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届云南省墨江第二中学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doc
15页2022-2023学年高一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1、下列物体的运动,不可能的是()A.物体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小B.物体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C.物体速度方向向东,加速度方向向西D.物体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加速度也随时间均匀增大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mgsinθB.木块对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为mgcosθC.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D.木块对斜面的的压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下3、已知力F的大小为10N,要把它分解成两个力,以下关于两分力大小不可能的是( )A.6N,6N B.3N,4NC.100N,100N D.428N,419N4、如图所示,有8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木板叠放在一起,每个木板的质量均为100 g,某人用双手在这叠木板的两侧各加一水平压力F,使木板静止。
若手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木板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 m/s2,则水平压力F至少为( )A.8 N B.15 NC.16 N D.30 N5、如图所示,物体B放在物体A上,正一起沿光滑的斜面向下滑动,已知A的上表面水平,下列对A、B两物体受力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B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作用B.A对B一定有沿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C.A对B一定有水平向向左的静摩擦力D.B对A的压力大小应等于B的重力6、用两根绳子吊起—重物,使重物保持静止,若逐渐增大两绳之间的夹角,则两绳对重物的拉力的合力变化情况是 ( )A.不变B.减小C.增大D.无法确定7、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放着两个木块a和b,质量分别为ma、mb,它们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两木块之间连接一个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弹簧原长为L对b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a、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弹簧弹力大小等于μmagB.b受的合力为F-μmbgC.拉力F大小为μ(mag+mbg)D.a、b之间的距离为8、 “蹦极"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运动.如图所示,蹦极者将一根有弹性的绳子系在身上,另一端固定在跳台上.蹦极者从跳台跳下,落至图中a点时弹性绳刚好被拉直,下落至图中b点时弹性绳对人的拉力与人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图中c点是蹦极者所能达到的最低点,不计空气阻力.关于蹦极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a点到c点蹦极者一直做减速运动B.从a点到c点蹦极者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C.蹦极者最终会静止c点D.如果蹦极者受到的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其下落的最低点在c点上方9、如图所示,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
一个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把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后停止下落在小球下落的这一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球刚接触弹簧瞬间速度最大B.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先失重后超重C.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10、如图所示,长为L的细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拴住一个小球,在O点的正下方与O点相距的地方有一枚与竖直平面垂直的钉子,把球拉起使细绳在水平方向伸直,由静止开始释放,当细绳碰到钉子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的角速度突然增大B.小球的线速度突然增大C.小球的向心加速度突然减小D.小球受悬线的拉力突然增大11、我市奥运冠军邓薇在2019年举重世界杯暨东京奥运会资格赛中再次打破世界纪录.如图为邓薇在进行抓举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抓举杠铃上升阶段,手对杠铃的作用力大于杠铃对手的作用力B.举住杠铃静止时,手对杠铃的作用力等于杠铃对手的作用力C.举住杠铃静止时,手对杠铃的作用力与杠铃对手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D.举住杠铃静止时,手对杠铃的作用力与杠铃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12、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如图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AB始终保持恒定的速率v=1m/s运行,一质量为m=4kg的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
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L=2m,g取10m/s2,该行李可视为质点,则A.行李刚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B.行李从A运动到B的时间为2sC.行李在传送带上滑行痕迹的长度为1mD.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行李从A处传送到B处的最短时间可能为2s二、实验题(本题共16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13、(6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如图(a)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b)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图(b)中的________是力和的合力的理论值;________是力和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2)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答:____________(选填“变”或“不变”)(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14、(10分)在“探究力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中(1)其中的两个实验步骤分别是A.在水平放置的方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方木板上,另一端拴上两个绳套,通过细绳间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与方本板平面平行)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绳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0点,在白纸上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和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B.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时相同,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和记下细绳的方向请指出以上步骤中的错误或疏漏:A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学习小组纠正了(1)中的问题后,某次实验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F2已在图中画出,图中的方格每边长度表示2 N,O点是橡皮条的结点,请用两个直角三角板严格作出合力F的图示,并求出合力的大小为________ N.三、计算题要求解题步骤,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本题共36分)15、(12分)如图所示,倾角θ=37°的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长L=2.4m。
质量M=2.0kg的B物体放在斜面底端,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通过轻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A物体相连接,连接B的细绳与斜面平行A的质量m=2.5kg,绳拉直时用手托住A物体使其在距地面h高处由静止释放,着地后立即停止运动 A、B物体均可视为质点,取g=10m/s2,sin37º=0.6,cos37º=0.8 (1)求A物体下落的加速度大小及绳子拉力T的大小;(2)求当A物体从多高处静止释放,B物体恰好运动至斜面最高点;(3)若A物体从h1=1.6m处静止释放,要使B物体向上运动且不从斜面顶端滑出,求A物体质量m的取值范围设B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6、(12分)如图所示,BC为半径R =0.144m的圆弧,AB为光滑水平轨道,两轨道在B处相切连接;AB 轨道上的滑块P通过不伸长的轻绳与套在竖直光滑细杆的滑块Q 连接;开始时,P 在A 处,Q 在与A同一水平面上的E处,且绳子刚好伸直处于水平,固定的小滑轮在D 处,DE =0.4m 不计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和空气阻力,现把Q从静止释放,当下落h=0.3m时,P 恰好到达圆弧轨道的B,且对B无压力.取g=10 m/s2.试求:(1)在P到达B处时,P的速度大小;(2)在P到达B处时,Q的速度大小;(3)滑块P、Q的质量之比,即为多少?17、(12分)在海滨游乐场有一种滑沙的娱乐活动.如图所示,人坐在滑板上从斜坡的高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滑到斜坡底部B点后沿水平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到C点停下来,斜坡滑道与水平滑道间是平滑连接的,滑板与两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斜坡倾角θ=37°(1)若人和滑块的总质量为m=60kg,求人在斜坡上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2)若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A点到C点的水平距离为s=50m,为确保人身安全,假如你是设计师,你认为在设计斜坡滑道时,对高度h应有怎样的要求?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1、D【解析】A.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可以使加速度越来越大,但速度越来越小,A正确,不符合题意;B.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可以使加速度越来越小,但速度越来越大,B正确,不符合题意;C.可以使物体速度方向向东,加速度方向向西,这样物体会做减速直线运动,C正确,不符合题意;D.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不变,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2、D【解析】以m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求解支持力和摩擦力大小,静止状态时合力为零,由此分析【详解】以m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如图所示;A、B项:根据图线将重力进行分解可得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大小为N=mgcosθ,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N=mgcosθ,斜面对木块的摩擦力大小为f=mgsinθ,故A、B错误;C项:对物块和斜面体为研究对象可知,整体受重力,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平衡,地面对斜面体没有摩擦力作用,故C错误;D项: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与重力等大反向,所以方向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木块对斜面的的压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下,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共点力的平衡问题,解答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合成或者是正交分解法进行力的分解,然后在坐标轴上建立平衡方程进行解答3、B【解析】根据合力F和两分力F1、F2之间的关系|F1-F2|≤F≤|F1+F2|,求出两个力的合力范围,判断哪一组合力不可能为10N【详解】A、根据|F1-F2|≤F≤|F1+F2|,6N和6N的合力范围为[0N,12N],可能为10N.B、根据|F1-F2|≤F≤|F1+F2|,3N和4N的合力范围为[1N,7N],不可能为10N.C、根据|F1-F2|≤F≤|F1+F2|,100N和100N的合力范围为[0N,200N],可能为10N.D、根据|F1-F2|≤F≤|F1+F2|,428N和419N的合力范围为[9N,847N],可能为10N.本题选不可能的,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合力和分力之间的关系.合力F和两分力F1、F2之间的关系为|F1-F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