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心理学中的微观空间行为.doc
4页环境心理学中的微观空间行为姓名: 学 号: 成 绩摘要:主要研究环境心理学中的微观空间行为,从微观空间的限定、影响因素和特征三方面进行讨论,最后以实例分析的形式探讨微观空间设计对建筑与环境中的公共空间设计的意义关键词:微观空间行为;微观空间设计;小群生态;公共空间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行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环境和心理的相互关系,即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其社会-环境 (尤其是物理环境)各方面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环境心理学又称为环境行为学,即是把人类的行为(包括经验、行动 )与其相应的环境 包括物质的、社会的和文化的)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结合起来分析的学科环境心理学的重点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与城市、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人在环境中的行为可以从三个空间层次上考虑:微观空间行为、中观空间行为和宏观空间行为微观空间也可以理解为个人空间,指机体占有的围绕自己身体周围的一个无形空间个人空间可以扩大为一个领域单元,如一间私密性的房间、一个座椅、一张办公桌的周围等等。
中观空间行为指的是比个人空间范围更大的空间,可能是个人的,更多情况下是群组的,小集体的,属于家庭基地或邻里的的空间范围在此领域内大部分时间用于食宿等日常生活宏观空间行为的范围更大于中观空间行为,指机体离家外出活动的最大范围,属于公共空间在微观、中观、宏观三种空间层次中,微观空间是最个性化的,与人有最直接密切的关系从建筑学的角度,微观空间的设计直接的影响到人的具体行为比如公园里的座位设置方式,就直接决定行人是否愿意停留休憩所以了解人的微观空间行为模式,对建筑师有重大的意义 1微观空间的限定 人们乘公共汽车,不拥挤时总是愿意找单个的空位就座,如果人很多的时候,即使不可避免有身体接触,各人的面部方向也总是错开的避免视线接触或直视这些情况说明每个人(包括动物)潜意识中都在积极防卫着自己的身体与个人空间在人与人直接交流的时候,Argyle认为,个人空间是把两个人之间的交流维持在最佳水平上的一种机制,其中相互之间的距离与目光接触是互补的变量 1966年, Hall在他的《Hidden Dimension》(隐藏的空间)一书中介绍美国社会里白人中产阶级的个人空间的习性标准书中把关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研究称为接近学(proximics)。
Hall肯定了目光接触的重要性,还指出可能也受听觉、嗅觉、动觉等方面的干扰他把这种人与人之间保持的距离概括地分为四类: 1.1亲密的距离(intimate distance)处在紧密距离时,个人空间受到干扰,只有双方同意才能如此,很大程度上有身体间的接触,视线是模糊的,声音细小,能感觉到对方的呼吸和气味等 1.2个人空间的距离(personal distance)个人空间的距离指近到45cm~76cm,是得以最好地欣赏对方面部细节与细微表情的距离,也是两个人之间的交流的最佳距离;远到 76cm~122cm时,即达到个人空间之边缘,相互之间有一臂之隔,说话声音适度,不能闻到对方的气味 1.3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e)社交距离指近到 122cm~214cm,接触双方均不扰乱对方的个人空间,能看到对方身体的大部分,这往往是人们在一起工作、社交时保持的距离更正规些的社交距离认为是 214cm~366cm,对方全身都能看见,面部细节被忽略,说话声音较大 1.4公共距离(public distance)公共距离指近到 366cm~762cm,此时交往不属于私人间的,对人体的细节看不太清楚,这个距离在动物界相当与可以逃跑的距离。
2必须明确的是,这些微观空间的界定只限于针对北美社会中的白人中产阶级而言微观空间的影响因素微观空间的界定受到个人空间的大小影响,而个人空间的大小又受到文化、个性、种族、年龄、性别、双方的关系、相互接触的方式、社会影响、个人心理状况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比如,在文化和种族方面,据 Hall的研究表明:阿拉伯人的个人空间最小,见面时说话声音不大,还可能会触摸对方,这样的结果是阿拉伯人比美国人更能忍受拥挤妇女的个人空间比男性略小一些,一般认为小孩的个人空间较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增长社会地位也会对个人空间有影响,有地位的人通常都扩大自己的个人空间,比如古代的帝王出行时,庶民要回避大臣要低头,不能与他有目光接触动物与其同类间保持的距离也反映他在动物社会中的地位 3公共空间中的微观空间设计在公共空间中,人类既需要私密性也需要相互间接触交往,对每个人来说既要有能够退避到保证私密性的小空间,又要有与别人接触交流的机会,我们所做的公共空间中的具体小品设计要创造条件求得两者间的平衡,满足人私密性和公共性两方面的需要 4人在公共空间中的微观行为特征一般来说人们聚集在一个公共空间中,大部分人都是三三两两、三五成群地交谈,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中所谓的“小群生态”。
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无论是广场、街道、绿地、门厅、直至一些交通空间如过道等,如果空间设计符合这种小群生态的特点,空间模式就能与人们的活动模式较好的结合起来小群在多数情况下是很小的,大部分由 2人组成,超过四个人的很少一般人们进行交谈时都会选择 90度把角或者面对面坐着,这样既有接近也便于目光接触,而且目光的自由度很大,谈话过程中也可避免连续的目光接触在大部分的文化中,瞪着别人看都不是礼貌的行为人愿意在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间中逗留由于人的眼睛长在前面,后背是易受攻击难以防御的方位,所以在公共空间中,人总是愿意选择能带来安全感的房间的角落,或者背对着实墙,或者是一个凹入的小空间在公园里最受欢迎的座位通常都是是那些凹入有矮墙保护的空椅,而不是临街后背空置的座椅同样在餐馆中人们也总是先占满靠墙的火车座这样的特征就造成了小群活动总是从公共空间的边上逐步向中间扩展开来反过来同样也可以说明,没有适合小群生态的微观空间设计,也很有积极的公共空间 5实例评析 例一是某小区宅间绿地,整个范围内只有绿地与步行道路,以及中间一个水池,树木矮小,没有一个座位和人可以停留的地方这肯定不会是一个吸引人流的地方,因为设计者完全没有考虑适合小群生态的景观小品。
例二也是一个小区的宅间绿地,比起例一的宅间绿地要丰富的多,但同样也人烟稀少仅有的一对老人与儿童也并不是走在严格限定的小路上,而是踩在路边的草地上现在国内的景观设计中大部分都是利用道路与绿地的分界线来实现图面中构图的线条,这导致了设计普遍平面化的特点所做的构图人在行走中根本感觉不到,真正需要的适合休憩停留的空间又没有例二中设置一个集中的凉亭和几个散落的小亭子小亭子下的柱墩是明显不适合小群活动的,中间没有桌子,距离上估计有 150cm~200cm达到社交距离,而不是两个人之间的交流的最佳距离 76cm~122cm树下的六边形的环形座椅,虽然有良好的视线,但完全暴露与整个场地的中央,也是违背了小群活动总是从边缘到中间的规律,并且没有设置靠背,处于中间的人会更缺乏安全感 例三是一个大学的室外空间的一角例中的阶梯并没有占满整个边界而是留出了一部分设置了一个座椅这个位置的座椅,人的视野开阔,而且不会与从楼梯下来的人有正面的视线接触,但只要留意就很容易被看到这个座位又位于场地边界的是一个十分合适休憩和等人的场所如果这个空间中与座位垂直的九十度边界的地方也设置几个座椅,增加人停留的机会,这将会是一个很有活力的空间。
结语:环境心理学中的微观空间行为是对人最细微的活动范围内的行为做的研究它直接影响到公共环境中的微观空间设计良好亲切的微观空间设计对提升公共空间的品质有巨大的帮助所以深入了解人的微观空间行为对建筑环境设计有直接的积极的意义参考文献:[1]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2]徐磊青,杨公侠.环境心理学[3] The Hidden Dimension”Edward T. H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