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徐悲鸿之作品.doc
6页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美术鉴赏》课程论文题 目: 浅谈徐悲鸿之作品——《奴隶与狮》 姓 名: 何 亚 龙 学 号: 201046910201 专业班级: 经贸 1002 班 学 期: 2011 年 10 月 22 日 浅谈徐悲鸿之作品——《奴隶与狮》摘要徐悲鸿,作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在其仅有的几十年的艺术道路上,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其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其作品之一《奴隶与狮》运用强烈的对比、入微的细节刻画,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具有多方面价值的油画本文就该作品做一些简单的鉴赏关键字:徐悲鸿 美术 画家 鉴赏正文:关于《奴隶与狮》这部作品,有一条新闻可以说明其价值之珍贵这条新闻的大致内容是“徐悲鸿于 1924 年创作的油画《奴隶与狮》昨日(2006 年 11 月 26 日)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以 5388 万港元成交,远远超出此前 3200 万港元的估价,创下中国油画世界拍卖新纪录……”5388 万港元,即使是在今天这样一个通胀严重的时期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该作品的价值可见一斑。
在谈这部作品之前,有必要对徐悲鸿大师做一个简介:徐悲鸿长期从事美术教育,教学上主张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培养了一大批美术艺术人才在绘画上,徐悲鸿擅长素描、油画和中国画其素描多作人物、肖像,造型精炼、准确,注重线与面的结合;油画长于人物、风景,做平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中国画则融西方艺术手法于中国传统艺术之中,别具一格,兼工人物、花鸟、走兽、山水,尤善画马1895 年生于江苏宜兴,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 岁时父亲病故,为养家糊口,在故乡彭城中学担任图画教员,同时在始齐女子学校及宜兴女子学校教习图画之后进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又先后留日法、游西欧,观摩研究西方美术回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和国画、油画创作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国立北平艺专校长期间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及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抗日时期,在香港、新加坡、印度举办义卖画展,以此来宣传支援抗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现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1953 年 9 月逝世于北京医院《奴隶与狮》创作于 1924 年,此时正是徐悲鸿的油画画技成熟的时期。
关于这部作品,有一段颇具意义的插曲:1921 年,由于中国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导致那些留学在外的学生经常因经费中断而发愁为了节省开支,徐悲鸿前往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而引起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德国所以在当时的德国,持法郎在德国生活相对容易一些在德国的两年,徐悲鸿坚持每天作画 10 个小时由于他自幼酷爱画动物,所以每当风和日丽,而身边有没有模特时,他一般都会到柏林动物园那里画狮那里的狮栏都是半圆形的,最利于画家作速写他常常一画就是一天,中间不进食他细致入微地观察狮子的骨骼结构、动态、神情,并将其记录在速写本上据说在绘画中,处于大角度,紧缩透视之中的人物和动物是极难把握的由于它需要精湛的透视、解剖知识和深入的观察、写生,所以很少有画家能去涉及,正因为如此,这类作品更具震撼力 《奴隶与狮》中的狮子左爪向前迈的最大角度这一细节给人一种溢出画外的感觉,如果没有在柏林写生的岁月,要画上这种力度基本是不可能的正是通过成百上千幅的写生,才会有《奴隶与狮》这样的杰作这幅画高 1.23 米,宽 1.53 米,画中的场景是在炎炎烈日下,一头威猛的雄狮正缓缓向一个山洞走去山洞外的阳光聚在它的身旁,而它则昂首挺胸,给人以器宇轩昂之感。
其目光炯炯有神,但却没有捕猎时那凶残暴戾之意仔细看向它向前迈出的左爪,可以发现一道鲜红的血迹,或许被什么东西刺伤了顺着雄狮的目光,一个更激动人心的场景出现在人们的面前那是一个除了腰间围着的一块破布几乎全身赤裸的男子,他在浓重的带有些许神秘感的阴影中惊恐万分地用背紧紧地贴在石壁上他的脸因恐惧而扭曲,躯体也战栗地不听使唤也许它是希望得到他的帮助,即使如此,可毕竟它是一头威猛的雄狮,所以他只能战栗地等待着……雄狮与男子分别位于左右两侧,雄狮占画面近 1/2,其强劲的筋骨、浓重的鬃毛给人以雄劲强大的感染力而那个可怜的男子位于阴暗的角落中,战战兢兢,无路可退两者一个大明——威严无比的万兽之王,一个大暗——任人欺凌的奴隶,强烈的对比是的画面气氛愈加紧张、凝重、令人窒息,同时也不得不对弱者产生无限的同情《奴隶与狮》色彩凝重,作风刚劲,隐俊秀于雄奇之中对狮的描绘强调大块、锐利的用笔之美,可谓痛快淋漓!而阔大笔触又巧妙地相互衔接在一起,不露痕迹,显示出极强的欧洲传统素描功力作者巧妙地使狮的面部大部分被阴影笼罩,从而使鬃毛尽显丰富之美对狮的五官和利爪的刻画由无数细微的块面来实现,体现出欧洲北派油画可以无穷尽地深入描绘、极尽精微的特点。
狮子粗糙的皮、浓重的毛与瘦骨嶙峋的人呈现出不同质感的美狮子尾巴向画的后方甩去,是动物与人形成一道弧线圆形的山洞、参差不齐的石块和植物包围这条弧线,显得完美、自然而又富有韵律徐悲鸿是一位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意识和情怀的画家,从他的猛禽猛兽类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展现的并不是猛兽猛禽的凶猛残酷在他的审美意识中,狮子从来不是人类杀戮的对象,也不是任意欺凌其它动物的霸主而是威而不猛,充满威严和自尊,即使在被别人欺凌时也绝不低头,这样一个犹如大义凌然的君子一般的形象按照徐悲鸿的这种意识,那么就可以这样理解《奴隶与狮》这部作品:画中的狮子虽为兽中之王,但同样也会遇到一些不可避免的麻烦——它的左爪被扎伤了,为此它向山洞中的男子寻求帮助虽然男子很害怕,但看出狮子对他并无伤害之意后,出于身为弱者善良的本性,或许真的会帮助它正是由于对徐悲鸿的画风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所以才会如此理解这部作品他的其它与狮有关的作品,如素描《狮吼》 、中国画《狮与蛇》 、 《负伤之狮》 、 《飞将军从天而入》 、 《会狮东京》等,表现的都是一种君子般的雄狮《奴隶与狮》这部作品对我们了解中国油画的发展过程,研究中西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关系,探索中西艺术应如何对待传统艺术等方面都有重要启迪意义。
同时,还证明了中国的油画家完全可以在油画中注入东方的审美和中华文化的内涵,展现出中国油画的独特魅力和风采参考文献:1、徐庆平《奴隶与狮》 ,2006 年 10 月 25 日2、新华网,2006 年 11 月 27 日3、徐悲鸿官方网站——博宝艺术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