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耕作学--吉林农大.ppt

330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648131
  • 上传时间:2017-08-0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9.12MB
  • / 33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耕 作 学,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 都兴林,,耕作学研究......,第一章 耕作制度引论,第一节 耕作制度的含义与功能第二节 世界农业与中国农业发展第三节 我国耕作制度与可持续农业第四节 耕作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地位,人类自有史以来便以农耕为伴,日出而出,日落而息;追溯人类社会发展史,从原始农业刀耕火种—传统农业施肥、灌水---现代农业机械化,无不显现从经验到科学的时空跨越,从农耕科学化向农耕系统化质的飞跃和演变亦即形成了当今的耕作制度第一节 耕作制度的含义与功能,一、耕作制度的概念与内容 耕作制度(Farming system),也称农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它包括:种植制度与养地制度两部分内容 (一)种植制度(Cropping system) 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它包括四方面内容:,1、作物布局 主要决策种植什么作物、各种多少(面积比例)、种在哪里(区域与具体田块安排)三个问题。

      2、熟制 主要确定作物在土地上于一年内如何安排、是种一茬还是几茬、是否需要某一季不种,即复种与休闲问题 3、种植方式 即种植形式,主要研究一种或几种作物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在田间种植,是单、间作、混作、套作或立体种养(农业动物与植物同田共生)问题 4、轮作与连作 即种植方式的年间安排,主要制定作物一定年限内的种植排序计划,即轮作或连作问题二)养地制度 (System of soil management),是指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资源这一主要要素生产力为内容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包括:土地培肥、土壤耕作、水土保持、农田防护、农田基本建设等二、耕作制度的功能,(一)?建立合理耕作制度 1、产量与需求:通过合理匹配光、温、水、土、生物等自然资源及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社会资源,提高单位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加农业产量、满足社会需求 2、收入: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3、持续发展:科学利用资源,保护改善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耕作制度在农业发展中的功能,两大功能:技术功能与决策管理功能 1、技术功能:是耕作制度与耕作学研究的主体,包括作物因地种植合理布局技术、复种技术、间套作立体种植技术、轮作与连作技术、农牧结合技术、用地与养种相结合技术、单元与区域耕作制度设计与优化技术等该技术功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地区性、多目标性等特点,在生产上的技术指导作用更大2、决策管理功能:对一个单位土地资源利用与种植业结构进行全面安排从耕作制度的战略目标出发,根据当地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作出土地利用布局、作物结构与配置、熟制布局,养地对策以及耕作制度分区布局的优化方案要求统筹兼顾、主次分明,既从当前实际出发,又考虑长远目标的需要第二节 世界农业与中国农业发展,一、世界农业发展历程与趋势 (一)发展历程 世界农业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但现代农业的发展,还是上世纪的事 世界农业的基本历史进程是: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三个阶段尽管某一片土地可以由开荒直接进入高度机械化的现代农业,但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都难以脱离这个基本轨道1、原始农业(10000年前到2700年前,持续7300年)大约形成于新石器时期,利用木器、石器、骨器等最简单工具,进行最原始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没有技术支撑,不知施肥灌水。

      2、传统农业(2700年前到1900年,持续2600年)欧洲始于希腊罗马的奴隶社会时期,我国始于春秋战国或秦汉时期农业进入一个新阶段,开始利用金属农具,使用役畜,农业生产上懂得了施肥灌水补充作物养分的道理,农业逐步由广种薄收向精耕细作迈进属自给自足式经济3、现代农业(1900年到现在) 世界农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现代农业被赋予崭新内容: 第一,生产程序机械化; 第二,生产技术科学化; 第三,科学生产高效化; 第四,产、供、销、加社会化; 第五,农业主体知识化二)发展趋势,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人类健康问题… 产生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替代农业等,在生存环境与发展日益激化的前景下,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必然是,可持续农业(sustainable agriculture).,,各国自然、社会、经济等原因引起1、减少消耗型:经济、科技、资源实力型农业,如: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2、保护环境型:科技先导型农业,如:日本、以色列、荷兰等;3、快速转变型: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等;4、发展滞后型:发展落后的国家,如:非洲国家。

      21世纪世界农业发展呈现多元化格局,1、立体高效型农业; 2、超级型农业; 3、快速型农业; 4、设施型及无土型农业; 5、工艺型农业; 6、保健型农业; 7、观光型农业21世纪世界农业发展的七种类型:,二、中国农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一)中国农业历史与演变 建国前,中国农业发展极其缓慢,建国后中国农业经历了一个由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转向数量、质量并重,同时提高效益的过程以占世界15%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生产出占世界总产量21%的粮食;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二)中国农业现状及存在问题,喜: 1、杂交水稻; 2、杂交大豆; 3、杂交小麦 忧: 1、农业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低; 2、人均资源短缺; 3、生态环境问题仍较突出。

      三)中国农业发展趋势,实际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农业乃至世界农业的一贯奋斗目标,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则是中国及世界农业发展共同遵守的原则与方针,那么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如何走?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及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来考虑:,1、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2、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多元化生产方式; 3、调整优化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加强小城镇建设; 4、发展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第三节 我国耕作制度与可持续农业,一、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 (一)多熟种植 一年内同一块土地上,两种或多种作物同时相继种植,集约利用时空的种植形式如:间、混、套作、复种,立体种养等种植方式二)节水农业 主要包括: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节水灌溉技术、旱农制度、现代保水技术等 (三)保护土地 (四)营养管理 (五)综合防治 (六)农制改革 (七)高新技术(High technology) 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是高新技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核心内容。

      第四节 耕作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地位,一、耕作学的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作物布局、熟制、种植方式、轮作与连作等和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及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对策措施等 二、耕作学的学科地位 耕作学由于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宏观理论性,因此,受到国内外农学家和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如:美国、加拿大等开设Cropping system, Farming system 课程,印度开设Cropping pattern课程本章提要,概念与术语1、耕作制度(Farming system)2、种植制度(Cropping system)3、养地制度(System of soil management)4、种植方式(Cropping pattern),基本内容,1、耕作制度的概念与内容2、耕作制度的功能3、世界农业发展历程与趋势4、中国农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5、耕作学的研究对象6、耕作学的学科地位7、耕作制度与可持续农业8、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重要内容,1、耕作制度的含义2、耕作制度的功能思考题,1、何谓耕作制度?包括哪两大部分内容?2、如何理解“用地是核心,养地是基础”这句话的含义?3、为什么要研究和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度?4、简述耕作制度在农业发展中的功能。

      5、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是什么?6、简述中国农业发展趋势7、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包括哪些方面?8、耕作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9、如何认识耕作学在农学学科中的重要地位?,第二章 作物布局,第一节 作物布局的意义与原则第二节 生态条件与作物布局第三节 作物布局设计第四节 我国的作物布局,第一节 作物布局的意义与原则,一、作物布局的含义 二、作物布局的生产意义 三、作物布局的原则 四、农产品开发方向与作物布局,一、作物布局的含义,1.作物布局(crop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组成与配置的总称 作物布局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作物组成:一个地区或田块作物的种类、 面积与比例等☞作物配置:一个地区或田块作物的分布即种什么、种多少、种在哪里2.作物布局的范围:可大可小,大到一个国家、省、市、县,小到一个农户3.作物布局的规划时间:可长可短,长的可5年、10年、20年,短的可一年或一个生长季节二、作物布局的生产意义,1.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 合理的作物布局,能够生产出数量、种类多,质量好的农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消费需要。

      2.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合理的作物布局,既能够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又能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保证可持续发展 3.农业区划的重要依据和组成部分 综合农业区划以各种单项区划和专业区划为基础,农作物种植区划则是各种单项区划和专业区划的主体,而它是以作物布局为前提三、作物布局的原则,制定合理的作物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要与市场要求有效对接;(二)要与当地生态条件相吻合;(三)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四)要有利于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五)要有利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四、农产品开发方向与作物布局,(一)开发优质产品;(二)开发功能性农产品;(三)开发传统农产品;(四)开发地方性农产品;(五)开发专用型农产品;(六)开发新特农产品;(七)开发短缺农产品;(八)开发深加工农产品第二节 生态条件与作物布局,一、光照条件对作物布局的影响二、温度对作物布局的影响三、水分条件与作物布局四、土肥条件与作物布局五、地貌对作物布局的影响(自学),作物布局的影响因素 自然生态条件:包括:光、温、水、土壤等,是作物布局的先决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农产品的社会需求及其价格因素;社会发展水平,主要指经济、交通、信息、科技等多方面因素 作物生态适应性(Crop ecological adaptation):在一定地区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条件与自然生态条件相吻合的程度吻合性好,作物生长良好,反之,则生长发育不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