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doc
6页如何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首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广泛阅读,增加阅读量,要让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要求,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兴趣,提供自主阅读的氛围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并能自觉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得到教益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欲望,只是要有一个感兴趣的话题,需要有一个表达的机会只要我们教师创设出这样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都能够带着轻松愉悦的情绪,进入学习状态,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学《桥》一文时,我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再根据课文内容,加入自己的合理想象,自由组合,分角色编成课本剧表演然后让学生对表演的质量进行评论,提出优缺点从表演中让学生感悟洪水的凶猛,老汉的艰强无私勇敢通过表演课本剧,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本的兴趣,然后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再次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让各小组的同学讨论:“如果你就是那位老汉你会怎么做?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这种创设氛围,既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二、掌握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学习方法得当,可以事半功倍,很快掌握知识我认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如下较好的方法; 1、 读中感悟, 巩固阅读兴趣 “悟”是阅读教学的理想归宿它强调以读为本,学生通过多读、熟读,参与到各种语言实践中,在读中悟义,读中悟法,读中悟情,读中悟理,实现由“感”到“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例如,我在教学《麻雀》一课时,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找出表现老麻雀勇敢的句子如: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然后我分别叫几个学生朗读这些句子,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老麻雀热爱幼小的高尚品质随后,我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能表现老麻雀爱护小麻雀的句子反复朗读这样,就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老麻雀那种无与伦比的亲子之情,从而深刻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就是“一种伟大的母爱”,通过这种“读—感—再读—悟”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巩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阅读方法指导 这是一条最常用、最有效的指导途径就是把学习指导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既传授语文学科知识,又指导学生阅读学习方法、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
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要做到四个强化:一是强化学习状态的激活;二是强化教学情景的设置;三是强化学习方法的示范;四是强化巩固运用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强化,达到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方法自主地去解决新问题,举一反三 3、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评价、反馈的机会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多给学生一些肯定性、鼓励性的语言,还要尽量创设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互助的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评价他人,也可以被他人评价 三、养成阅读习惯 养成阅读习惯,首先让学生知道阅读的习惯是什么?阅读的习惯一般包括:认真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一边读一边圈点画记号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阅读习惯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一经形成习惯,这种行为方式就能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倾向与需要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开始,是打开知识的金钥匙,而好奇好问正是孩子们的天性带着问题去学习,就会有探索的动力,收获的喜悦 如教《中彩的那天》时问:“父亲中彩了为什么表情很严肃,闷闷不乐呢?”学生用他们在课外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想到的一些中彩人的兴奋神情对比,就会发现这里面一定会有原因。
这样就会激发他们思考又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的理解课文阶段,我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出几点目标,各种程度的学生都有了努力方向然后按目标系统中子目标的要求问:“课文里为什么说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而不说它“穿”着碧绿的衣裳?”学生一边看图和读课文里的有关句子,一边想,并准备回答老师提问讨论时,有一个学生说:“青蛙的肚皮是白色的,背上腿上是碧绿色的,所以说它披着碧绿的衣裳要是说它穿着碧绿的衣裳,就好像是它已经把碧绿色衣裳的扣子扣拢了,那么就是说它全身都是碧绿的了 上述学生的回答说明,学生为了准备回答老师的提问,必须集中注意力观察图上青蛙全身的颜色,记忆他们在生活中感知过的披着衣服和穿着衣服的表象,想象青蛙穿着碧绿色衣服的形象,并在脑子里将这个穿着碧绿色衣服的青蛙形象与插图上青蛙的颜色进行比较同时,认真阅读课文里的有关句子,判断表达青蛙的颜色到底是用“穿着碧绿的衣裳”好,还是用“披着碧绿的衣裳”好 这样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情境,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五、给学生以自主选择的自由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完全由教师主宰,学生没有任何自主选择的权力,这无疑是对学生心灵的一种压制。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语文教学的众多环节中,应当尽可能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使他们享受到“心灵自由”的快乐,如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段落:“你最喜欢读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把你喜欢读的段落、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学们听,让同学们也来分享你的成功之果”,“把你最喜欢读的段落、句子抄下来并背诵”另外,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除了喜欢朗读的学生用“读一读”的方法外,爱好画画的学生可以采用“画一画”的方法,画出桂林山水美丽的形状 此外,教材的“思考练习”也可给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评价人物可以自由选择情感这些都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学生自由选择积累语言,激发了内驱力,调动了积极性他们主动地读了、背了、抄抄、写写、记记,将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学生会特别乐于参与,学生会感到心灵是自由的,心境是愉悦的,没有那种被指名考问的惶恐,应答过关的压抑心理总之,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小学教学的重点,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效率,发展小学生思维,提高思维品质,同时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起科技意识,推进教育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