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个哲学概念.doc
4页几个哲学概念:1、本体论:、本体论:Ontology(本体论)一词是由 17 世纪的德国经院学者郭克兰纽(Goclenius,1547-1628)首先使用的此词由 ont(όντ)加上表示“学问”、 “学说”的词缀——ology 构成,即是关于 ont 的学问ont 源出希腊文,是 on(όν)的变式,相当于英文的 being;也就是巴门尼德(Parmenides)的“存在”对本体论这个词的定义虽然有各种不同,但一般对它还是有一定的的理解大体上说,马克思以前的哲学所用的本体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别从广义说,指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这种本性需要通过认识论而得到认识,因而研究一切实在最终本性的为本体论,研究如何认识则为认识论,这是以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称从狭义说,则在广义的本体论中又有宇宙的起源与结构的研究和宇宙本性的研究之分,前者为宇宙论,后者为本体论,这是以本体论与宇宙论相对称这两种用法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仍同时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采取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立、或本体论与宇宙论相对立的方法,而以辩证唯物主义说明哲学的整个问题来源于冯契主编《外国哲学大辞典》)2、认识论:、认识论:认识论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
又称知识论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实在,强调认识是人对客观实在的反映,申明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则进一步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英文为 epistemology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 ,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又称知识论唯心主义认识论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坚持从意识到物质的认识路线不可知论否认客观世界可以被认识认识论是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指研究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的哲学理论亦称知识论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等等在哲学史上人们曾用不同的术语表述认识论I.康德曾用 gnoselogy 这个词表述;德语中的认识论一词是 Erkenntnis Theorie,曾由康德主义者 K.L.莱因霍尔德在他的《人类想象力新论》(1789)和《哲学认识的基础》(1791)中使用过;1862 年 E.泽勒在他的《论认识论的任务和意义》一书中采用了这个术语,以后它便流行开了。
英语中的 theory of knowledge 一词,是德语 Erkenntnis Theorie 一词的英译;epistemology 一词则是由苏格兰哲学家 J.F.费利尔在《形而上学原理》(1854)一书中首先使用的,他把哲学区分为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部分人类从它形成开始,一天也没有停止过认识但是,对认识本身进行认识和研究,并形成作为哲学组成部分的认识论,则是同哲学的产生相联系的认识论的任务是揭示认识的本质,揭示认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力求使人们的认识成为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因此,认识论必然以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为出发点,而且将其贯穿于全部认识论的内容之中,由此引出不同的认识论结论历史上和当代的许多认识论并不是按照认识本身的实际情况来研究认识的,往往用不同的方式对认识的本质和规律作出歪曲的解释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从彻底的唯物主义出发,辩证地、历史地按照认识本身的过程考察认识,才真正科学地揭示了认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因而也才真正能使认识的自觉性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3、、宇宙论宇宙论(或宇宙学)译自英文之“Cosmology”宇宙学是对宇宙整体的研究,并且延伸探讨至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
虽然宇宙学这个词是最近才有的,人们对宇宙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一段历史,牵涉到科学、哲学、神秘学以及宗教形而上学的第三部分就是宇宙论,探讨世界,世界的偶然性、必然性、永恒性、在时空中的限制,世界在变化中的形式的规律,以及人类的自由和恶的起源该词最早由德国沃尔弗使用,认为宇宙论相对于神学与心理学,研究作为一个整体的宇宙的起源和结构等问题18 世纪已经普遍运用沃尔弗关于宇宙论的提法以分析哲学史问题,如康德把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归纳为宇宙论证明黑格尔认为宇宙论的研究包括世界的偶然性、必然性、永恒性、有限性、规律性、人的自由和恶的起源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唯物主义出发,认为宇宙论的问题均由哲学世界观决定,没有单独的宇宙论宇宙论与本体论的区别在于:宇宙论探求这个世界什么是真实的,而本体论则探求对任何世界都有效的关系与原则源于冯契主编《外国哲学大辞典》)4、方法论:、方法论: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解释 1】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解释 2】世界观,通俗地讲,就是“观世界”,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解释 3】方法论是普遍适用于各门具体社会科学并起指导作用的范畴、原则、理论、方法和手段的总和,通常指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既是一切社会科学的理论基础,又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根本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解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基本原则(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各门社会科学的根本出发点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特殊部分,不了解它的特殊性,就不可能把一般唯物主义原则和辩证法思想正确地应用于社会历史的认识过程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劳动在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指出了社会的物质关系对于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的决定作用,阐明了社会存在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根本问题,为各门社会科学奠定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原则历史唯物主义所阐明的,从社会存在说明社会意识、从生产力说明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说明上层建筑,以及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说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路线,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各门社会科学只有遵循这一认识路线才能正确地概括经验材料,得出科学的结论。
详细解释:详细解释:《《方法论方法论》》(Discours de la méthode)是笛卡儿笛卡儿在 1637 年出版的著名哲学论著,对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科学研究方法有极大的影响,有人曾说:欧洲人在某种意义上都是笛卡儿主义者,就是指的受方法论的影响,而不是指笛卡儿的二元论哲学笛卡儿在方法论中指出,研究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分四个步骤:1.永远不接受任何我自己不清楚的真理,就是说要尽量避免鲁莽和偏见,只能是根据自己的判断非常清楚和确定,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的真理就是说只要没有经过自己切身体会的问题,不管有什么权威的结论,都可以怀疑这就是著名的“怀疑一切”理论例如亚里士多德曾下结论说,女人比男人少两颗牙齿但事实并非如此2.可以将要研究的复杂问题,尽量分解为多个比较简单的小问题,一个一个地分开解决3.将这些小问题从简单到复杂排列,先从容易解决的问题着手4.将所有问题解决后,再综合起来检验,看是否完全,是否将问题彻底解决了在 1960 年代以前,西方科学研究的方法,从机械到人体解剖的研究,基本是按照笛卡儿的方法论进行的,对西方近代科学的飞速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但也有其一定的缺陷,如人体功能,只是各部位机械的综合,而对其互相之间的作用则研究不透。
直到阿波罗号登月工程的出现,科学家们才发现,有的复杂问题无法分解,必须以复杂的方法来对待,因此导致系统工程的出现,方法论的方法才第一次被综合性的方法所取代系统工程的出现对许多大规模的西方传统科学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如环境科学,气象学,生物学,人工智能等等笛卡儿在方法论方法论中还第一次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名言,第一次引入笛卡儿坐标系对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理论微积分理论有很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