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斯密到门格尔再到哈耶克:苏格兰启蒙运动传统的自由主义.docx

35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47510481
  • 上传时间:2024-01-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76KB
  • / 3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从斯密到门格尔再到哈耶克:苏格兰启蒙运动传统的自由主义  导言不管政治上左翼还是右翼的思想家,都开始关注起启蒙运动及与之在学理上相关的政治自由主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评论很多批评集中在启蒙运动的自由主义所提出的具有超级理性和/或过度原子化的人的观念启蒙运动自由主义提出的知识观和社会互动的观念,则被认为与晚近以来人与社会共同体的观念无关但是,这种批评的问题在于,它混淆了不同类型的启蒙运动自由主义准确地说,这些批评家常长是没有充分注意到在苏格兰启蒙运动中出现的自由主义传统思想家的成就苏格兰启蒙运动的自由主义与英格兰和法国自由主义之间存在差异,而这些批评对苏格兰自由主义其实是无的放矢苏格兰传统强调自发秩序及把市场交换看作某种沟通方式,从而使它具有相当独特的个性[1]苏格兰启蒙运动的自由主义既可以被理解为某种人类科学的研究科目,也可被理解为一种主要探讨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政治哲学当然,这两者是关连的, 政治哲学总是倾向于越界进入社会科学的分析领域更明确地说,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传统主要围绕“自发秩序”的概念展开按Adam Ferguson的话说,自发秩序是“人类行为的结果,而非人类设计的结果”自发秩序是指那种实践、规则、制度等,它们并非由于人类预见到其益处、从而有意识地、自觉地创建出来,而是无数按自己的计划追求各自之目标 的人的无意识的结果。

      这种主题在前后相隔三个世纪的三位浸淫在苏格兰传统中的思想家那儿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和最好的发展,他们是18世纪的亚当斯密 ,19世纪的卡尔门格尔 ,与20世纪的 F. A. 哈耶克这三位思想构成一个连续不断的学术线索,他们以独具匠心的途径探寻社会分析及最可欲的政治秩序在他们的论着中,用以研究人类行为的自发秩序显然使他们集中研究三个问题:人类理性的局限性与大量人类知识的不可言传性,经过演进使人类得以超越分散和默会知识的制度安排,上述制度促进或妨碍演进的机制斯密、门格尔、哈耶克体现的苏格兰启蒙运动研究纲领苏格兰传统的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研究纲领,试图弄清楚,社会制度是如何作为人类行为的无意识结果而形成的从哲学高度可以说,它解答了为什么我们应该相信,这些社会制度是人类行为的结果,而不是人类设计的产物这一传统中的最重要的思想家都持有相同的个人概念,它认为,正是人类知识与理智的局限性,使得运用社会制度以达致社会性秩序而成为必要更具体些说,这种自由主义试图解释,当下和过去的社会制度如何从自发秩序中形成,它们又是如何协调每个人不同的计划和偏好的这一传统的研究所注重的是,为我们据以超越个体知识之局限性的那些制度的运作提供某种解释,并揭示这些制度是如何历史地演进和形成的。

      亚当·斯密这种传统始于18世纪,最早是一批苏格兰启蒙运动思想家:亚当·斯密, Adam Ferguson, David Hume, Bernard Mandeville等等斯密非常着名的“看不见的手”的比喻,已经成为这一思想传统中最广为人知的典范实际上,斯密在他的主要着作中,只用了两次“看不见的手”这个词不过,Ferguson和 Mandeville的论着也都明确表达了同样的思想,Hume和其他苏格兰思想家在不同的地方也明确地提出这一观点这些着作的共同之处是,他们都主张,人类本性就是如此 而在一套适当的制度下,社会就可以防止人类最丑恶的行径,引导我们的自利,在无意识中为他人也带来益处在论述看不见的手的着名的段落中,斯密 (1976 [1776]: 477-8)论证道某人支持国内工业而不是国外的工业,其实他的目的本来只是为了自己的安全;采用某种方法使工业生产实现了最大价值,其实他的本来目的只是为了追求他自己的收益;在很多情况下,他是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达到了目标,这一目标并非他本愿他没有想到贡献社会,对社会来说,并不是坏事通过追求自己的利益而贡献社会,常常倒比他刻意地去贡献社会更有效率。

      在斯密看来,必须依赖人的利己之心来激励个人在不知不觉中达致某一可欲的效果,并使社会关系较少靠个人身份维系在与相知较深的人打交道时,同情之心和手足之情能发挥较强的作用,而且这时他也知晓哪些事情对他人有益在他讨论个人“利己主义” 如何能使屠夫、面包师、酿酒师向我们供应我们需要的产品前边一段中,斯密 (1976 [1776]: 18)解释了为什么利己之心是必然的如果一只狗想要主人喂它,它就会千方百计吸引正在吃饭晚餐的主人的注意有时,人也会用同样的办法乞怜他的同胞,如果他没有别的办法令他们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他们就卑恭曲膝以博得他们的善意但是,他没法时时刻刻都这么做在文明社会中,他无时无刻都得需要大多数人的合作与帮助,而终其一生,他却不可能结交足够的朋友来满足自己的这一需求诉诸于每人的利己之心,正是我们说服他人做我们所期望于他们的事的最好途径,即使我们跟他们不熟悉,无法请求他们对我们大发善心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斯密 (1976 [1776]: 17)曾把“交往、物品交换和交易”的倾向与“思考和言语”的功能联系在一起连者的相通之处是,都是某种类型的说服诚如上文所引,斯密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说服他人按我们的意愿行事。

      思考和言语一种方法,而利用其利己之心来诱导他们是另一种方法,如果当我们所要说服的人是在一个更为宽泛的社会秩序中的陌生人的时候,就必须得用后一种方法我们后边分析哈耶克思想时将要看到,把市场交换看作是某种形式的交流沟通的思想,就是哈耶克所发展的苏格兰启蒙运动自由主义的核心概念然而,这一传统自发轫之时起,其关心的核心问题一直就是,如何在一个彼此陌生的世界中形成并维系社会秩序斯密的全部思考都可以被看作是试图弄清楚,人们如何构建道德和制度,而这些道德和制度能使利己主义的、彼此陌生的人们合作以采取更有效率、更有益的行动Young 1998: 25).重要的是必须注意到, 斯密等苏格兰思想家并不认为看不见的手可以在任何情况下都可发挥作用相反,要引导利己之心服务于社会公益,就必须要有一套公正的社会制度正是据此,斯密批评了重商主义制度,因为这种制度将把利己之心对社会产生破坏性后果在斯密看来,如果制定法不合乎正义法,则利己之心就会导致社会的恶诚如Young (1998: 19)所指出的,“努力使制定法合乎于正义法,正是《国富论》讨论的核心政策问题唯其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利己的劳动分工之 益处不过虽然有这些至关重要的洞见,但斯密对这些社会的自发秩序过程及社会制度推进此一秩序的作用的理解和解释,还是受到古典经济学固有之局限性,尤其是价值的生产成本理论的制约。

      全面超越此一局限性还要等到百年之后卡尔·门格尔苏格兰传统接下来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卡尔·门格尔1870年代在维也纳完成的着作如一般经济学史所叙述的,门格尔与英格兰的William Stanley Jevons 和法国的Leon Walras 同时发现了边际效用原则而这三人中,又以门格尔最为看重主观评价的作用Jevons和 Walras主要把编辑效用看作某种数学概念理论,而非价格价格决定理论,它关心的是过程,而不是数学上的均衡在Investigations into the Method of the Social Scienc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Economics (1985 [1883])中,门格尔坚持认为,这种方法是广泛适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这本书,使他成为苏格兰自由主义传统在19世纪的代表性人物他 (1985: 146)的这一观点有时被称之为“门格尔难题”那些服务于公共福利、并对其发展极端重要的制度,在并没有创建它的公共意志的情况下,是如何形成的?这可以说是对苏格兰思想家看不见的手概念的更进一步的表述门格尔感兴趣的是提供他所说的对社会和经济制度的“有机的” 或是“综合的”解释。

      与之相对立的是他所谓的“实用的”的解释,这种解释所关心的是,如何依据特定的目标而而有意识地设计出特定的制度门格尔着名的货币起源理论就经常被当作是自发秩序理论的典范这一理论值得我们稍作分析,它可以说明门格尔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几个主要特点,也是Mayer (1994 [1932]: 57)所谓的与“功能论” 相对的“起源- 因果”论的典范那些想进行交易而没有货币的人,首先会想到以物易物,但是,就像一般教科书中所讲的,由于双方需求正好对应的情况几乎没有,所以,很难进行实物交换终于,有的交易者就意识到,如果他们能获得其他人也都需要的某种物品,他们就可以完成交易于是一个文化阐释的过程就开始了,大家都在努力推测别人的主观偏好那些拥有符合别人较多主观价值的物品的人,就能更轻松地完成更多交易,从而变富了别人当然也会注意到这种情况,并效法他们,这些人也开始使用那些物品作为交换中介物,随着中介物种类越来越少和每个人的需求越来越大,就能比较出哪种物品比较适合作为交换中介,最后,这一过程就集中到一种物品上, 它是大家主观上最想得到的,也能满足作为货币所必须具备的物理上最小的要求(相对稀有、易储存、便于携带、容易分割等)。

      到这一过程教书时,就会有一种物品保留下来成为普遍接受的交换中介,也就是货币请注意这里的自发秩序因素货币是人类行为的结果而非设计的产物在这里我们所要做的唯一的行为假定是,人们愿意进行交易以获取他们希望消费的物品并希望这些交易越简单便利越好,然后这个故事就可以自行发展关键是参与者根本就不必意识到他们是在参与创造货币事实上,如果他们根本就没不知道货币是何物,他们又如何意识到他们在创造货币?因此,货币制度就是人们行为/交换的一个无意识的结果,或者更准确地说,正是人们的行为,启动了一个发现的过程,最后却创造了某种制度,对此,没有一个参与者是有意识地向这个方向努力,甚至根本就无人作过如此想象门格尔的理论改变了一般对主观评价的观点,主观评价并非基于个体的主观理解,而是以自发出现的制度为依据的,完全是社会性的货币一旦形成,就像其他制度一样,依据透过个个体主观理解互动创造出的制度来约束我们的行为斯密等苏格兰思想家大致上已经理解了这一过程,而门格尔则使之变的更加具体了  F. A. 哈耶克到了20世纪,哈耶克将此又推进了一步他对这些思想的扩展沿着两条路径:首先,他为自发秩序概念,或者更宽泛些说,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种认识论论说,苏格兰思想家和门格尔着作中隐含有此一点但却都未曾明确阐述过。

      第二,他澄清了经济制度,尤其是市场价格,在形成市场的自发秩序过程以及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哈耶克对自由主义传统的主要贡献就在于,从认识论上强调人类有意识地设计和指导我们的制度及其产生之后果的能力之局限性在哈耶克 看来(1945: 77),创造经济或社会秩序所面临的困境在于如下事实:我们需要运用的关于我们的处境的知识,永远不可能以集中的、整合的形态存在,相反,这些知识总是掌握在分立的个人手里,散乱的、不完整的、并且常常是互相矛盾的换句话说,要想清楚地了解资源应如何分配,或者是知道哪些社会习惯或规范效果最佳,我们就必须尽量把分立的个人、家庭或企业掌握的大量散乱、零碎的知识汇集于一处哈耶克的论点是,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并不能只是集中到某个人或某个集团手里,然而由他们判定好坏优劣与此相反,应该建立一套制度,使知识的拥有者能使他们的知识为社会所用,他人可据以制订自己的计划、追求自己的目标在哈耶克看来,社会经济秩序问题实际上是某种沟通交流的问题人之为人,就在于其局部的、断续的、并且经常是错误的知识我们需要某种沟通交流的渠道,以使我们能互相学习,透过这种学习过程,就可以逐渐找到做事的较优办法显然,这一观点跟我们前述斯密的洞见符若合契,也即交换就是理性和言说之扩展。

      不过,哈耶克在更多层面上深化了这一思想特别是在二战后的着述中,他进一步论述了,比如像如何合理配置资源这一类必备的知识,是一种无法通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