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doc

42页
  • 卖家[上传人]:luoxia****01802
  • 文档编号:76808988
  • 上传时间:2019-02-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01.50KB
  • / 4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目录毫米、分米的认识 1千米的认识 2吨的认识 5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7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8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11加、减法的验算 14四边形 16平行四边形 17周长 19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 20有余数的除法 21秒的认识 23时间的计算 25口算乘法 27笔算乘法 29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32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几 34分数的简单计算 36可能性 38数学广角——搭配中的学问 40毫米、分米的认识 1. 教材简析:《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2. 教学目标: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 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 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 重难点:本节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并进行简单换算二、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 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他 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1、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 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 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例如教师问:“关于分米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接着出示1分米的尺,让学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说一 说、比一比、估一估、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环节加深对一分米长度的印象,通过自已的操作来发现知识,学习知识。

      2、以层层引入,导数学新知接受式的学习固然同样给了学生科学概念的结论,却没有给学生一个探索和探险的经历,学生随之失去了培养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的机会会发现学生把 知识“抛”得很快,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教学知识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对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进率关系,我们没有硬 性灌输,而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出发对教师所讲的1小格就是1毫米,10厘米就是1分米,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在比较、分 析、推理之后,学生形成了新的知识体系,也就是不同单位的长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从而真正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 实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在认识毫米时,教师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问:“你发现了哪些有关毫米的知识?”当学生说出直尺上一小格就是1毫米时,教师立刻出示课件并引导问: “那么1厘米有多少毫米呢?”让学生来数一数,得出1厘米=10毫米教师继续问:“那么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请学生量一量,了解生活 中一毫米厚的物体有哪些,加深对毫米的认识3、让趣味练习,促知识巩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富于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及交流等等数学活动。

      可是在稍显枯燥的练习 中,如何来体现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如何让数学练习也能深深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们设计了“小明的日记”这一环节,学生在读日记的过程中发现了错误, 笑声不断,教师就因此而提问:“你们笑什么?”学生指出各种错处而改正,整个改错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环节就让数学知识一下 子变得鲜活起来、生动起来,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的亲切,久而久之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和积极地情感千米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4、85页的内容《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又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本节课的课时安排为1课时 二、说教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我分析了学生的状况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且三年级学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的但三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1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长度单位千米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重量单位使用不合适,以及估计估计物体长度不准确等错误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三、说学法 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因为“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同教法一样,学法指导也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与学习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千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一米大概有多长? 2、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 3、当我们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测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梧埏镇中心小学到温州动物园的路程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这种导入方法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并了解了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千米 (1)认识10米 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每10米移动一下标枪,同时让学生观察,走步,了解几十米,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0米? (2)认识100米。

      通过测量得到10个10米是100米,观察,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长度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约是100米? (3)认识1000米 上此课的前几天体育老师已经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绕操场跑道跑了4圈,每人必须跑完,跑慢没关系学生先说说赛跑的感受,然后告诉学生跑道为250米,问实际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单位间的化聚 (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书千米、米关系), 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跑完艰苦的1千米,此时“千米”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将是久远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难点) (2)教学例1 以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现在你能不能根据1千米=1000米,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 计算2千米=()米 学生计算结果,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再练习: 2千米500米=()米 6千米30米=()米 练习后说说想法 (3)教学例2 尝试练习 4000米=()千米 并说说练习过程的依据? 再练习 10000米=()千米 尝试练习: 4350米=()千米()米 想:4000米是4千米,4350千米是4千米530米 (4)试一试: 6千米720米=()米 5830米=()米 3、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把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

      你可以先用手比划一下各长度单位(千米除外)的长度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它们排排位? 答: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共有五个,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答:基本的进率关系式有四个,分别是: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在此基础上可以推算出以下的进率关系式: 1千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1000000毫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引导学生对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学生认识一个完整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体系 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 三、巩固应用 学了这些知识你觉得能解决哪些问题? 那么多实际问题,课后你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问题想办法加以解决这里老师也收集了几个问题,你们能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加以解决吗?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根拔河绳长12() 小冬肩宽30()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 一本数学书厚8() 北京到温州之间相距2510() 杭州到温州之间相距367() 学校到温州动物园相距12() (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千米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对比,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2、在○里填上“〉”、“〈”、或“=”号 (1)5千米○678米;(2)28毫米○6厘米; (3)100分米○10米(4)6分米○485毫米 3、有A、B、C、D四种物体,它们的长度分别如下那么最长的一种物体是() A、680毫米B、4分米C、2米D、216厘米 (安排这道题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基础上,会进行单位换算,并比较大小又通过选择合适的数量,建立实际长度的观念 4、你能说出一些具体例子吗? (1)约6分米长的物体(举出5个例子) (2)用千米作单位最合适(举出5个例子) (在熟练认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应用题,并能联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易错清单(三)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易错清单(十一)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 观察物体(1)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第2课时 直角的认识及画法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易错清单(二)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时 千米的认识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第1课时 角的认识及画法)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 数量关系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时 解决问题(3)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易错清单(一)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易错清单(九)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第2课时 认识线段、射线、直线(2)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 数与运算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 解决问题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第3课时 锐角、钝角的认识法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曹冲称象的故事第1课时 认识质量单位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常见的量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第1课时 认识线段、射线、直线(1)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3第2课时 解决问题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