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高中语文《拿来主义》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
6页《拿来主义》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本课在教学中努力践行“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重在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体验,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进而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教材分析:《拿来主义》是苏教版必修三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中的一篇精讲课文这个专题的文章讲的是文化的发展必须坚持对话,摒弃偏见,增进交流,只有这样,人类的文化才会共同繁荣发展鲁迅先生作为一位杂文写作者,“有了疼痛你就喊”,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在嬉笑怒骂中做到了“论时事不留面子,砭痼疾常取类型”,它告诉人们,文化的交流要站在平等的立场上,对待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具有“针砭时弊”的时效性80 年后的今天,当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时,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勇敢地“拿来”,同时也要“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坚守传统文化的根作为一篇经典的杂文,《拿来主义》还具有常读常新的永恒的超时空性学情分析:虽然新课改已经好几年了,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依然较弱,对于社会现象的认识也不够全面深入另外,我们的学生对鲁迅先生仿佛有一种天然的排斥,觉得先生的文章严肃、古板、说教味太强。
所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先生的可亲可敬、先生的良苦用心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教学目标:第 1 页 共 8 页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学生鲁迅先生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2)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共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多设疑问,启发诱导,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思考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方法——批判地继承,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以学定教,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解决众多学生在导学案中提出的关于文本内容理解和本文在当今的现实意义问题,体味《拿来主义》作为一篇经典杂文的时效性和超时空性教学难点:通过文本的深入品读和探究,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先生的可亲可敬、先生的良苦用心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教师启发引导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拿来主义》课前我们阅读了这篇文章,在导学案中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我整理了一下,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投影):1.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拿来?怎样拿来?2.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与拿来主义有何联系?3.拿来主义在今天有何意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细细品读课文,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二、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怎样拿来?第 2 页 共 8 页 有一些同学说,大宅子和鱼翅这两段没读明白,不知道作者想说什么大家看,这里,鲁迅先生是用什么论证方法来来阐述“拿来主义”的道理的?(比喻论证)所以,要解决什么是拿来主义的问题,我们得先明白:大宅子比喻什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段文字,寻找文本依据,说一说大宅子比喻什么生齐读,师正音、点评)(大宅子比喻外来文化)这个结论应该是通过文字的品读得出的,大家是根据哪些语句得出这个结论的呢?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拿来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大宅子里有哪些东西?大家一起来说说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这些东西比喻什么?应该如何对待这些东西呢?小组讨论一下这两个问题小组代表发言,如回答得好一组即可,回答不好其他小组补充)明确:鱼翅比喻外来文化中有益无害的部分,可以使用;鸦片比喻外来文化中有益亦有害的部分,存放,需要时再用;烟枪烟灯比喻外来文化中有害无益的部分,毁灭;姨太太比喻外来文化中骄奢淫靡的内容,有害无益,应当毁弃师:拿来之后,我们要懂得分辨,要借鉴吸收外来文化中有益的内容,坚决摒弃有害的内容。
那么,为什么要拿来呢?或者说拿来有什么意义呢?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这是个否定句,它是从反面阐明拿来的意义,我们把它改为肯定句(生答):第 3 页 共 8 页 只有拿来的,人才能自成为新人,只有拿来的,文艺才能自成为新文艺这句话还暗示我们,拿来之后应该怎么做?(创新)现在我们来小结一下:鲁迅先生认为,在面对外来文化时,拿来主义者应当怎么做呢?明确:借鉴吸收外来文化中的有益内容,为我所用,并加以创新,发展本国文化过渡:文章的后半部分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鲁迅先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回答了大家提出的“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怎样拿来?”的问题那么文章的其他内容与拿来主义有何联系呢?三、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与拿来主义有何联系?我们先一起来读一读文章开头的几段文字生齐读第 1-4 段)文章开头提到了两种主义: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如何处理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的?明确: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不沟通,不交流送去主义,一味地送出,没有拿来鲁迅先生认为这两种主义都是错误的,为什么?明确:因为他们没有根据“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礼尚往来”是什么意思?明确: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
有来有往,就是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平等对话然而闭关主义是不相往来,送去主义是有往无来,都不懂得拿来我们不可以一味地送去,那么等着别人送来可以吗?(不可以)为什么?第 4 页 共 8 页有一些同学说,大宅子和鱼翅这两段没读明白,不知道作者想说什么大家看,这里,鲁迅先生是用什么论证方法来来阐述“拿来主义”的道理的?(比喻论证)所以,要解决什么是拿来主义的问题,我们得先明白:大宅子比喻什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段文字,寻找文本依据,说一说大宅子比喻什么生齐读,师正音、点评)(大宅子比喻外来文化)这个结论应该是通过文字的品读得出的,大家是根据哪些语句得出这个结论的呢?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拿来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大宅子里有哪些东西?大家一起来说说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这些东西比喻什么?应该如何对待这些东西呢?小组讨论一下这两个问题小组代表发言,如回答得好一组即可,回答不好其他小组补充)明确:鱼翅比喻外来文化中有益无害的部分,可以使用;鸦片比喻外来文化中有益亦有害的部分,存放,需要时再用;烟枪烟灯比喻外来文化中有害无益的部分,毁灭;姨太太比喻外来文化中骄奢淫靡的内容,有害无益,应当毁弃。
师:拿来之后,我们要懂得分辨,要借鉴吸收外来文化中有益的内容,坚决摒弃有害的内容那么,为什么要拿来呢?或者说拿来有什么意义呢?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这是个否定句,它是从反面阐明拿来的意义,我们把它改为肯定句(生答):第 3 页 共 8 页 只有拿来的,人才能自成为新人,只有拿来的,文艺才能自成为新文艺这句话还暗示我们,拿来之后应该怎么做?(创新)现在我们来小结一下:鲁迅先生认为,在面对外来文化时,拿来主义者应当怎么做呢?明确:借鉴吸收外来文化中的有益内容,为我所用,并加以创新,发展本国文化过渡:文章的后半部分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鲁迅先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回答了大家提出的“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怎样拿来?”的问题那么文章的其他内容与拿来主义有何联系呢?三、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与拿来主义有何联系?我们先一起来读一读文章开头的几段文字生齐读第 1-4 段)文章开头提到了两种主义: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如何处理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的?明确: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不沟通,不交流送去主义,一味地送出,没有拿来鲁迅先生认为这两种主义都是错误的,为什么?明确:因为他们没有根据“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礼尚往来”是什么意思?明确: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
有来有往,就是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平等对话然而闭关主义是不相往来,送去主义是有往无来,都不懂得拿来我们不可以一味地送去,那么等着别人送来可以吗?(不可以)为什么?第 4 页 共 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