要的原因1927年7月中旬,中央政治局改组,他离开中央领导岗位此后,他接受托派观点,以在党内成立小组织的方式进行活动1929年11月,因为他在中东路问题上发表对中共中央的公开信,而被开除党籍同年12月发表由81人署名的作为托陈取消派纲领的《我们的政治意见书》同时,在上海组成托派小组织无产者社,出版刊物《无产者》1931年5月,出席中国各托派小组织的“统一大会”,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

      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大起大落陈独秀1933年4月20日,国民党南京最高法院对陈独秀“叛国罪”案进行第三次公开审判在章士钊为他做了长达53分钟的辩护后,陈独秀站在被告席上要求自辨,并发表了自撰的《辩诉状》,对自己三十多年的追求和革命生涯做了一次自我总结 “弱冠以来,反抗清帝、反抗北洋军阀,反抗封建思想,反抗帝国主义,奔走呼号,以谋改造中国者,于今三十余年”;五四以后,他组织中共之“终极目的”,是“实现无剥削无阶级人人‘更尽所能,各取所需’的自由社会”  这是陈独秀一生中第5次也是最后一次被捕入狱,距他1919因在北京新世界商厦散发传单的第一次被捕,已14年整这14年间,他从“新文化运动”统帅,到中国共产党“开山鼻祖”,到头号“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再到中国“托洛茨基派”首领,大起大落  创办《新青年》时,他决心“不谈政治”,希望以“思想和文化的启蒙”为使命,从改造国民性入手,把国民改造成有“独立自主人格,自由平等权利”的新青年  他高举“德先生”与“赛先生”两面大旗,呼吁:“国人而俗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这以后,他回归到“不隶属于任何党派”的独立思想者。

      在生平最后一次开创政治局面的尝试受挫后,他退回书斋,对政治理论进行新的探索和反思,重新评估他曾信奉过、追随过、批判过的“理论和人物”这些思考总结成他“最后的政治意见”  最后,他远离了马克思主义,摒弃了托洛茨基主义的核心——“无产阶级专政”理论,退回到五四时期他所高举的“民主”和“人权”  纵观陈独秀的一生,随着世界政治大势和国内政局动荡变幻,他反清、反袁、反军阀、批孔、批党、批“国际”,走了一条由改良——民主革命——启蒙——马列主义革命——呼唤议会民主的政治道路为他生前死后中国的落后,改良,革命,倒退,停滞,再革命,倒退,改革的历史进程,画上一个个问号  他自认,“我的一生差不多是消耗在政治生涯中”,并且以“失败”告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