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低利率有助于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吗?(1998.10).doc
6页降低利率有助于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吗?降低利率有助于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吗?苏苏 剑剑(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100871))我国目前面临着极为严重的就业问题每年新增劳动力有1100万到 1300万,其中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大约有700万,需要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现在大约有1.37亿,城镇企业的富余劳动力(包括已下岗的和尚在岗的富 余人员)约有2200万,城镇登记的失业人员有550万这四项累计,我国在 今后一段时期内需要解决大约1.7亿人的就业问题(林用三,1998)为解 决这一问题,许多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都把目光放在了利率政策上他们 认为,降低利率将会刺激需求,从而增加就业于是,从1997年下半年到 1998年7月我国的存贷款利率一降再降那么,低利率政策是否真的有助于 解决失业问题呢? 在一般情况下,低利率是可以增加总需求的而总需求的增加一般也 确实是有利于增加就业的然而,同时实质经济面临的相对要素价格发生 了变化:相对而言,资本变便宜了,而劳动力变贵了于是,企业在决定 要素投入组合时,会多使用资本,少使用劳动力,从而将增加失业因此, 降低利率对就业有两个影响,一是通过增加总需求从而增加就业(此处称 之为需求效应);一是通过提高劳动力的相对价格从而减少就业(此处称 之为替代效应)。
其结果,降低利率最终是增加就业还是减少就业,就取 决于需求效应和替代效应孰大孰小那么,对于我国目前而言,究竟应该 采取高利率政策还是低利率政策?本文用一个标准的微观经济模型分析了 这一问题本文的结论是,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替代效应大于需求效应, 从而低利率政策实际上是不利于就业的 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一个模型从该模型中得出的结论 是,低利率政策对就业的总影响取决于资本的产出弹性(替代效应)与总 需求的利率弹性(需求效应)的比较第二部分采用OLS法估计了我国的 资本产出弹性和总需求的利率弹性第三部分作了进一步讨论,第四部分 是总结一、模一、模 型型假定一个经济中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即劳动(L)与资本(K)一代 表性企业雇佣这两种要素生产某种产品假定企业的生产函数为道格拉斯 生产函数,且规模报酬不变,即Y=AKαL1-α,O≤α≤1, (1)其中A代表企业的技术,K代表资本,L代表劳动力,α为参数设企业的目标是在实现一定产量的情况下最小化自己的成本,这对其中w为工资率,r为利率 企业面临的约束条件为需求约束,即:AKαL1-α=Y0(3) 其中Y0为对该企业产品的总需求依据(2)和(3)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J=wL+rK+λ(Y0-AKαL1-α)(4)从(5)式可以看出,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取决于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 性、劳动和资本的价格即w和r、企业采用的技术A和企业面临的总需求 Y0。
在此,我们假定企业的生产函数是给定的,那么,如果要增加企业的 劳动力需求,就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提高资本与劳动的相对价格即(r/W), 假定企业面临的工资是刚性的,那么提高资本与劳动的相对价格就意味着 提高利率r;另一办法是提高总需求Y0 然而,提高利率同时也降低了总需求,因为总需求中存在对利率敏感 的分量所以提高利率通过两条途径影响了劳动力需求,一是通过劳动对 资本的替代增加劳动力需求,一是降低了总需求从而减少了劳动力需求 那么,总的效果如何呢?将(5)式两端对r求导,可得:劳动力需求的总效应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一是利率调整导致的要素替代, 一是利率通过总需求产生的影响调整利率是增加还是减少劳动力需求, 取决于资本的产出弹性α和总需求的利率弹性η孰大孰小,即资本的产出弹性越大(即劳动的产出弹性越小,因为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 不变的),表明为了维持同样的产出水平,在降低资本使用量时,需要增 加的劳动力越多而总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大,意味着利率变动对总需求的 影响越大,从而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也越大假定中央银行降低利率,那么一方面会引起总需求的上升从而提高劳 动力需求,另一方面会降低资本与劳动的相对比价从而降低劳动力需求。
那么,这两个效应到底孰大孰小呢?这是一个实证问题,可以用经济计量 方法来估计二、估二、估 计计1.对资本产出弹性的估计 估计资本的产出弹性的一个办法是估计我国的生产函数毕吉耀 (1992)估计了我国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的生产函数他所用数据为自改 革开放以来直到90年代初期的年度数据按照他的估计,在我国农业部门 中,资本的产出弹性为0.20631;工业部门中,资本的产出弹性为 0.930651由于资本在我国是稀缺资源,所以资本的边际产出应当较高, 但在工业部门中资本的产出弹性是否会高到0.93,实在令人怀疑这可能 是由于样本有限,也可能是由于我国的统计数据质量不高 估计资本产出弹性的另一办法是用资本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代 替之但这一方法也有两个问题一是收入的分配方式问题若用资本收 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代替资本的产出弹性,其一个前提是收入应按要 素的边际产出分配但由于历史和意识形态的原因,这种分配方式在我国 并不占主要地位二是规模报酬问题若用资本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重代替资本的产出弹性,其一个前提假设是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 但根据毕吉耀的估计,我国工业部门中却是规模报酬递增的,其规模报酬 系数高达1.47。
鉴于工业部门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大部分,故可知总 体来说我国很可能也是规模报酬递增的 鉴于上述两个方法都有缺陷,在此作出一个保守的、大致的假定(这 种保守的假定不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在美国,资本收入份额约占 30 %,劳动收入份额约为 70%美国的总量生产函数被认为是规模报酬不 变的(Mankiw,1992,第112页到116页),故美国资本的产出弹性应为 0.3就我国而言,我们可以根据毕吉耀的估计对我国资本产出弹性的范围 作一限定在毕吉耀的估计结果中,农业部门资本的产出弹性最低,为 0.206因此,就整个经济而言,我国资本的产出弹性应当大于0.206在本 文中我就假定我国资本的产出弹性为0.206,这显然是一个相当保守的估计2.总需求的利率弹性 我利用我国1978年到1996年的数据估计了我国在这一时期总需求的利 率弹性数据如下表所示解释变量为上期真实国内生产总值和本期真实 利率被解释变量为真实总需求真实总需求指标是按以下方法构造的由于库存投资中部分是自愿投资, 部分是非自愿投资,而非自愿投资是不构成总需求的因此首先应估计出 库存投资中的自愿投资部分用库存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回归,将库 存投资的拟合值看作自愿库存投资的数量。
然后按照如下公式构造真实总 需求指标:真实总需求=真实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真实库存投资+真实自愿 库存投资真实利率等于利率除以零售物价指数再乘以100 回归结果如下: Ln(RAD)=-0.017616449+1.0546141*Ln(GDP[-1])- 0.031008441*Ln(RLL) (0.9586)(20.67893) (-0.310627)R2=-0.983466,调整R2=0.981262,F值=446.1150,Prob(F值)=0.000000, D-W 统计量=1.210490其中RAD表示真实总需求,GDP[-1]表示上期国内 生产总值,RLL表示真实利率的对数,括号中的数值为t值回归结果表明, 真实利率对真实总需求的影响是负的,这符合一般的经济学原理,但真实 总需求的利率弹性绝对值很小,且不是显著地异于0的因此,我们应接受 零假设:在我国,真实总需求对真实利率没有反应这一估计结果也是符 合我们的直觉的三、讨三、讨 论论从上述估计可知,我国总需求的利率弹性很小,而资本的产出弹性则 在0.2以上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降低利率不利于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因 此,提高利率才是我国目前的正确选择。
下图可用于说明这一问题图中,假定开始时的需求量为Y0,要素价格和相应的最小成本用HE线 表示此时代表性企业选择的就业量为OB假定政府降低利率,这时总需 求将增加至Y1此时若要素价格未变,则代表性企业的最小成本为GM线, 企业将增加就业,BC即为降低利率的需求效应但此时要素的相对价格已 变,在新的要素价格下的最小成本用DF表示,企业最终将选择OA的就业 量,线段AC即为降低利率的替代效应图中,替代效应大于需求效应,故 降低利率最终将导致失业率上升 有人也许会问,如果采取高利率政策,虽然可能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 但是如果不增加总需求,又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在我国目前已是买方市场 的情况下,不增加总需求确实无法实现经济增长但增加总需求还有其它 途径,比如松的财政政策而且,高利率政策未必就不利于增加总需求 如果仅从国内来看,高利率政策确实降低了总需求,但如果考虑开放经济 的情形,情况就会大不一样:高利率政策实际上是有利于增加总需求的 原因就在于高利率政策体现了我国的比较优势,这有助于提高我国产品的 国际竞争力,从而可以通过扩大出口来增加总需求 利用比较优势来带动经济增长在我国经济学界基本上已经形成共识。
有的经济学家甚至把利用比较优势提到了战略的高度上,他们认为,要实 现我国的经济腾飞,就应采取“比较优势战略”例如,林毅夫等人 (1994)在分析了亚洲“四小龙”的发展经验之后指出,“利用市场机制 发挥一个经济的资源比较优势,在发展的早期劳动力相对丰富时,以劳动 密集型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支柱,以国际贸易作为实现比较优势的途径, 经济增长速度不仅可以高出那些实行赶超战略的国家,而且能够高于发达 国家,从而真正实现‘赶超’”(第90页)因此,高利率政策是有利于 我国的经济增长的 以高利率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在现实中也不乏成功的先例实际上,日 本和我国的台湾就是范例日本经济学家堀内秋吉认为,在日本经济迅速 增长的时期,受日本官方控制的实际利率按国际标准来看是相当高的,对日本工业索取的实际贷款利率相当精确地反映了经济中资本的真实的稀缺 价格(见麦金农,1997,第45—46页)马克斯韦尔·弗莱从对60和70年 代一些亚洲国家的跨国研究中发现,“实际存款利率向其竞争性的市场均 衡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都和半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率提高相联系” (见麦金农,1997,第27页)我国台湾也一样,从60年代以来一直维持 着相当高的真实利率(见麦金农,1997,第51—54页)。
因此,高利率政 策既有利于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又有利于经济增长四、总四、总 结结失业问题是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本文的分析表明,低利率政策是不利于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的低利率政 策的替代效应远远大于需求效应,因此要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就业问题, 就应采取能够体现要素的相对稀缺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既然我国的资本供 给相对稀缺,那么资本的价格即利息率应当是相对较高的,也就是说,我 国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应当让企业感到多利用劳动力是比较合算的,即应 当促使企业采用多使用劳动的技术而且本文的分析也表明,高利率政策 不仅有利于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增 强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刺激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因此,我国采 取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应当是:紧的货币政策和松的财政政策紧的货币 政策能够维持合理的要素比价,这一方面可以促使企业多使用劳动力;另 一方面可以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增强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增加 出口,扩大外需松的财政政策直接增加总需求,从而增加就业责任编辑:金 元)(校对:世 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