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演化.docx
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演化 盆地沉积演化阶段: 第一阶段:上三叠系延安组 潮湿型淡水湖泊三角洲沉积阶段 晚三叠世的印之运动,盆地开头发育,基地稳定下沉,采纳了800-1400m的内陆湖泊三角洲沉积,形成了盆地中主要的生油岩和储集层 其次阶段:下侏罗系富县组、延安组湿暖型湖沼河流相煤系地层沉积阶段 延安统沉积后,三叠纪末期的晚印之运动使盆地整体抬升,延长组顶遭遇不同程度的风化剥蚀形成了高差达300m的高地和沟谷交织的波状丘陵地形细划出了一幅沟谷纵横,丘陵起伏,阶地层叠的古地貌景观三叠系延长组与上覆侏罗系富县组地层之间存在一个不稳定的平行不整合面 因盆地的西南部抬升幅度较其他地区大,使陇东地区延长统遭遇了猛烈的风化剥蚀所以陇东的测井剖面上普遍缺失长1、长2地层,个别井长3甚至长4+5顶都不复存在 到侏罗纪 延长统顶侵蚀完成,盆地再度整体下沉,在此根基上开头了早侏罗世湿暖型湖沼河流相煤系地层沉积 在延长统顶部的风化剥蚀面上,侏罗纪早期富县、延10期厚0—250米的河流相粗碎屑砂、砾岩,以填平补齐的方式沉积,地层超覆于古残丘周边。
延10期末,侵蚀面根本填平,盆地逐步准平原化,气候转向和暖潮湿,从而雨量充满,植被繁茂,展现了广阔的湖沼环境,沉积了延9~延4+5厚度250~300m的煤系地层经差异压实作用形成了与延长顶古残丘,古潜山根本一致具继承性的披盖差异压实构造,成为中生界的主要储集层及次要生油层 第三阶段:中侏罗系直罗组、安定组,干旱型河流浅湖地层沉积阶段 延安期末的燕山运动第一幕,盆地又一度上升造成侵蚀,使盆地中部的大片面地区缺失了延1~延3地层,延安组(延4+5)与上覆的直罗层之间存在一平行不整合面 中侏罗世盆地第三次下沉,沉积了干旱(氧化)气候条件下的直罗组大套红色河流相砂岩,进而又沉积了上部安定组浅湖相杂色泥灰岩,之后盆地又再度 上升 第四阶段:下白垩系志丹统,干旱型湖泊沉积阶段 第三阶段安定组杂色泥灰岩沉积之后,燕山运动其次幕开头,盆地再度上升,并在周边发生了猛烈的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联合作用,褶皱断裂造山运动开头,形成了盆地格局(侏罗纪晚期) 此后盆地第四次下沉,沉积了厚达千米的志丹统棕红色砂砾河流冲积相和杂色砂泥岩互层干旱型湖泊碎屑物其顶部的环河组地层在庆城东西两河床上都可看到。
第五阶段:下第三系的河流和咸化湖泊沉积阶段 第四阶段的下白垩系志丹统沉积后,燕山运动第三幕使区域构造得到定型,根本面貌保持迄今下第三系的河流和咸化湖泊沉积,分布局限,仅见于盆地整体抬升后残留的局部低洼之处,多数地区缺失第三系地层第四系黄土在陇东地区直接笼罩在白垩系志丹统的环河组地层上;安塞地区,黄土层下部就是中侏罗系安定组的地层 综上所述,在地史上的印支、燕山运动中,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经过四次升降过程,气候经过三次冷暖转换,最终由潮湿和暖变为干旱寒冷,形成了三个平行不整合面,采纳了三千多米的河、湖相碎屑岩沉积晚三叠世及早侏罗世是盆地成油体系最重要的沉积阶段,是主要的生油层和储集层形成发育期 三叠系延长组地层特征 三叠系延长统的湖泊相泥岩和三角洲相砂岩沉积,乃我国内陆坳陷型湖泊沉积盆地之典型具有沉降中心与沉积中心根本一致,发育时间长,沉积层序全、演化完整有序、厚度大、分布广等特点也是本盆地的主要生油岩和大面积多期叠加的储集层按照湖盆的扩大~缩小~消亡过程,可划分为五个层段十个油层组,是一个完整的湖进湖退反旋回序列五个层段沉积特征为: 长一段(T3Y1)(长10油组):湖盆开头发育期,以河流相和滨浅湖相为主, 广布大型交织层理砂岩。
长二段(T3Y2)(长8、长9油组):湖盆扩张期沉积范围逐步增大,陇东地区展现浅水到半深水河控三角洲和水下扇沉积 长三段(T3Y3)(长7、长6、长4+5油组):湖盆由最大到开头收缩期 长7是湖盆最大扩张期,湖水笼罩面积8万平方千米,最大水深60m,发育70—120m的灰黑色泥岩,油页岩厚30—100m;是盆地内主要的生油岩形成期 长6湖泊开头收缩,是陕北三角洲群发育期三角洲总面积达1-2万平方千米,厚度50m左右 长4+5期是区域湖盆总体收缩中一次短暂的湖浸期湖浸范围保持长6时的根本格局,在陕北三角洲砂体上笼罩了湖沼相泥岩,是长7烃源岩的区域性盖层由于沉积的非均一性,在吴旗、靖边等地区有三角洲存在 长三段陇东地区为深水湖泊沉积区 长四段(T3Y4)(长3、长2油组):湖盆进一步收缩期原来的三角洲沉积区已平原沼泽化,盆地内主要分布滨浅湖泊相,仅在华池等局部地区有中、小型三角洲存在 长五段(T3Y5)(长1油组): 湖盆枯竭期,大面积的沼泽化,主要岩性为泥岩夹煤层与砂岩互层,在陕北分布有出名的瓦窑堡煤系 侏罗系富县组、延安组地层特征 侏罗系下部湖沼河流相煤系地层按成因可划分为三种沉积体系: 1、 形成于古地貌丘陵中的粗碎屑河流相体系: 富县期:盆地由上升趋于稳定,气候干旱。
河流沿延长统古地貌沟谷填平补齐式沉积,水动力较强,地质作用以侵蚀氧化为主;所以粗碎屑的河道砂多呈红色,砂泥岩互层呈杂色由于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物源和地形条件,所以沉积作用具有明显的差异,地层厚度变化较大,地层厚0~160m,一般70~110m,根本不含油 延10期:地壳运动稳定,气候转入半潮湿状态沉积环境:先期为古地貌限制性河谷充填沉积,形成了东西向展布并嵌入三叠系油源层之上,成为油气向上运移通道的甘陕古河后期随着沟谷填平补齐,转入泛滥平原到沼泽相沉积;河流水动力由强变弱所以延10中、下部大套灰色中砂岩厚度差异较大,顶部的一套煤系地层(片面地区为炭质泥岩)分布较稳定一般厚70~90m.,划分为延101~延108八个小层,延101、延102含油性较好发育了河流相的6个亚相带,油气主要分布在河床亚相中 2、 形成于湖沼盆地的三角洲泛滥平原河道中、细粒砂岩体系: 延9期:盆地开头下沉,在延10期末泛滥平原的根基上逐步形成了泛滥盆地中边积水变发育的泥砂型三角洲,沉积了一套中、细砂岩与泥岩及煤层的交互层地层厚30~40m,划分为延91、延92、延93三个小层储层为三角洲平原相的分流河道砂体。
延8期:盆地处于持续下沉阶段,湖泊水体不断扩大,河流的沉积作用减弱,三角洲分流平原河道的规模远远小于延9期,所以延8的砂层厚度小,分布零星地层厚30~50m,划分为延81、延82、延83、延84四个小层,多数处境下依据中部的泥岩隔层划分为延81+2,延83+4两小段 3、形成于静水环境的浅湖、沼泽泥页岩体系 延7、延6、延4+5期:盆地处于湖泊静水沉积环境中,沉积物以浅湖泥岩为主,河流的分布范围狭小,局部地区发育泛滥平原河道砂体,地层厚50~70m仅在马岭南区形成了油气藏,多数地区为非储层 延长组地层划分方法 延长统十个油层组的划分依据主要是凝灰质泥岩,次为泥页岩 凝灰质泥岩在岩屑中为白色片状,手摸有滑腻感,在荧光灯下发橘红色强光在测井剖面上具有尖刀状低感应、高声速、大井径、高伽玛的电性特征;厚2米左右 延长统地层依据岩性组合和十个标志层,划分为十个油层组十个标志层代码为:k0~k9,自下而上为: K0:位于长10底 K1:位于长7底,是长7与长8的分畛域,厚20m左右底部有2m厚的凝灰岩,中上部是15~20m厚的油页岩因其在陕北延河流域的张家滩地区出露,所以人们常称为“张家滩页岩”。
油页岩在电测图上以自然电位曲线负偏幅度较高(甚至高过砂岩),识别于泥页岩 K2:位于长63底,是长7与长63的分畛域 K3:位于长62底 K4:位于长4+5底,是长4+5与长61的分畛域在陕北地区较发育,陇东地区根本上是泥岩 K5:位于长4+5中部,是长4+51与长4+52的分畛域,厚度6~8m,在声速曲线上表现出4个一组的齿状尖子,感应曲线特征不明显 k6:位于长3底,是长3与长4+5的分畛域 k7:位于长2底,是长2与长3分畛域 k8:位于长2中部,是长21与长22的分畛域 k9:位于长1底,是长1与长2的分畛域 3、延安组地层划分方法 煤线是延安组地层比较的主要标志层煤线在测井图上具有:低伽玛、大井径、高声速、高电阻(4m)高感应的特征低伽玛是测井图上区分煤线与泥岩的主要标志 延安组地层沉积时区域气候由干冷~暖湿举行周期性循环,干冷时沉积河湖砂泥岩,暖湿时沉积沼泽煤系地层;两个煤系之间的地层代表了一个完整的旋回和气候周期,周而复始使延安组地层韵律性极强分层时把二个煤层之间的一套地层作为一个二级旋回(煤层归下伏地层,煤顶为分层界限) 延4+5~延10地层顶部普遍发育煤线,若有些区块、有些层位煤线不发育时,可借用邻区邻井作参考。
概括方法是:从本区与邻区最接近的一边开头,根据地层厚度和砂岩旋回性,以泥岩为分畛域逐井向内推 — 8 —。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