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2课时.ppt
17页第一节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第2 2课时)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2、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3、了解中和热的概念及实验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包括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包括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和和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 有什么表达式能把这两种变化都表示出来?有什么表达式能把这两种变化都表示出来?H2 + I2 == 2HI只表示只表示物质变化物质变化【【例例1】】 在在200℃、、101kPa时,时,1 mol H2与碘蒸气作用生与碘蒸气作用生成成HI的反应,科学文献上表示为:的反应,科学文献上表示为:H2(g) + I2 (g) ==== 2HI(g)200℃101kPaΔH = --14.9 kJ/mol三、三、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能表示参加反应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和和反应热反应热的的 关系关系的化学方程式的化学方程式1、定义:、定义:2、含义:、含义:表示表示1mol气态气态H2与与1mol气态碘完全反应,气态碘完全反应,生成生成2mol气态气态HI时,放出时,放出14.9kJ的热量。
的热量三、三、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3、书写要点:、书写要点: ①① H2 (g) + O2(g) = H2O(g);; △△H= – 241.8 kJ/mol ②② H2 (g) + O2(g) = H2O(l);; △△H= – 285.8 kJ/mol ③③ 2H2 (g) + O2(g) = 2H2O(l);; △△H= – 571.6 kJ/mol ④④ 2H2O(l) = 2H2 (g) + O2(g) ;; △△H= + 571.6 kJ/mol⑴⑴ 一般应注明反应的一般应注明反应的温度、压强温度、压强;;△△H与实验的条件、与实验的条件、物质的状态有关!物质的状态有关!((250C ,,101kPa时不注明)时不注明)⑵⑵ 一定标明各物质的一定标明各物质的状态(状态(s、、l、、g、、aq)) ;;三、三、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3、书写要点:、书写要点:⑴⑴ 一般应注明反应的一般应注明反应的温度、压强温度、压强;;((250C ,,101kPa时不注明)时不注明)⑵⑵ 一定标明各物质的一定标明各物质的状态(状态(s、、l、、g、、aq)) ;;⑶⑶ ΔH只放右边(数值及单位);只放右边(数值及单位); 放热:放热: ΔH < 0;; 吸热:吸热: ΔH > 0;; ⑷⑷ 系数系数仅表示仅表示物质的量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或原子个数;,不表示分子或原子个数; 故系数可以是故系数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整数、分数、小数;; ⑸⑸ΔH的值与系数相匹配。
的值与系数相匹配 系数加倍,系数加倍,ΔΔH值也加倍值也加倍正逆反应的正逆反应的ΔΔH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10三、三、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3、书写要点:、书写要点: ①① H2 (g) + O2(g) = H2O(g);; △△H= – 241.8 kJ/mol ②② H2 (g) + O2(g) = H2O(l);; △△H= – 285.8 kJ/mol ③③ 2H2 (g) + O2(g) = 2H2O(l);; △△H= – 571.6 kJ/mol ④④ 2H2O(l) = 2H2 (g) + O2(g) ;; △△H= + 571.6 kJ/molH2O(l) H2O(g) △△H=?⑹⑹ 反应物反应物完全完全变成生成物,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变成生成物,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⑺⑺ 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一般不要写反应条件一般不要写反应条件 44 kJ/mol例例1:当:当1mol气态气态H2与与1mol气态气态Cl2反应生成反应生成2mol气态气态HCl,放出,放出184.6kJ的热量,请写出该的热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H2(g) + Cl2(g) = 2HCl(g) ∆H =--184.6 kJ/mol2H2(g) + 2Cl2(g) = 4HCl(g) ∆H =--369.2 kJ/mol H2(g) + Cl2(g) = HCl(g) ∆H =--92.3 kJ/mol1212例例2::1mol N2(g) 与适量与适量O2(g) 反应生成反应生成NO2 (g),需吸收,需吸收68kJ的热量;写出热化学方程式的热量;写出热化学方程式N2(g) + 2O2(g) = 2NO2 (g) ∆H = + 68 kJ/mol例例3、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0.5 mol CH4完全燃完全燃烧生成烧生成CO2和和H2O时,放出时,放出445 kJ的热量则下列热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2CH4( g ) ++ 4O2( g ) == 2CO2( g ) ++ 4H2O ( l ) ΔH = + 890 kJ/mol B、、CH4 ++ 2O2 == CO2 ++ H2O ΔH = – 890 kJ/mol C、、CH4 ( g ) ++ 2 O2 ( g ) == CO2 ( g ) ++ 2 H2O ( l ) ΔH = – 890 kJ/mol D、、 1/2CH4 ( g ) ++ O2 ( g ) == 1/2CO2 ( g ) ++ H2O ( l ) ΔH = – 890 kJ/mol C状态状态ΔH = – 445 kJ/mol 已知:已知:H2(g) + Cl2(g) = 2HCl(g) △△H= –184.6kJ/mol,,则反应则反应 HCl(g) = H2(g) + Cl2(g) 的的△△H为(为( ))DA、、 +184.6 kJ/mol B、、 - -92.3 kJ/molC、、 - -369.2 kJ/mol D、、 +92.3 kJ/mol返回 1.中和热.中和热 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时的反应热时的反应热(即所放出的热量即所放出的热量)。
2.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通过一定量的酸碱溶液在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计算反应放通过一定量的酸碱溶液在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由此求得中和热出的热量,由此求得中和热1 mol H2O返回3.实验装置和用品.实验装置和用品(1)实验装置:实验装置:返回 (2)实验用品:实验用品: 大烧杯大烧杯(500 mL)、小烧杯、小烧杯(100 mL)、、 、量筒、量筒(50 mL)两个、碎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两个、碎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环形玻璃搅拌棒、0.50 mol/L盐酸、盐酸、0.55 mol/L NaOH溶液温度计温度计返回4.测量步骤.测量步骤返回[ [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的注意事项] ] (1)为了保证酸、碱完全中和,常采用碱稍过量的方法为了保证酸、碱完全中和,常采用碱稍过量的方法 (2)量热装置中需用碎泡沫塑料对其进行保温、隔热,以减量热装置中需用碎泡沫塑料对其进行保温、隔热,以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
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 (3)读取中和反应的终止温度是反应混合液的最高温度读取中和反应的终止温度是反应混合液的最高温度 (4)测定中和热时不能用弱酸或弱碱,因弱酸、弱碱电离时吸测定中和热时不能用弱酸或弱碱,因弱酸、弱碱电离时吸收热量而使测量数值偏低收热量而使测量数值偏低 (5)测定中和热时不能用浓酸或浓碱,因浓酸或浓碱溶于水一测定中和热时不能用浓酸或浓碱,因浓酸或浓碱溶于水一般都要放出热量,产生实验误差般都要放出热量,产生实验误差返回 用用50 mL 0.50 mol·L--1的盐酸与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L--1的的氢氧化钠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氢氧化钠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并计算每生成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并计算每生成1 mol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完成下列问题: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完成下列问题:(1)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生成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生成1 mol液态水时放出热量的数值液态水时放出热量的数值________(填填“偏大偏大”“偏小偏小”或或“无影响无影响”,下同,下同)。
3)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生成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生成1 mol液态水时放出热量的数值会液态水时放出热量的数值会___________返回解析:解析:(1)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2)不盖硬纸板会损失部分热量,故所测得结果偏小不盖硬纸板会损失部分热量,故所测得结果偏小3)由于弱酸弱碱的中和反应在放出热量的同时,还有弱酸弱由于弱酸弱碱的中和反应在放出热量的同时,还有弱酸弱碱的电离吸热,所以用氨水代替碱的电离吸热,所以用氨水代替NaOH溶液反应测得的数值溶液反应测得的数值偏小答案:答案:(1)减少实验中的热量损失 减少实验中的热量损失 (2)偏小 偏小 (3)偏小偏小【【作业作业】】课本内容课本内容P6::3、、416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