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依据字形,明辨字义,纠正别字 家的字形字义分析.docx
5页依据字形,明辨字义,纠正别字】 家的字形字义分析 在孩子们的造句、写话中经常出现错别字,其中大局部是同音字替代(写别字)现象我以北京版教材小语四册集中识字(二)11课的6组同音字为教学文本,以区别它们的形和义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区分并运用这些同音字,最终目的是找到防止同音错替错代的方法 形近字辨析 直――直线 平――平原 植――植物 评――评比 篮――竹篮 练――练习 蓝――蓝天 炼――锻炼 辩――辩论 提――提高 辨――识别 题――问题 课首,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小鸭洁洁今天特别快乐,他邀请了很多朋友来参加他的生日聚会他等啊,等啊……可等到弯月挂上了树梢,星星撒满了天空,一个朋友都没来它站在自己写的大大的门牌“小鸦结结〞前想:这是为什么呀? 孩子们听完故事,看了门牌,发现是因为同音字用错出现了别字,导致朋友们没来参加聚会 张玉嘉首先发言:“小鸭洁洁那么伤心,太可怜了!〞 倪奇也补充到:“我如果是洁洁的朋友,一定帮他把门牌改正来,明天他就会高快乐兴地和朋友们聚会了〞 都威那么说:“我不同意倪奇的想法,如果我是他的朋友,一定帮他掌握不把门牌写错的方法。
〞 听了孩子们的发言,我及时点评:“我们都很替小鸭洁洁遗憾,倪奇帮他改门牌的想法也很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嘛!都威的想法就更好了,防患于未然如果小鸭洁洁掌握了汉字规律,不出现别字,后边的伤心事也不会发生了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探索防止写别字的方法〞 学生们带着这种期盼自学本课生字,并在自学中发现1、2两组生字都是形声字,可以通过表意偏旁分清它们的形和义孩子们在自学后汇报: 1.“植〞是形声字,左边表义,右边表声植物是指花草树木和庄稼,所以是“木〞字旁,通过表意偏旁很容易分清“直〞和“植〞的形和义 2.“评〞是形声字,左边表义,右边表声评〞有评比、评论的意思,和语言有关系,通过表义偏旁能分清“平〞和“评〞的形和义 3.在同音的形声字中,可以通过表意偏旁区分它们的形和义 当学生汇报时,为了把孩子们的探究引向深入,我启发道:“你们的发现在别的同音字中适用吗?你能再举例验证吗?最好是用‘直’、‘平’做声旁的同音字,如果有困难可使用工具书〞这下同学们的热情可高了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举了大量例字进行验证 1.“直〞、“平〞做声旁的同音字: 值 埴 殖 苹 坪 枰 2.其他同音字: 住 柱 蛀 驻 注 盯 订 叮 钉 镜 境 学生们的发现得到了初步验证,一个个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微笑。
此时我利用激将法引导道:“你们的发现具有普遍性吗?下面的4组形声字你们想过吗?〞听了我的发问,孩子们沉默了一会儿李天书站起来说:“老师,您说错了,下边的 ‘蓝、篮’一组是形声字,它们下边的 ‘监’和‘篮、蓝’的音相近,是声旁〞他的发言使处于沉默中的孩子们猛然活泼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俞天麒说:“‘篮’的下边‘监’表声,上边的竹子头表义,表示和竹子有关系例如‘竹篮’〞 李杜也站起来说:“今年寒假爸爸、妈妈带我到云南旅游,那里卖扎染的衣服特别多,其中的蓝色是从一种草中提炼出来的染料染成的所以说‘蓝’也是形声字,下边‘监’表声,上边的草字头表义我们的发现是全面的,没有局限性〞孩子们的发言反映出他们思考、探索的过程 余下的3组由于汉字几千年的演变,从现在的字形上孩子们很难看出他们是形声字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发现汉字表意性的特点,感受到汉字深厚的文化积淀,我通过课件使学生知道形声字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声旁与字音相同的形声字,例如: 直――直线 平――平原 辩――辩论 植――植物 评――评比 辨――识别 第二种是声旁与字音相近的形声字,例如: 篮――竹篮 练――练习 蓝――蓝天 炼――锻炼 第三种是声旁已失去示音的作用,但偏旁的表意性依然很强,例如: 提――提高 题――问题 孩子们明确了形声字的特点后,很快分清了余下3组同音字。
这节同音形近辨析课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一些汉字的特点和规律,提高了在造句、写话中预防别字的意识,而且发现了借助表义偏旁纠正或减少别字的方法 点评 本课教学中,教师的目标定位没有拘泥在认识几个同音形近字上,而是将识字与掌握方法、培养学生纠正别字的能力结合起来正是由于这样的思考,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童话故事,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感到,在生活中,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写别字会闹笑话,会误大事,产生强烈的纠正别字的愿望,形成学好这节课的积极的情感根底 在这一根底上,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验证,形成正确的结论教师的工作是抓住时机,有效地指导、鼓励学生学习其间,适时地点拨学生思考问题和明确探究操作的意义,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和研究方法,推动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在探究的初步结论面前,教师以挑剔的眼光审视学生的做法,要求他们对自己探究的结论作出说明、解释和验证,锻炼了学生的辨析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正确认识和区分本课的同音形近字,而且初步掌握了纠正别字的有效方法,提高了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编 钟 岚)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