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薪炭vs煤炭明清北京燃料供销系统研究.doc
18页北京大学 政学者论文集(2002) 薪炭VS煤炭:明清北京燃料供销系统研究148薪炭 VS煤炭:明清北京燃料供销系统研究Firewood VS Coal:Beijing’s Fuel Supplying and Consuming System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历史系 99级 邢丽咏摘要北京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有着十分庞杂的消费人口,而燃料系统作为市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城市系统,也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的一大问题本文试图从历史、地理、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多个角度,利用实录、方志、碑刻和契约文书等原始资料,对明清北京地区的燃料系统做一番深入的审视从一个完整的供销系统,即其各个组成环节:生产者、流通者、消费者及其管理者做一一论述,以求得明清北京地区燃料系统的概貌AbstractBeijing is the political, economical and cultural center of China. Having been the capital for over 800 years, she has a large miscellaneous consuming population. The supplying and consuming system of fuel is not only one of the most indispensable living systems of Beijing inhabitants, but also has a very important relationship to people’s daily life. This treatise selects the Beijing region from the Ming to Qing Dynasty as a model. Its destination is to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fuel system by means of taking advantage of some first-hand materials and also from a whole new perspective which involves many fields such as history, geography, economy, ecology and etc.. The complete supplying and consuming system will be divided into a few parts: the manufacturer, the circulator, the consumer, and the administrator. Each part will be discussed and then could provide us a general picture of the fuel supplying and consuming system in Beijng during the Ming-Qing times. 北京大学 政学者论文集(2002) 薪炭VS煤炭:明清北京燃料供销系统研究149一, 明清北京地区的燃料生产能源的合理利用,是当今世界是关注的焦点。
北京作为现今我国的首都,又作为中国有数千年历史的古都之一在中国传统时代,燃料,主要包括煤炭、柴炭、薪炭等,是其最主要的动力能源在本文中将其概括为两大类:一是从原始社会即开始使用的植物性能源燃料——薪炭;二是从封建社会中期才开始广泛使用的矿物性能源——煤炭在能源的开发和生产方面,北京可以说是一个特例因为在世界各国首都中,像北京拥有可供人民生活之需的燃料——特别是煤炭资源是不多见的自元朝定都以来,北京就开始在中国历史上拥有了独特的地位,而在明清时代,它更是达到了中国传统时代中的极盛时期作为五朝帝都,京西煤炭与江南之粮、西北之水,共同成为维系北京作为都城的重要物质基础时至今日,煤炭仍是北京的主要能源之一一) 燃料的生产区域1. 煤炭的生产区域在北京地区煤炭的开采方面,一直就有“发轫于辽金以前,滥觞于元明之后,榷税于清中业”的说法据现有的确凿的考古资料显示,北京的煤炭早在辽代就已开采证据有二:其一是,1975 年,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在门头沟龙泉务的辽代瓷窑遗址中,就发现了不少的煤渣, “遗址堆积厚 0.8 至 1.7 米,内部遗存大量残碎片、窑具和烧土、煤渣” ,表明当时煤是作为烧瓷燃料 ①;其二是,1992 年 11 月 25 日,在永定中学建筑工地发掘了一批文物,经市文物局鉴定为辽代墓葬,随葬的陶器周围发现了大量煤炭颗粒,并有明显燃烧过的痕迹 ①。
因而可以证明,北京地区开发煤炭至迟也不晚于辽代宋元之际,战争颇仍,经济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元初的煤炭生产有所退步但当全国统一之后,煤业又有所恢复和发展最兴盛的就属大都,即北京地区附近的西山地区据《元统一志》记载, “石炭煤,出宛平县西四十五里大谷山,有黑煤三十余洞,又西南五十里桃花沟,有白煤十余洞;水和炭,出宛平县西北二百里斋堂村,有炭窑一所;画眉石,有洞,在宛平县西北二百里斋堂村,有炭窑一所 ”①这些关于煤窑数的记载,主要指官办的煤窑,而民间所开的煤窑是难以尽记的西山有的寺院也开办煤窑,如大庆寺开办的煤窑,不但供自己消费,还出售多余的部分 ①明初北京城的煤炭产地基本没有变化, 《图经志书》与《元统一志》有类似记载,并谈到大峪山之黑煤“士人恒采取为业,……其用胜于燃薪,人赖利焉” ① 明代中叶,煤炭开采的范围十分广泛,主要产煤区几乎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由于京师煤炭市场的需要,加上朝廷一直予以注意,所以北京的西山地区已发展为明代最著名的煤炭产地像浑河、大峪、门头沟、戒台寺附近、居庸关等处煤窑就很不少明末因西山一带煤窑数多,设立了大批的“煤税监” ,泰昌元年撤回大批税监后,仍留有黄树园、镜儿窑等税监。
另外,宛平西北二百里的黄岭也成了水火炭产地 ① 同时,煤在明朝时也已为地方志收录在宛平、房山两县的土产一项之中 ①,则可见它地位的上升清代北京城的燃煤仍主要出自西山,但这时的西山并非宛平县之小西山,而是指弥亘宛平、房山二县的大西山了京西煤矿的开发则进入了鼎盛发展阶北京大学 政学者论文集(2002) 薪炭VS煤炭:明清北京燃料供销系统研究150段清初这两县每年的煤炭产量,虽有过几次起落,但一直是历久不衰,基本保证了京城的煤炭供应,时人称“西山煤为京师之至宝,取之不竭,最为便利”①使得“都城百万家烟火之煤取足于此 ”,玉泉山因此也不再烧木炭了 ①此外,乾隆四年直隶提督永常奏称“京城内外人烟繁庶甲于天下,惟赖西山之煤,取用不穷” ,乾隆五年大学士赵国麟也奏称“京师百万户皆仰给西山之煤,数百年于兹,未尝有匮乏之虞” ①除西山地区以外,清朝时期怀柔一带也出产煤炭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08 年) ,密云县副都统都尔嘉就奏请开采怀柔县煤炭,当时那里尚有“出煤踪迹” ①然而,另一方面,尽管煤炭的开采和使用在总量上都逐步上升,但由于人口的压力,兼同柴薪资源日渐短缺,北京城内及城郊地区的燃料还是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煤炭价格日高,据推算,在乾隆二十七、八年间,北京地区一升米与一斤煤的比价是 1:0.8。
当时的清政府为稳定煤价,安定民生,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 1693 年) 、乾隆二十六年(公元 1761 年) 、乾隆四十六年(公元 1781 年) ,嘉庆六年(公元 1801 年) ,在官府的组织和推动之下,都曾出现过的大规模性勘找、开采煤炭和恢复旧煤窑的局面,其原因就是“煤价渐为昂贵” ① 举例言之,房山县在元代尚未采煤,乾隆二十八年则已有煤窑 196 座,废弃外采煤者有 123 座, “一窑煤旺者日可出四五千斤,少亦一二千斤” ①如果按较低的估计,以平均日产 2000 斤计,则仅房山一县可日产煤 120 余吨,年产煤 4.5 万吨左右北京大学 政学者论文集(2002) 薪炭VS煤炭:明清北京燃料供销系统研究151表 1:乾隆二十七年(公元 1762 年)北京附近地区煤窑数统计:旧有煤窑数 废闭煤窑数 停止未开煤窑数 在采煤窑数近京西山 80 70 30 16宛平县 450 330 117房山县 220 50 80 140合计 750 120 440 273资料来源:引自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中华书局, 1962 年版。
表 2:嘉庆六年(公元 1801 年)北京附近地区煤窑数统计:旧有煤窑数 废闭煤窑数 停止未开煤窑数 在采煤窑数近京西山 80 23 50 7宛平县 424 132 224 68房山县 274 21 143 110合计 778 176 417 185资料来源:根据嘉庆六年五月二十三日直隶总督姜晟奏折编制,引自《中国古代煤炭开发史》,煤炭工业出版社,1986 年嘉庆六年,由于京城煤价昂贵,诏令步军统领衙门会同顺天府尹、直隶总督招商开采煤炭,经查合计正在开挖的煤窑达 185 座,以平均日产 2000 斤计,则可日产煤 185 吨,年产煤达 6.75 万吨左右,比乾隆时的产量又有所提高此外,煤炭又是一次性能源,即为非可再生的能源,因而随着开采量的大幅上升所导致的煤炭资源减少或是枯竭,亦或是随需求量的增加、从事煤业获利的驱使等多种原因,主要产煤之地也易于变迁就宛平县来看,明代煤出大峪山和桃花沟,清嘉庆年间则称“宛平西山有门头沟,京城所用之煤,皆产于此煤窑二百余所,……” ①,几乎占宛平全县煤窑数的一半。
清末光绪年间,北京城所需煤炭仍主要产于大西山一带,其中宛平有煤窑 99 座,房山有煤窑16 座在开采 ①,估计年产煤可达 4 万吨以上此外,清代顺天府昌平州、怀柔也有煤炭生产, 《昌平州志》称“出河西者为佳” ①乾隆四十五年奏准开采怀柔县北境的煤矿 ①综上所述,明清北京地区的煤炭作为燃料的供给主要出自宛平、房山二县,清代乾隆后期,虽然宣化、热河二府的煤炭资源也得到了开发,但其煤炭并未供京城的消费 ①,而多数则是供给了当地百姓2.薪炭的生产区域明清时期北京城的柴薪、木炭生产区域较煤炭产区广得多,但也都在京畿北京大学 政学者论文集(2002) 薪炭VS煤炭:明清北京燃料供销系统研究152地区,特别是北京城西部和北部的山区宛平、大兴二县为京城附郭,据《宛署杂记》载,明末城中如会试、祭祀等许多活动所需柴炭都出自于此特别是宛平境内许多山,如西山不仅是重要的煤产地,也是重要的柴薪产地明代有关西山的诗文中也多樵采记载,如“深谷仍迷野客樵” 、 “林藏王气樵人识” ①等同时,玉泉山直到清初尚是一处重要的烧制木炭的场所,据县志记载, “无烟柴”是其特产 ①。
房山县毗邻宛平,也属大西山境内,也是北京城的重要薪柴产地,明正统年间每年有采柴夫 300 多人专门为京城采办薪柴 21昌平州在北京城北,是明代宫廷所用“马口柴”的产地,该柴“长三四尺,净白无黑点,两端刻两口” 22据州志记载,其北部山区所产木柴木炭有栎柴、柳柴、稻草柴、茅草柴、乌炭、白炭、山炭、柳炭、疙瘩炭等名 23昌平州东为顺义县,顺义县南为通州,这两个州县在明宣德、正统年间设有专官负责“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