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德避暑山庄讲义通用课件.ppt
64页承德避暑山庄承德避暑山庄 轩墀敞御园,草树静高原轩墀敞御园,草树静高原 游豫思仁祖,庥和逮孝孙 游豫思仁祖,庥和逮孝孙 桥山将酹爵,玉馆此停辕 桥山将酹爵,玉馆此停辕 罨画山容在,修蛇电影奔 罨画山容在,修蛇电影奔 禽言欣客至,蛩语诉秋繁 禽言欣客至,蛩语诉秋繁 阶篆苔纹暗,碑诗钗脚存 阶篆苔纹暗,碑诗钗脚存 圣踪犹可想,衷曲向谁论 圣踪犹可想,衷曲向谁论 倍切乾乾志,虞孤覆载恩 倍切乾乾志,虞孤覆载恩一、背景概括一、背景概括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中国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历时87年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环绕山庄婉蜒起伏的宫墙长达万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有八个北海公园那么大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一百余处避暑山庄与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并称全国四大名园避暑山庄与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并称全国四大名园 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山峦区四大部分。
二、整体布局二、整体布局宫殿区宫殿区位于湖泊南岸,地形平坦,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10万平方米,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组成湖泊区湖泊区在宫殿区的北面,湖泊面积包括州岛约占43公顷,有8个小岛屿,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洲岛错落,碧波荡漾,富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平原区平原区在湖区北面的山脚下,地势开阔,是一片碧草茵茵,林木茂盛,茫茫草原风光山峦区山峦区在山庄的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园的五分之四,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众多楼堂殿阁、寺庙点缀其间宫殿区宫殿区平原区平原区湖泊区湖泊区山峦区山峦区2.1 2.1 宫殿区宫殿区按照前宫后苑的规制,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由正宫、松鹤斋、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万壑松风和东宫宫(已毁)四组建筑组成2.1.1 2.1.1 正宫正宫正宫在宫殿区的西侧,平面呈南北为长边的长方形,四周有围墙,形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式的院落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包括九进院落,由丽正门、午门、阅射门、澹泊敬诚殿、四知书屋、十九间照房、烟波致爽殿、云山胜地楼、岫云门以及一些朝房、配殿和回廊等组成,前后按顺序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
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前朝是皇帝处理军机政务的办公区;后寝是皇帝和后妃们日常起居的生活区建筑布局严整、对称丽正门丽正门午门午门宫门宫门东亭东亭澹泊敬诚殿澹泊敬诚殿十九间照房十九间照房烟波致爽殿烟波致爽殿云山胜地楼云山胜地楼门殿门殿东亭东亭配殿配殿配殿配殿2.1.1.1 2.1.1.1 丽正门丽正门丽正,取自《易经》:“日月丽于天”,意思为光明正大的门因我国的封建皇帝恍都诩为受命于天的天子,故名其正门为丽正门是正宫一组建筑的大门,也是山庄的正门建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迎门有高大的红色照壁两旁有两个神态凶猛的大石狮城楼之下并列三门,中门上方用满、藏、汉、维、蒙五种文字题“丽正门”三字 2.1.1.2 2.1.1.2 澹泊敬诚殿澹泊敬诚殿在丽正门北,是正宫的核心建筑,无论是建筑格局,还是空间组合,它都是中心建筑,是清代举行重大庆典,接见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节的地方这是一座坐北朝南、面阔七间的卷棚歇山式建筑大理石铺地殿前古松苍翠,掩映着殿堂,不仅避免了视线的一览无余,而且使建筑与自然融合,室内景与室外景相互因借,造成了清幽典雅的环境,澹泊敬诚殿配殿配殿东亭东亭宫门澹泊敬诚殿澹泊敬诚殿澹泊敬诚殿澹泊敬诚殿澹泊敬诚殿金丝楠木裙板它的全部木构件由贵重的它的全部木构件由贵重的楠木楠木制成,制成,因而又称为楠木殿。
不施彩绘,保持因而又称为楠木殿不施彩绘,保持本色古朴清雅,芳香浓郁棱窗、本色古朴清雅,芳香浓郁棱窗、隔扇、天花板都有精致的雕刻图案隔扇、天花板都有精致的雕刻图案特别是那些天花板心,每块都有万字、特别是那些天花板心,每块都有万字、蝙蝠、卷草等深浮雕纹饰,做工玲珑蝙蝠、卷草等深浮雕纹饰,做工玲珑纤巧,图案浮凸生动纤巧,图案浮凸生动2.1.1.3 2.1.1.3 四知书屋四知书屋建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四周绕有回廊,把庭院的有限空间,化成若干小空间通过空廊,使廊子两侧空间景物彼此衬托,各自成为对方的远景或背景多层次的纵深,有效地加强了庭院清旷、幽深的空间层次感,使人产生庭院深深的联想是后寝部分的主体建筑,建于康熙四十九年(1760年)这是一座面阔七间的建筑,当中两间设宝座,两间设佛堂,最西一小间是皇帝的寝室寝宫的东西各有一个小院,与寝宫有侧门相通,称为东、西所,是皇帝后、妃居住的地方2.1.1.4 ““烟波致爽烟波致爽””殿殿在烟波致爽殿的后面建筑玲珑轻盈,通达开敞楼前点缀小巧的假山,登假山可循级上第二层,北望湖光山色为康熙三十六景第八景,五楹重层,进深两间一层中间设扇门,二层设廊,两边各有配房七间。
此楼不设楼梯,立体交通由东间外的假山蹬道解决一楼西间原有室内小戏台,是帝后日常听曲娱戏之所2.1.1.5 ““云山胜地云山胜地””楼楼 松鹤斋松鹤斋松鹤斋在正宫东面,两者有侧门相通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当时庭中养鹤并遍植古松,风致清雅乾隆有诗写道“常见青松蟠户外,更欣白鹤舞庭前”乾隆以松鹤延年、长生不老之意取名“松鹤”松鹤斋有大殿七间,后改“含晖堂”斋后是绥成殿(后改名为继德堂)、十七间房、乐寿堂(后改名为悦性居)、“畅远楼”等楼后有垂花门与“万壑松风”相通松鹤斋松鹤斋2.1.3 2.1.3 万壑松风万壑松风 在松鹤斋后面,石筑墙垣有“万壑松风”殿(记恩堂)、“鉴始斋”、“静住室”等建筑主要建筑万壑松风殿是康熙皇帝读书、批阅奏章和接见官吏的地方这组建筑踞岗临湖,布局参错,灵活多变,具有南方园林建筑艺术特点,与前面严整的四合院建筑风格迥然不同 2.1.4 2.1.4 东宫东宫 在松鹤斋的东面,地势比正宫和松鹤斋低东宫的前面宫墙上另辟大门,称德汇门,形制与丽正门相仿进入德汇门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依次有门殿七间、正殿十一间、清音阁、福寿阁、勤政殿、卷阿胜境殿等2.1.4.1 2.1.4.1 清音阁清音阁2.1.4.2 2.1.4.2 福寿阁福寿阁清音阁东西两侧,为上下各九间的二层群楼,群楼往北,与坐北朝南的福寿阁相通。
福寿阁中间面阔五间,东西两侧四间,与南北走向的群楼连接福寿阁上层是当年皇帝后妃听戏的御座楼,一楼和两侧的群楼是外国使节,满、蒙、汉大臣,少数民族王公贵族听戏的地方俗称大戏楼与北京圆明园同乐园中的戏台同名,与现存故宫畅音阁、颐和园中德和园大戏楼形式相近阁高三层,外观雄伟结构精巧,阁内布景逼真,音响效果很好清音阁的三层楼,上层称“福台”,悬挂“清音阁”三字御制匾额;中层名“禄台”,额题“云山韶渣”;下层曰“寿台”,额题“响叶钧”,取“福禄寿三星吉祥”之意福寿阁北有面阔五间的勤政殿,是乾隆三十六景第二景是皇帝接见群臣,发布政令的地方殿面南有匾,题“正大光明”;面北有匾,题“高明博”东西有配殿各三间2.1.4.3 2.1.4.3 勤政殿勤政殿2.1.4.4 2.1.4.4 卷阿胜境卷阿胜境殿殿位于勤政殿北面,是东宫最后一座建筑面阔五间乾隆年间,乾隆经常在这里位于勤政殿北面,是东宫最后一座建筑面阔五间乾隆年间,乾隆经常在这里同皇太后用膳,并赐宴少数民族首领和王公贵族茶点,并可坐览湖区风光同皇太后用膳,并赐宴少数民族首领和王公贵族茶点,并可坐览湖区风光19451945年,东宫失火被烧毁仅存基址。
现在的卷阿胜镜殿为年,东宫失火被烧毁仅存基址现在的卷阿胜镜殿为19791979年重建 2.2 湖泊区湖泊区苑景区的精华基本上在湖区,“山庄以山名,而胜趣实在水”湖区虽然没有颐和园的昆明湖那么大,但是由于洲岛错落,湖面被长堤和洲岛分割成5个湖,各湖之间又有桥相通,两岸绿树成荫,山庄主要的风景建筑又都散落在湖区的周围,因此显得曲折有致,秀丽多姿 湖区位于山庄东南,面积49.6万平方米有大小湖泊八处,即西湖、澄湖、如意泅、上湖、下湖、银溯、镜溯及半月湖,统称为塞湖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如“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湖中的两个岛分别有两组建筑,一组叫“如意洲”,一组叫“月色江声”如意洲”上有假山、凉亭、殿堂、庙宇、水池等建筑,布局巧妙,是风景区的中心月色江声”是由一座精致的四合院和几座亭、堂组成此区总体结构以山环水、以水绕岛,布局运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组成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世界的构图多组建筑巧妙地营构在洲岛、堤岸和水面之中,展示出一片水乡景色 是湖区东路风景的起点湖上架石为桥,桥分三段,南北两段之上各有一亭,中段上是一座重檐水榭。
建筑紧凑,尺度匀称,明快轻盈,四面洞朗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皇帝题名“水心榭”水榭之下,为水闸八孔,俗称“八孔闸”水闸具有调节两侧湖中水位的作用外低内高2.1.1 2.1.1 水心榭水心榭水心榭全景水心榭全景在“万壑松风”之北,系仿杭州西湖苏堤掘池积土而成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长堤逶迤,径分三支,东北通月色江声岛(云朵洲);中间通如意洲;偏西通往采菱渡(芝英洲) 宛如一株灵芝仙草,洲岛如芝叶,长堤为芝茎,又酷似互相连缀的云朵,康熙取名为“芝径云堤”此堤穿湖而行,为湖区主要风景观赏线堤岸平沙似席,芳草如茵,垂柳夹道,青杨映水,湖光波影,胜趣天成;湖中游鱼戏水,堤上驯鹿往来,令人目不暇接2.2.4 2.2.4 芝径云堤芝径云堤 采菱渡芝径云堤 水心榭望芝径云堤2.2.2 2.2.2 文园狮子林文园狮子林位于水心榭东,银湖中的一个岛上,乾隆题名文园狮子林是仿我国元代著名大画家倪瓒)画的《狮子林图卷》和苏州狮子林景观而建造的乾隆皇帝仿苏州文园题了十六景:狮子林(门殿)、虹桥、假山、云林石室、蹬道、占峰亭、纳景堂、清閟阁、藤架、清淑斋、水香幢、延景楼、探真书屋、画舫、横碧轩、水门,还有邻近的枕烟亭、牣鱼亭。
水心榭北行,过桥是一个椭圆形的洲岛,名月色江声岛岛上有四进四合院式建筑一组:门殿面南,康熙题额“月色江声”,面阔五楹,两梢间前设槛窗;中三间置门扇二进有殿七楹,名静寄山房,前后设廊,是皇帝读书之所,建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是山庄内最早的建筑之一再北有殿七楹,名莹心堂,规制与静寄山房略同后殿名湖山罨(yǎn)画,硬山单檐,面阔五楹,前后设廊殿前有东、西配殿,院内植松柏、梅桂,堆假山,小环境幽雅清静,亲切宜人2.2.3 2.2.3 月色江声月色江声2.2.4 2.2.4 烟雨楼烟雨楼在如意洲西北青莲岛上是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仿浙江嘉兴烟雨楼形制在岛上修建的一组建筑,也命名烟雨楼,为山庄内最晚的建筑之一门殿三楹,中为通道门殿北有围廊,与主楼四面围廊相通主楼五楹两层,进深两间,梢间为楼梯,周围廊北、西廊外湖中起台、置汉白玉望柱楼后临湖有石栏望柱,这里是清帝与后妃消夏赏景之处门殿西有殿三楹,名对山斋斋北为一独立小院,白墙青瓦,有月门出入斋南堆假山,洞府之上起六角翼亭主楼东隔墙有殿,名青阳书屋,面阔三楹,是清帝的书房之一2.2.5 2.2.5 如意洲如意洲从环碧北行,过桥即达塞湖中最大的洲岛,该岛形状颇似如意,故名如意洲。
如意洲西南接芝径云堤,南与月色江声相连洲上建筑较多,也较完整其中主要风景区为康熙题名的“无暑清凉”由前往后为,“无暑清凉”、“延熏山馆”、“水芳岩秀”延熏山馆是清帝在湖洲区接待蒙古王公贵族的别殿水芳岩秀,乾隆时为祈祷皇太后长寿,改称“乐寿”2.3 平原区平原区平原区位于山庄北部,占地60.7万平方米平原区主要是一片片草地和树林其中又分为西部草原和东部林地草原以试马埭为主体,是皇帝举行赛马活动的场地林地称万树园,是避暑山庄内重要的政治活动中心之一当年这里有万树园,园内有不同规格的蒙古包28座,是皇帝的临时宫殿万树园西侧为中国四大皇家藏书名阁之一:文津阁另外还有永佑寺、春好轩、宿云檐等组建筑点缀在草原、林地之间 2.3.1 2.3.1 万树园万树园万树园位于山庄平原区东北部园中立有石碣,上刻有“万树园”,为乾隆所书是“乾隆三十六景”第二十景万树园北倚山麓,南临澄湖,地势平坦开阔南部有乾隆手书《绿毯八韵》诗碑一座园内不施土木,设蒙古包,康熙、乾隆、嘉庆年间,曾多次在这里会见、宴请少数民族王公贵族及政教首领,并多次会见、赐宴东南亚及欧洲许多国家的使节2.3.2 2.3.2 试马埭试马埭 在万树园的西南部,立有石碑一块,乾隆题写“试马埭(dài)”。
是清代皇帝赴木兰围场举行“秋狝大典”之前,精选良马的地方试马埭的驰马道,是按蒙古草原风貌和西北少数民族的习俗开辟的坐落山庄西北部南山积雪脚下是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仿浙江宁氏天一阁而建文津阁建在虎皮墙环绕的院落中心,坐北朝南,外观两层,实三层,中间夹层,光线幽暗,以藏书籍阁前假山怪石堆叠,环抱一池碧水清澈见底,既可防火又起到美化环境的效果2.3.3 2.3.3 文津阁文津阁永佑寺永佑寺永佑寺位于万树园东侧,建于乾隆十六年(1715年)是山庄内九处寺庙之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它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排列山门、牌坊、天王殿、正殿、后殿、舍利塔及御容楼等建筑现永佑寺除舍利塔及四座石碑外均已无存 永佑寺舍利塔是仿南京报恩寺塔和杭州六和塔建造的,八角九层,材料选用石料,斗拱采用了琉璃饰件,塔高为65米,包括基座、塔廊、楼阁、宝顶四部分2.4 山峦区山峦区位于山庄西部和北部,是一片层峦叠嶂、沟壑纵横的山地,占山庄总面积的五分之四山区主要由四条峪组成,由南而北依次为榛子峪、松林峪、梨树峪、松云峡各建筑组群之间互相借景山区原有建筑大多不存锤峰落照锤峰落照是一座歇山卷棚顶的大型敞亭,位于山庄西南部的山上。
是一座歇山卷棚顶的大型敞亭,位于山庄西南部的山上它与武烈河东岸山巅之上的磬锤峰遥遥相对它与武烈河东岸山巅之上的磬锤峰遥遥相对2.4.2 2.4.2 四面云山四面云山为方形双排柱攒尖亭,耸立于全园的最高峰上,上有康熙题额“四面云山”2.4.3 2.4.3 南山积雪南山积雪此景为康熙三十六景之第十三景,建于康熙四十五年,南山积雪亭在山庄的北山上,北枕双峰的上边,站在这里向南远眺,无论春夏秋冬都可以看见承德南边的僧帽山上的白雪东北山峰上有一座亭.康熙皇帝题“南山积雪”2.4.4 北枕双峰北枕双峰北山之巅有双排柱攒尖方亭,康熙题名“北枕双峰”,南与南山积雪亭相对,东与罄锤峰相望,是山庄东北的制高点,也是山庄主要借景点之一是专门欣赏山庄以北百里之迢的黑山、金山而设三、视频欣赏康熙乾隆四、承德避暑山庄的园林艺四、承德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特点术特点(一)、追求自然趣(一)、追求自然趣, , 以水取胜以水取胜山庄的风貌特色首先表现在它的园址选择和总体布局山庄四周群山环抱,武烈河水从东面蜿蜒流过,园内地形复杂 有林木茂盛的山峦, 有幽静深邃的峡谷,有平坦如茵的平原和草地有开朗迁回的湖沼和溪流,具备了山、水、林、泉 各种天然景观要素。
它可以不烦人工之事, 自成天然之趣山庄的总体布局主要是充分利用自然景物以及地形多变的特点 因山就水, “ 度高平远近之差, 开自然峰岚之势”山庄是以自然山水为骨干的园林承德避暑山庄周围环境图山庄以山为名, 而趣实在水在水系布局上 充分利用了热河泉水的有利条件加之峡谷溪流和山泉的自然景观创造了山庄的湖水佳景以下,我们将详细分析其以水为趣的园林造景手法和艺术:其一:山庄对湖区采取了安排洲岛、桥堤的分隔,布局手法, 形成了风采各异的水面如果说颐和园的昆明湖是以辽阔浩瀚著称的话,那么,山庄塞湖可以说是以层次多变和空间丰富取胜承德避暑山庄湖区平面图烟雨楼如意阁万壑松风月色江声其二:除安排湖区佳景外,还利用松云峡、梨树峪、松林峪的泉水、瀑布、溪流来创造以水景为题材的园林风景在著名的山庄七十二景中,以水景命名的就有三十多处从这些生动形象的命名中 可以看出园内造景注意利用水的静、动、形、影、声、色的特性,作为创造园林水景意境的主题(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园林建筑在整个山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园林建筑的艺术布局和与自然山水环境的结合 为全园的自然景色增添了光辉1、建筑与组织园景相结合山庄的建筑群和风景点,绝大部分是建筑配合自然景色而构成的。
全园采用了集锦式的布局手法,把建筑物分散布置在园内若干风景点上, 来丰富充实园林空间, 使园林中有建筑,建筑中有园林在较小的园林空间内, 它们又自成一景形成了“ 园中有园”的布局下面我们以文园狮子林为例文园狮子林(部分被毁,现存为遗址)က 是仿苏州狮子林建造的它西临银湖, 北与清舒山馆仅一水相隔它的布局是随着这个景区西低东高的地势, 由三个不同风格的院落组成 园内有十六景文园狮子林在不大的面积内 集中了山水和建筑之美 创造了具有江南园林情调的峰、峦、泉、壑的意境,是山庄景区内“ 园中有园” 的范例之一西部文园是以水为主的庭园东部狮子林是以堆山叠石为主的庭园东北两面假山环抱清閟阁清淑斋建筑空间严整, 它将文园和狮子林紧密联系在一起2、建筑与水相结合湖区建筑多为临水建筑亭、廊、阁、榭借助于湖水创造景色 使得湖岸参差错落而富于变化 增加了水面的层次和景深湖区桥堤联系了洲岛而本身又是观赏景点,如水心榭, 芝径云堤等座落在洲岛上的建筑组群,以不同形体空间和艺术格调布列其间月色江声深入水际,仿镇江金山寺意境建的上帝阁临水倚岸,仿浙江嘉兴南湖的烟雨楼则被湖水环抱这些建筑在湖光波影的衬托之下, 使湖区的景色更加绚丽多姿, 体现了建筑与水的巧妙结合。
3、建筑与山林相结合山峦区地形富于变化其建筑形式利用山峰、台地、山崖、山坡、山峪、山脊等多种地形 因势以筑, 傍山依谷构筑轩斋, 并借助周围山林环境和峡谷溪流, 来创造园林风景 或依松为斋或引水在亭下面,我们以秀起堂为例秀起堂秀起堂座落在山峪峪底, 四周岗峦重重, 林木茂密, 一条溪流贯穿全园 建筑南北两组沿小溪两岸陡坡布置,借助地形高差,建筑形体错落变化山谷间翠绿苍劲的古松衬托着这组建筑优美的小园 从而改变了山区的山野气氛 而成为有景可观的园林振藻椭圆形围墉 秀起堂振藻秀起堂剖面图溪流秀起堂北立面图秀起堂南岸立面图秀起堂复原图4、建筑体、空间、色调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它的建筑不象颐和园和北海那样体量高大,气势雄伟,建筑组群也不是连续不断、金碧辉煌, 而是采用北方四合院民居形式,体童适当,除湖区上帝阁和平原区六和塔外全园没有高层建筑建筑多采用自然式布局,空间开朗,与整个山庄的自然环境和气氛浑然为一体体现了建筑美与自然美的高度联系和统一(三)、多种动植物题材的运用(三)、多种动植物题材的运用山庄以丰富的植物素材与自然山水和建筑有机地结合,形成了山庄园林特有的自然景观,进而突出了山庄的山林野趣气氛,加强了整个园林风景构图的和谐统一。
1、利用植物突出风景主题山庄是一个普遍绿化的园林, 树木花草繁茂它以植物素材突出景区特征并利用大片山林作为主要游览区以不同树木分布来突出景区特点, 通过树种的变换,使景色不断变化下面,我们以松云峡为例松云峡,以茂密的松林构成莽莽林海的自然景观,增强了山谷幽邃的自然气氛2、通过植物使景色富于季相变化山庄植物品种之多 在北方古典园林中是少有的,仅现存的各种植物就达1200余种它利用植物的花期和叶色变化 使园林风景既有色彩变化, 又突出了季相交替各种植物的季相变化 使人领略到山庄四季的不同景色3、运用北方树种突出地方特色山庄的植物景观 给人突出的感觉是苍劲繁茂的古松满园皆是它是构成山庄的基调树种现存古松约有1000 余株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很多其他的生长健壮适应性强的北方植物这是形成山庄植物美的决定因素,同时又反映了塞北的特有风光同时,山庄也引进了一些植物4、多种形式的园林植物配置山庄面积大, 地形多变, 以及原有林木茂盛的优越条件 有多种形式的绿化布局和植物配置, 因地制宜地种植各种树木花草, 充分体现自然情趣植物配置多采用不规则自然式配置方法 乔灌、花草综合配置 结合地形、地貌做到了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疏密相间 与自然环境取得协调。
山庄的植物布局和配置特点可概括为,基调明确,重点突出,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纯朴自然, 风格独特5、动物题材的运用由于园内植物繁茂, 水源充沛,为各种野生和驯养动物的生存繁育 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它们与大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 产生了很多富有生机的动态画动物成为造景不可缺少的题材如, “ 驯鹿坡” 、“ 试马棣” 、“ 知鱼矶”等景点(四)、借景、对比艺术手法运用成功(四)、借景、对比艺术手法运用成功其一:借景山庄的借景成功就在于它能突破空间的局限,把园内外环境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来考虑整个山庄与武烈河东岸起伏的山峦遥相呼应园内群峰与壮丽奇观的磐锤峰,俗称棒锤山、罗汉山建立了有机的联系山区建筑基址的选择也考虑到外借的因素 做到有景可借山庄四处山巅各冠以亭, 即四面云山,南山积雪、锤峰落照、北枕双峰, 而每个亭都与特定的园外景物相关联,把周围千岩万壑的奇妙景观借于园内《园冶》一书中说, “ 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山庄的借景是把有限的空间扩展到大自然中去,把山庄引入大自然的怀抱, 使园内外融为一体所以,山庄最大的特点可以说是, “ 因水成景、借景群山”借景的园林手法,在避暑山庄的山峦区尤为突出。
山峦区的建筑,或临溪谷,或踞山巅,或傍山腰,各依地势,景象万千避暑山庄作为一个完整的群体又通过 山区的几个高峰“南山积雪”、“北枕双峰”、“锤峰落照”、“四面云山”等与外八庙建筑群之间取得了空间的联系,使山庄与外八庙互相借景,从而形成完整的整体其二:对比山庄对比手法的运用成功,加强了山庄的风景美l 首先是地形、地貌的对比如, 山峦、峡谷、溪流、谷原、湖沼、洲岛等这种地形、地貌的对比艺术效果在其它古典园林中是少见的l 再就是山和水的对比,山水的静与动对比,青山和绿水的色彩对比,雄伟的山峦与秀丽湖区的风格对比l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是园林建筑中的对比,既人为的严整空间与自然景色的对比下面我们以宫殿区的正宫和万壑松风的空间感受,既人为的严整空间与自然景色的对比为例进入丽正门穿过一系列室内外严整空间后, 到达建筑布局灵活的万壑松风, 居高临下眺望庄内景物感到豁然开朗这种先抑后扬的对比手法, 加强了整个山庄园林的艺术感染力(五)、诗情画愈写入园林(五)、诗情画愈写入园林园林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 山庄的园林艺术与文学诗词、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 并运用这些艺术突出园林主题,谊染气氛, 创造和欣赏风景点的特定意境。
界水为堤,跨堤为榭弥望空碧,仿佛笠泽垂虹景色明湖,苏、白未得专美一缕堤分内外湖,上头轩榭水中图因心秋意萧而淡,入目烟光有若无 ——乾隆《水心榭》后楹依岭,三面临水廊庑周遮,随山高下,波光岚影,变化烟云佳景无边,令人应接不暇层崖千尺危障,涵渌几重碧潭沈吟力尽难得,悬象俯察仰参狮径盘旋道北,松枝宛转山南至理莫求别技,经书自有包涵 ——康熙《镜水云岑》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