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通关历年考试题(详细参考解析).docx
15页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1、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是对史前时期的一次推论,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B.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C.劳动在从猿向人转变过程中起着决定性因素D.北京人的外貌全是靠我们的想象和猜测2、 许多游客去陕西西游玩时,都要去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要去的是( )A.大禹陵B.黄帝陵C.秦始皇陵D.中山陵3、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空缺处应该补全的内容是“夏传子, ;四百载,迁夏社; ,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 ;五霸强,七雄出;”①汤伐夏 ②家天下 ③终战国 ④周武王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4、 如图,殷墟中出土的牛骨刻辞上有关于商王武丁的卜问、乘车狩猎等160多个文字的记载;这种了解商代历史最直接、最重要的文字被称为( ) A.金文B.小篆C.甲骨文D.刻画符号5、 2019年06月14日国家博物馆《丝路孔道——甘肃文物菁华展》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的人形彩陶罐(图一)引发观众极大关注;人形彩陶罐,双手插兜,酷不堪言,一副西北爷们的架势,真man,它也成为四坝文化的形象代言人;你知道早在几千年前,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如图二所示精美的彩陶;他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6、 《道德经》中记载:“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以下和这一思想一致的是( )A.墨守成规B.依法治国C.有教无类D.塞翁失马7、 秦朝的时候,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A.蚁鼻钱B.刀币C.铲形币D.圆形方孔半两钱8、 生活在秦朝的官吏,不可能经历的史实是( )A.带兵参加楚汉战争B.由皇帝直接任命为县令C.征发人力开凿灵渠D.征调人力统一车辆形制9、 《汉书》描述西汉初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改变这一情形,汉初统治者实行( )A.严刑峻法、横征暴敛B.轻徭薄赋、休养生息C.分封诸侯、郡国并行D.修筑长城、开拓交通10、 历史上的五铢钱流通于( )A.秦朝B.春秋战国C.夏朝D.西汉11、 小明在学习完一节历史课后,制作了如下知识线索图,据此判断,小明学习的内容是A.秦统一中国B.秦朝的灭亡C.西汉的建立和发展D.东汉的兴衰12、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C.黄巢起义D.金田起义13、 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这场战役是( )A.淝水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巨鹿之战14、 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这反映了A.西晋已建立民主政权B.司马睿与王导关系融洽C.南北大贵族实力雄厚D.西晋的统治者爱惜人才15、 有学者统计,北朝正史记载的男女双方均有姓名可考的族际通婚共21起,仅北魏一朝就有121起,其中鲜卑族与汉族通婚占绝大多数;这一现象A.说明鲜卑族已完全汉化B.促使北魏统一了北方C.加快了民族交融的进程D.消除了民族间的隔阂16、 据《齐民要术》所载北魏时期的86个谷类品种中,有不少已经具有“耐旱”、“免虫”、“耐风”和“耐水”等特点,还培育出了“早熟”或“晚熟”品种;这说明了当时( )A.气候寒冷干旱无法培育新品种B.北方农业生产水平已超过南方C.农作物培育技术达到较高水平D.普遍推广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17、 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实施这两项措施的共同作用是A.强化了郡县制B.繁荣思想文化C.扩大地方权力D.巩固大一统18、 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从根本意义上说,牛耕的使用意义在于( )A.促进农业深耕细作B.为开发山林创造条件C.促进社会转型D.扩大了耕地面积19、 请根据“有审美意识”“距今3万年”“北京山顶洞”等信息,判断出这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20、 最符合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从东汉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B.从前秦统一北方到北朝民族大交融C.从东晋十六国对峙到南朝政权先后更迭D.从魏晋南北朝政权分立到隋朝统一中国二、综合题2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语:齐语》载,管仲说,美金(青例)用来铸武器,恶金(铁)用来铸农具,足见春秋初期冶炼技术的发展;孔子弟子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力士名牛子耕、耕与牛相连,说明东周时耕作法的进步;——摘编自范文澜、蔡美彪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秦王政后来能够统一全中国,成为始皇帝,追根溯源,与商鞅变法的成功关系极大;此外,秦代实行的许多制度是在商换变法时创建的,两者的前后源流关系清晰可见;——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第1卷》材料三:汉初统治者认识到,在当时只有改变秦的暴政,实行轻徭薄赋慎刑,才能缓和农民的反抗,巩固自己的统治,——邱树森 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完成下列要求:〔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秦“统一全中国”与商鞅变法有何关系?结合所学,请举一例说明材料二中“秦代实行的许多制度是在商鞅变法时创建的”的观点.〔3〕据材料三,说明汉初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缓和农民的反抗”?〔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22、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看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材料二: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中国历史上的各次民族交融其实就是各少数民族逐步汉化,成为新的意义上的汉人的过程,而其本身的文化又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了原先的汉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民族大交融的高潮时期,对后来隋唐建立具有推动作用;大规模的民族交融使得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这种交融才是中华民族文化不断发展的根源;——摘编自《多元一体:当代中国的历史解说》〔1〕材料一中,秦王朝在“地理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指的是什么?汉武帝时代的“精神空间”整合与凝聚又指的是什么?(史论结合进行说明)〔2〕魏晋南北朝时期哪一历史现象与材料二相符?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历史现象的影响?〔3〕请你为以上三则材料确定一个适当的历史主题;23、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下述问题:〔1〕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的势力采取了什么办法?建立了负责监视地方的什么制度?〔2〕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和改造,提出了什么主张?从此以后儒家学说在中国取得了怎样的地位?〔3〕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的建立者分别是?〔4〕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该书的作者是?24、 七年级同学在学习完先秦历史之后,开展了一次主题为“中华文明,光芒四射”的擂台赛,分为农耕篇、艺术篇、大变革篇、科技文化篇四个模块来进行考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模块一 农耕篇〔1〕发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请你写出这两大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模块二 文化篇〔2〕图1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被称为什么?图2中秦朝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的字体被称为什么?模块三 大变革篇〔3〕“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哪国的谁的主张?模块四 思想篇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请结合所学完成下表; 派别人物时期主要思想儒家孔子春秋后期“仁”;“以德治国”①战国时期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②.老子春秋后期顺应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庄子战国时期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墨家墨子战国时期兼爱,非攻;提倡节俭法家③战国时期法治;提出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兵家孙武春秋末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4〕将表格中缺失的①②③补充完整;25、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人们常常把秦始皇和汉武帝相提并论,对二者的评价也众说纷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始皇千秋功过历代都有评说;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朝时有人称赞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人和晋朝人对秦始皇的评价;材料二 史书上关于“汉武帝”有如下记载:如武帝……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汉书》(汉武帝)穷奢极欲,……内侈(chi)宫室,……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