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两种电荷.docx
34页教案两种电荷第一篇:教案两种电荷 两种电荷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的橡皮棒带负电荷 2、 知道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电荷量的单位 3、 知道原子结构,以及摩擦起电的原因和电子的定向移动 4、 知道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和认识绝缘体和导体 二、过程与方法: 1、 生活引入,提高学习兴趣 2、 实验引入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出电荷的种类,以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引入课题时应该引入一些贴近生活的物理现象,或者现代高端科技,减少学生压力,增加学生探究的兴趣 2、 实验过程应该与学生相互合作,让学生感受实验的乐趣,实验老师主在领导,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3、 与学生互动时应该语气幽默,潇洒,让学生搞到愉快 (二)教学重点: 1、 通过摩擦起电认识两种电荷,以及原子结构和原子得失电子的本领 2、 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3、 电荷量以及单位 (三)教学难点: 1、知道电子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 (四)教学器材:玻璃棒,橡皮棒,丝绸,毛皮,金属棒,验电器两个,ppt (五)教学方法 一、引入新课 1、让同学们欣赏一下生活当中一些有趣的静电现象(如“怒发冲冠”现象,毛衣在夜晚发亮的现象) 2、提出为什么氢气球在靠近头发时为什么头发会竖起来这样的现象?为什么在天气干燥时,在夜晚使劲抖动毛衣会有发亮的现象? 二、进行新课 1、摩擦起电: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组实验,现在我的桌子上有两根玻璃棒,有两根橡皮棒,有一块丝绸和一块毛皮,现在我把两根玻璃棒都用丝绸摩擦两根橡皮棒用毛皮摩擦我把这些玻璃棒和橡皮帮都靠近小纸屑,有些纸屑是不是被吸引起来了啊,那么说明玻璃棒带有电荷或者说玻璃棒带电啊现在我用橡皮棒靠近小纸屑,是不是同样被吸引啊,那么说明这两根橡皮棒也带有电啊那么实验证明摩擦是不是可以使物体带电啊摩擦好的棒子让两位同学给我拿好)好现在拿有玻璃棒的男孩把两根玻璃棒相互靠近不接触,问他有什么感觉 学:有被排斥的感觉 师:这位同学说有排斥的感觉,我们知道这两根玻璃棒都是用丝绸摩擦的,都带有同样的电荷,且为正电荷(板书),那么说明什么啥子?是不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啊。
板书) 师:现在我们用这两根橡皮棒相互靠近呢? 学:也有被排斥的感觉 师;这两根橡皮棒是用毛皮摩擦的,带有同样的电荷,我们把用毛皮摩擦过得橡皮棒所带电荷叫做负电荷(板书),我们把玻璃棒与他接触,有什么感觉啊 学:有吸引的感觉 师:说明是不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啊板书)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摩擦会使物体带电,或者说带有电荷,那么他带有电荷量的多少我们用符号C表示,这个C我们把他叫做库伦,以后说带电量的多少就说带有多少库伦 师:刚才我们从宏观的角度判断出了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物理规律,现在我们从微观的角度来简单分析一下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负电电荷量为1.6*10*-19次方)构成的,原子核又由质子(带正电)和中子构成板书)一个原子他带的质子数越多那么他约束电子的能力就越强,(板书,用NACl解释)所以说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子,而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上,是不是啊? 那么我们怎么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带有电呢?我们又来做一个实验,我现在桌子上的试验器叫做验电器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提出疑问用玻璃棒和橡皮棒都带电的情况下接触验电器观察金属铂会张开吗?用金属棒接触验电器A(带电)和验电器B(不带电)再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带有电荷的玻璃棒和橡皮棒与金属球接触后不张开,只有验电器B金属铂张开,说明金属杆中有电荷在定向移动。
而玻璃棒和橡皮棒中的电荷不能定向移动说明金属可以导电,叫做导体(因为有大量的自由电子),而玻璃和橡皮不容易导电,叫做绝缘体我们生活当中还有那些常见的绝缘体和导体啊 学生:金属,人体,石墨都是导体塑料和干布是绝缘体 (六)课时:1课时 (七)学习小结: 1、摩擦起点 2、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3、原子结构,导体与绝缘体 (八)板书设计: 1、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 2、用毛皮摩擦的橡皮棒带? 3、同种电荷与异种电荷的作用? 4、电荷量,单位 5、原子的简单结构 (九)课堂练习:见PPT 第二篇:两种电荷教案 两种电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过,初中阶段应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必须把这些比较简单的知识讲得丰富些,挖掘深度,不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本图15.1-3所示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验电器带电的多少与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大小相对应,从而引出电荷量的概念电荷量的单位是直接告诉学生的,为了使学生对电荷量的单位库仑有个大概的了解,应举例说明: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荷量,大约有几十库仑关于元电荷及原子的知识,此地只要学生了解即可,留待化学课上进一步学习,此地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电荷的由来最后一部分“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有点抽象,可用演 示实验作进一步的形象讲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电荷的定向移动 难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教学器材】 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塑料刻度尺,验电器,支架,带绝缘皮铜导线,碎纸屑若干。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新 课 导 入 教师设问: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学习完本节内容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 学生实验:先用塑料刻度尺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然后和头发摩擦后,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 讲授新课 (一)电荷 1、摩擦起电现象 (教师提问)刚才是用什么方法使物体带电的?使物体带电还有什么方法? (教师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就叫做摩擦起电 组织学生动手做实验 教师补充:还有接触带电和感应带电的方法 2、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演示实验: (1)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 (2)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 (3)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
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就是说物体带的电荷要么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要么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没有第三种可能 归纳: 1). 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为了研究方便,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对这两种电荷做出规定: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做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验电器及电荷量的概念 1)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A)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 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B)用验电器来检验 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说明了 所带电多少 不同 归纳:验电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 2)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简称电荷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库仑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二)原子的结构 元电荷 4、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物质的组成、元电荷的概念 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2)电子: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 3)元电荷:最小的电荷 4)中和: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教师介绍物质由分子、原子组成的,介绍原子的结构,也可配合课件形象讲解,给学生具体的印象和模型,让学生知道电子是带有负电最小电荷的粒子,叫做元电荷,介绍原子呈中性的原因,引入“中和”的概念 (三)、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教师演示实验: 1)取两个验电器A和B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 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2)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 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
导 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金属靠自由电子导电 如果用绝缘体包裹金属棒和直接用手拿金属棒做实验,比较现象的不同,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讨论得出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借助于学生日常经验举出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小 结 与 检 测 三、课堂小结 问: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学到了什么? 四、达标检测: 学生依据目标自查,完成学习之友检测练习(练习题略),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讲评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学习之友 家庭作业:课本P35 动手动脑学物理:l、 2、3 板 书 设 计: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15.1 两种电荷 一、电荷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摩擦起电。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