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3例视力异常儿童屈光状态分析.docx
4页273例视力异常儿童屈光状态分析 摘要目标了解当地区3~7岁儿童视力异常及屈光状态,为当地区儿童视力不良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查视力,裸眼视力<1.0为视力低常,给1%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结果远视眼494眼占90.48%;各类散光324眼占59.34%;近视眼52眼占9.52%;屈光不正程度以轻度为主,占68.68%结论3~7岁儿童视力异常者以远视为主,伴随年纪增加散光逐步降低应重视儿童时期远视和散光引发的视力低下,凡屈光度≥+2.50D或散光≥1.50D和混合性散光的患儿,均应配戴眼镜,以期提升视力和双眼视功效的建立关键词儿童视力异常屈光不正为探讨3~7岁儿童及屈光不正的状态,我们对本院门诊2021年12月至2021年12月视力异常患儿散瞳验光的3~7岁273例546眼的屈光不正进行统计分析,报道以下1临床资料1.1对象2021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含有完整病历统计,裸眼视力<1.0的3~7岁儿童273例(546眼),男107例,女166例1.2方法对全部患儿进行视力、眼位、裂隙灯和眼底检验,排除器质性病变用1%阿托品眼膏涂眼,每日3次,连续3天后检影验光。
屈光度以检影结果为准1.3评定标准0.25DS~+0.50DS为正视眼,≤3D为轻度屈光不正,3.25D~6D为中度屈光不正,≥6.25D为高度屈光不正柱镜按等效球镜屈光度值计算,混合性散光另计2结果2.1屈光不正的类型见表1以远视居首位(90.48%),其中远视散光较多(53.23%),远视和近视之比为9.5∶1;各类散光324眼(59.34%)表1屈光不正的类型眼(%)2.2屈光不正的程度见表2屈光不正均以轻度为主,占68.68%,男女孩百分比相当,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2屈光不正程度眼(%)3讨论通常认为人眼的屈光状态在新生儿几乎全部为远视眼,并有一定程度的顺规散光,其屈光状态分布范围较宽,伴随眼球的生长发育,远视眼及散光程度逐步降低,屈光变异逐步降低而向正视发展,这一改变称为“正视化过程”屈光不正的类型:3~7岁儿童以远视眼为主,符合眼屈光状态和年纪的关系本组资料还显示,3~7岁儿童散光患儿占59.34%,应该强调,在学龄前期,远视和散光是形成弱视的关键原因,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在规范中指出:远视≥3.00D、散光≥2.00D可发生弱视;王利华等报道,可形成弱视的最小球镜值为+2.50D,最小柱镜值为+1.50D;王莺等认为儿童散光不论远视、近视、混合均易形成弱视。
6岁前是视觉发育的敏感期,此期如遇不良原因的影响,会妨碍视力和双眼视功效的正常发育,故应重视学龄前期中高度远视及散光引发的视力低下,立即配戴眼镜,主动诊疗,以利于视力的提升和双眼视功效的建立屈光不正的程度:屈光不正以轻度为主,3~7岁幼儿远视患病率伴随年纪的增加而下降,近视和混合散光的患病率伴随年纪的增加而上升婴幼儿的屈光状态是远视→正视→近视的发展过程,婴儿远视眼是生理性的,伴随婴儿身体的发育,人眼应该是正视或靠近正视所以,临床上矫正幼儿屈光不正时,在确保最好视力的前提下,应合适降低屈光不正度数,以利儿童生理性屈光不正度数的逐年减退近视的发生,和长时间近距离的用眼和电视电脑的普及应用相关,长时间看电视、上、打游戏可使视力降低,促进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应引发家长和老师的重视参考文件[1]徐广第.眼科屈光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21:5052.[2]中国卫生部.儿童弱视防治技术服务规范.斜视和小儿眼科杂志,1994,2:4951.[3]王利华,于秀敏,刘丽萍,等.山东省10317名学龄前儿童弱视现实状况调查及疗效评价.斜视和小儿眼科杂志,1996,4(3):123.[4]王莺,闵云花,戴秋白,等.儿童屈光不正中散光情况临床分析.国际眼科杂志,2021,6(4):921.[5]申长礼,王兵,蒋丽琴.3~5岁儿童屈光度改变动态观察.实用眼科杂志,2021,21(4):292.[6]孙志和,罗肇文,梁强,等.海岛小学生屈光状态的调查.实用眼科杂志,2021,23(8):78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