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级粳稻新品种新稻18号选育.pdf
2页◎ q 0.3969/j.000—8071.2010.07.023 超级粳稻新 口 口一 种新稻1 8号选育 薛应征王书玉刘贺梅孙建权胡秀明 (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453002) 新稻多抗常规粳稻新品种2007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 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8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2009年9月获国家品种权保护授权2010年1月获国 家超级稻确认 1亲本组合及来源 盐粳334—6×(津星1号×豫粳6号)F. 盐粳334—6,江苏省品种,具有产量高、抗性强等优 点津星1号,天津市品种,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豫粳 6号,我院自育品种,具有良好的综合性状,产量高,米质 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是当时黄淮粳稻区生产 上应用最优的当家品种 2选育方法及过程 1994年用津星1号作母本,豫粳6号作父本进行杂 交;1995年用盐粳334~6作母本,津星1号与豫粳6号 杂交的F 作父本,进行复交,然后逐年种植其后代材料, 通过混合系谱法进行选育,于2002年 育成新品系, 2003年参加本所观察试验,表现出产量突出高,抗性强 等特点,并根据该试验编号取名为新稻03品系 于2005~2006年参加河南省粳稻联合区域试验和生产 试验,2006~2007年参加国家北方水稻品种黄淮粳稻组 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3特征特性 3.1主要农艺性状 3.1.1植物学特性 幼苗叶较小,挺直,色较浓,生长清秀;本田期株型 紧凑,叶片直立、平展,主茎19~20片叶,株高105,穗长14~16粒较密,二次枝梗聚集,颖壳茸毛 多,着有短芒;护颖长度中等;谷粒长、宽中等、阔卵形, 种皮为浅黄色 3.1.2生物学特性 在黄淮稻区作麦茬稻全生育期156晚于 豫粳6号(晚熟2~3d)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抗倒伏, 40种子世界2010.7 抗病性好,丰产稳产性好 3.1.3 经济性状 一般成穗330万~360万/成穗率80%左右,平 均每穗总粒数140粒左右,结实率85.O%以上,千粒重 253_2产量表现 2006年参加国家北方水稻品种试验(豫粳6号组), 平均产量9 425kg/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3.5%(极 显著),居第3位2007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平均产量9 066 kg/对照豫粳6号增产17.6% (极显著),比对照9优418增产4.7%(极显著),居第2 位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510kg/对照豫粳6 号增产15.6%2007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平均产量8 688kg/对照豫粳6号增产12.3% 2005年参加河南省粳稻品种区域试验,111点增产,平均产量8 904kg/对照豫粳6号增产 11.0%(达极显著),居006年续 试,11点汇总,11点增产,平均产量9 206kg/比对照 豫粳6号增产14.9%(达极显著),居14个参试品种第1 位。
两年平均产量9 056kg/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 12.9%2006年参加河南省粳稻品种生产试验,6点汇 总,6点增产,平均产量8 688kg/对照豫粳6号增 产10.2%,居8个参试品种第1位 2009年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现场验 收,“千亩方”平均产量11 987kg/农 业部组织专家在连云港超级稻确认现场验收,“百亩方” 实收平均产量12 1 17kg/3.3抗性 由国家区域试验指定单位统一送样,天津市植保所 和辽宁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2006年接种鉴定结果是: 苗瘟4级,抗性瘟1级,抗性R;穗颈瘟3级,抗 性合抗性指数3.3,抗性007年苗瘟4级, 抗性瘟3级,抗性R;穗颈瘟3级,抗性合 抗性指数3.1,抗性然诱发,病级均为0级,表现 高抗 2006年由河南省种子管理站统一送样,经江苏省 农科院鉴定,新稻030级; 对穗颈瘟表现中抗,为2级对水稻白叶枯病代表菌株 、浙一173表现中感,为5级,对、种选育 ◎ 表现为中抗对纹枯病表现为抗病 3.4主要米质性状 由国家区域试验指定单位统一送样,农业部食品质 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分析,2006年新稻18号 (新稻03糙率86.5%,精米率75.6%,整精米率 64.6%,垩白粒率54%,垩白度5.6%,直链淀粉17.1%。
胶稠度80长4.9宽比1.7,透明度1级,碱 消值7级2007年出糙率84.2%,精米率72.4%,整精米 率65.8%,垩白粒率22%,垩白度1.8%,直链淀粉 15.1%,胶稠度84长5.0宽比1.7,透明度1 级,碱消值7级,综合评定达国标优质米3级两年区试 平均,主要米质指标是:整精米率65.1%,垩白米率 38%,垩白度3.7%,直链淀粉含量16.1%,胶稠度 822005年河南省种子管理站统一送样,由农业部食 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分析,结果为:出糙率 84.7%,精米率75.7%,整精米率68.9%,垩白粒率40%, 垩白度4.8%,直链淀粉16.80%,胶稠度64明度2 级,碱消值6级2006年结果是:出糙率85.8%,精米率 78.7%,整精米率77.8%,垩白粒率67%,垩白度5.4%, 直链淀粉16.2%,胶稠度74明度2级,碱消值7 级 4 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41播期和播量 在黄淮稻区作麦茬稻栽培,5月1~10日播种;黄 淮南部稻区可推迟到5月中、下旬播种;湿润育秧播种 量450kg/右,秧龄30~40d,稀播培育壮秧 4.2栽插方式 6月上、中旬移栽,一般中上等肥力地块,栽插行、 穴距30.0cm x 13.3穴2~4苗;高肥力田块行、穴 距可增大至33.03.3穴2~3苗,做到浅插、 匀栽。
4.3合理施肥 施有机肥30~45m3/二铵225kg/上,再追纯氮225~255kg/后15的70%~80%)中、后期注意施攻穗肥和保花增粒 肥;灌浆期喷施活力素、磷酸二氢钾,利于保活熟增粒 重 4.4 科学灌水 前期浅水促苗,中期湿润稳长,够苗适当晾田控制 无效分蘖,孕穗打苞期小水勤灌,灌浆至成熟期浅水湿 润交替,不宜早停水 4.5 病虫害防治 注意做好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穗 颈稻瘟以及其他水稻病虫害的防治 (收稿日期:2010—05—09) (本栏责任编辑:刘中漱) 2010.7种子世界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