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22页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小题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自源文字(指由记录本民族语言而创制的文字系统)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是汉字的萌芽阶段,甲骨文将“图符”改造整合而成最早的文字系统,随后商周金文、战国文字、秦代小篆这些古文字,其构形基本上是“图绘式”的,大部分构形能与单字(词)所指的事物形态相联系,而构形所用的“线”,是为“图绘”而设的,故而粗细均匀由图绘意识而形成的文字审美标准,亦以整齐、均衡、图案化为旨趣到了秦汉之际,隶书的出现使汉字由“线条”走向“笔划”,由象形性转向符号性,“图绘意识”逐渐转变为“书写意识”书写的感觉逐渐培养出一种新的审美习惯,人们不再在意“图绘”的完美,而留意于“笔划”带来的点、线、面的变化,体验着“书写”带来的轻重疾徐的节奏动感之美当然,构形之美仍然是被关注的重要成分,只是从具象转向了抽象汉字的抽象化第一次让书写有了写“意”的可能性,可以摆脱文字交际的负担而具有了抒情、审美的功能笔划、笔顺带来的是与书法息息相关的笔法、笔势,这是书法艺术形成的基础。
由篆到隶的古、今文字转变时期,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孕育期隶书是对篆书的简化、解散和“放纵”;篆书相对于隶书乃有构形的严谨和图案化汉字发展到汉末魏晋,各种字体都已形成,加上大量的书写实践,汉字能够提供给书法艺术的造型元素已经相当丰富了,动、静各体均有然而,将书法艺术推向更深更高一步的,是出于两个因素:一是纸的大量应用原来书契之材料,以竹、木、帛为主,帛物希价昂不易普及,竹木虽取之便宜,但因要成“册”(策),故必须成狭长之“简”,在简策上书字,必受形制局限而笔划不得伸展,帛受之影响也常常划以竖格或直接写成扁方之字,马王堆汉墓帛书可为证此时,隶、章草之“笔划”已形成,在少数面积较大的“牍”上已可见放逸之笔,但终不自由东汉至魏晋,制纸技术渐趋进步,当时一般官吏和民间已大量使用没有纸,书写时“纵横驰骋”是不可想象的及至晋人之行草书札传世,都折射了纸的运用对于“书写”的进一步解放并藉此扩展了书法抒情达意的功能二是汉末魏晋,连年战争,世道混乱,人常有朝不保夕之感,即使门阀士族亦有生命短促之叹汉代空前兴盛丰硕的哲学、艺术成就的继承者——魏晋士人,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中常常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事实上,当时文人已经领略到生命就是一个时间段中对于“存在”的体验,所以,魏晋时凡文章、辞赋、诗歌,多有深沉幽旷之意,悲凉浩荡之气。
书写”乃文人日常之行为敏锐的、具有艺术气质的文人,能从“书写”中领略到生命的律动与稍纵即逝,视每个字、每一笔划为生命与情感状态的记录这种“书写”能够精微地将隐秘的心理活动忠实地记录下来,甚乎绘画与诗歌无疑,这正是书法作为“艺术”的真正价值书法其实没有“古、今”,书法即为最“现代”的艺术;反之,以因袭为能事,书法只是过去的艺术、死亡的艺术真正的书法艺术,在于以书法直抒胸臆、致力于艺术表现的观念和实践节选自任平《书法:写意抒情方称美》)14.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至今使用的汉字是记录本民族语言而创制的自源文字,经历了一个从线条式的图绘到笔划式的书写的漫长的发展过程B. 从具有严谨构形和图案化的篆书向相对简化、解放和“放纵”的隶书的转变,已开始孕育具有抒情审美功能的中国书法艺术C. 商周金文、战国文字以及秦代小篆的审美标准是整齐、均衡、图案化,其文字图绘线条构形都与文字所表示的实物形态相关联D. 由线条走向笔划的最早汉字是隶书,此时,人们留意笔划带来的点、线、面的变化,感受书写过程中带来的节奏动态之美1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汉字抽象化让书写具有了写“意”的可能,摆脱了汉字交际的负担而具有了抒情和审美的特征。
B. 书写意识形成之后,书写的感觉逐渐培养出一种新的审美习惯,但人们仍十分关注汉字由具象转向抽象的构形之美C. 魏晋作品大多有深沉幽旷之意,悲凉浩荡之气,因为当时文人已领略到生命就是一个时间段中对于“存在”的体验D. 书法没有古今之分,只要致力于书法艺术表现的理念和实践,重视以书法直抒胸臆,就达到了真正的书法艺术的境地参考答案:14. C 15. D1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C项,“都与文字所表示的实物形态相关联”错误,文中说“大部分构形能与单字(词)所指的事物形态相联系”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D项,“只要……就”过于绝对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雾中偶记茅盾①前两天天气奇寒,似乎天要变了,果然昨夜就刮起大风来,窗上糊的纸被老鼠钻成一个洞,呜呜地吹起哨子,——像是什么呢?我说不出。
从破洞里来的风,特别尖利,坐在那里觉得格外冷,想拿一张报纸去堵住,忽然看见爱伦堡那篇“报告”——《巴黎沦陷的前后》,便想起白天在报上看见说,巴黎的老百姓正在受冻挨饿,情形是十分严重的话这使我顿然记起,现在是正当所谓“三九”,北方不知冷的怎样了,还穿着单衣的战士们大概正在风雪中和敌人搏斗,便是江南罢,该也有霜有冰乃至有雪在广大的国土上,受冻挨饿的老百姓,没有棉衣吃黑豆的战士,那种英勇和悲壮,到底我们知道了几分之几?中华民族是在咆哮了,然而中国似乎依然是“无声的中国”——从某一方面看不过这里重庆是“温暖”的,不见枯草,芭蕉还是那样绿,而且绿的太惨!而且是在雾季,被人“祝福”的雾是会迷蒙了一切,美的,丑的,荒淫无耻的,以及严肃的工作……在雾季,重庆是活跃的,因为轰炸的威胁少了,是活动的万花筒:奸商、小偷、大盗、汉奸,狞笑、恶眼、悲愤、无耻、奇冤,一切,而且还有沉默原名《鞭》的五幕剧,以《雾重庆》的名称在雾重庆上演;想起这改题的名字似乎本来打算和《夜上海》凑成一副对联,总觉得带点生意眼,然而现在看来,“雾重庆”这三个字,当真不坏尤其在今年!可歌可泣的事太多了剧中那位诗人,最初引起了我的回忆,——他像一个朋友。
到底像谁呢?说不上来不过这位朋友的声音笑貌却缠住了我的回忆我不知他现在在哪里?平安不?一个月前是知道的,不过,今天,鬼晓得,罪恶的黑手有时而且时时会攫去我们的善良的人的我又不知道和他在一处的另外几个朋友现在又在哪里了,也平安不?于是我又想起了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鲁迅先生说过那样意思的话:血的淤积,青年的血,使他窒息,于无奈何之际,他从血的淤积中挖一个小孔,喘一口气这几年来,青年的血大多了,敌人给流的,自己给流的;我们兴奋,为了光荣的血,但也窒息,为了不光荣的没有代价的血而且给喘一口气的小孔也几乎挖不出回忆有时是残忍的,健忘有时是一宗法宝有一位历史家批评最后的皮尔朋王朝②说:他们什么也没有忘记,但什么也没有学得为了学得,回忆有时是必要,健忘有时是不该没有出息的人永远不会学得教训,然而历史是无情的中华民族解放的斗争,不可免的将是长期而矛盾而且残酷,但历史还是依照它的法则向前最后胜利一定要来,而且是我们的让理性上前,让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让死难的人们灵魂得到安息据说今后六十日至九十日,将是最严重的时期(美国陆长斯汀生之言);希特勒的春季攻势!敌人的南进,都将于此时期内爆发罢?而且那雾季不也完了么?但是敌人南进,同时也不会放松对我们的攻势的!幻想家们呵,不要打如意算盘!被敌人的烟幕迷糊了心窍的人们也该清醒一下,事情不会那么简单。
夜是很深了罢?你看鼠子这样猖獗,竟在你面前公然踱方步我开窗透点新鲜空气,茫茫一起,雾是更加浓了罢?已经不辨皂白然而不一定坏浓雾之后,朗天化日也跟着来祝福可敬的朋友们,血不会是永远没有代价的!民族解放的斗争,不达目的不止,还有成千成万的战士们还没有死呢!1941年2月16日夜 (有删改)【注】①1940年10月,茅盾从延安到达重庆,从事抗日文化宣传工作1941年1月4日,爆发了皖南事变②皮尔朋王朝,今译成波旁王朝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的环境描写,表现寒冬恶劣严酷的气候,为下文表现中国百姓困难的生活、中华民族正在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作铺垫B. 作者笔下“无声的中国”、“重庆是‘温暖’的”、“被人‘祝福’的雾”等词语是用反语的修辞,对某些中国人的麻木不仁进行了批评和讽刺C. 本文有多处引用,既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也方便引发议论抒情如引用历史家批评波旁王朝的话就在表明我们应该总结历史教训,并坚定必胜的信心D. 本文作者的思路非常开阔,记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雾'“夜”、“鼠”等形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味5. 作者写到剧中的那位诗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想起鲁迅先生的话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 这篇散文的结尾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4. B 5. 那位诗人应该是与作者志同道合的,有觉悟的、进步的爱国知识分子引用鲁迅的话是在批评国民党政府发动皖南事变,同室操戈,使许多的革命青年血白白地流淌,这种没有代价的无谓的牺牲,让作者感到压抑和愤怒 6. ①敌人依然很猖獗,斗争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②国民党政府的政策模糊不淸,使得的局面更加复杂③坚信中华民族的解放斗争一定会坚持到底,并赢得最终的胜利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把握小说的主题,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B项,“对某些中国人的麻木不仁进行了批评和讽刺”错,是对作者思想情感的误判这些词语主要是讽刺国民党政府的故选B项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此处主要是分析文中的形象和情节作用,即有形象而体现的作者的情感形象注意根据文中的相关叙述分析,作用注意结合上下文分析根据文中的“他像一个朋友”“不过,今天,鬼晓得,罪恶的黑手有时而且时时会攫去我们的善良的人的”和后面《为了忘却的纪念》的相关叙述,可指是“与作者志同道合的,有觉悟的、进步的爱国知识分子”;想起鲁迅的话的作用要通过内容“这几年来,青年的血大多了,敌人给流的,自己给流的”“我们兴奋,为了光荣的血,但也室息,为了不光荣的没有代价的血。
而且给喘一口气的小孔也几乎挖不出”和注释中“皖南事变”分析,主要是“批评国民党政府发动皖南事交,使许多的革命青年血白白地流尚这种没有代价的无谓的牺牲,让作者感到压抑和愤怒”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此处要求分析文章的结尾的含义,散文的结尾一般和文章的主旨相关,可结合主旨和文段中的句子“鼠子这样猖獗”“雾是更加浓了罢”“朗天化日也跟着来”“不达目的不止,还有成千成万的战士们还没有死呢”分析,“敌人依然很猖獗”“局面更加复杂”“坚信中华民族的解放斗争一定会坚持到底,并赢得最终的胜利”的含义点睛】分析语句的含义,注意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然后还要考虑语句的位置,在文章的开头应该是统领全文、莫定情感基调、引起下文和阅读兴趣、照应标题,文章的结尾应该是升华主旨、照应标题和开头等,文中的中间是承上启下等作用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主要是文章的线索或与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关3. 阅读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