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上《司马光》公开课教学设计.pdf
6页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4 课,是本次教材改革语 文教材中首篇以课文形式出现的文言文课文围绕“击瓮救友”这一 核心事件 , 仅用 30 个字, 就清楚地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并抓住人物的一系列动作描写, 生动地再现了一儿 “失足落水” , 司马 光“持石击瓮”的生动场景课文通过危急时刻“众皆弃去”和司马 光临危不乱这两种行为的对比, 表现了司马光沉着冷静、机智聪明的 美好品质将此文编排在此年段, 表明学生在低段储备一定的识字量 之后,即可进入简短的文言文阅读但初次感知文言文,还不急于让 学生学会文言学习的诸多方法, 让学生跟着老师学习朗读, 读出节奏, 读出韵味才是最重要的熟读成诵,感知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来 讲一讲这个故事, 既能降低文言文学习的枯燥乏味,又能增强文言学 习的趣味性,感受它“言简义丰”的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读和复现认识“司、跌”等5 个生字,会观察“庭”的 易错点,并正确书写 2. 通过教师范读和借助停顿,有节奏、有趣味地朗读课文,运用 看注释和看插图等方法,大致讲清楚课文故事 3. 抓住“群儿戏于庭”和“光持石击瓮破之”,了解文言文状语 后置的特点,感受文言文独特的魅力。
4. 借助人物背诵全文,结合故事的后续理解这个故事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教师范读和借助停顿,有节奏、有趣味地朗读课文, 运用看注释和看插图等方法,大致讲清楚课文故事 难点:通过读好关键语句和比较与现代文的不同点,感受文言文 独特魅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板贴 教学过程: 一、看漫画,讲故事 1. 出示连环画司马光砸缸引入: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个故事 吗?谁能讲一讲? 2. 揭示课题:正如他所讲的, 连环画中描绘的就是我们耳熟能详 的一个中国古代故事, 我们在生活中都叫它司马光砸缸这也是 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篇新课,请大家齐读课题司马光指名用 “司”组词 【设计意图: 以学生喜欢的连环画形式引出文中的故事,联系以 前的知识储备讲述故事,相机认识复姓降低难度,充分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接触陌生的语言形式 二、话古文,读古文 1.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 与以前学过的现代文作比较,初步感受小 古文的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总结“字数少、内容短” 2. 多种形式读课文,读通、读顺,并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内容的 凝练与语言的韵味 (1)正音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并提醒把注音的字多读几遍,指生分享并 认读难读的字词。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认识“瓮”字,理解“瓮”认识过程 中,引导学生看注释、看插图,强调这是学习小古文的常用方法 指生试读 (2)停顿读 教师范读,全班跟读 指生读,要求读出节奏 (3)去标点读 横排去标点读,加深学生对停顿的理解 竖排去标点读, 幻灯片出示行书书法作品, 让学生在感受停顿 的诵读中,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书法文化的熏陶 (4)师生赛读 【设计意图: 本环节设计分为两个层次, 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对 比,初步感受文言文的不一样, 而我们即将学习的课文是最简单的文 言文,我们可以称之为“小古文” 再认真倾听教师范读,感悟小古 文的节奏,同时对本文的正确朗读留有印象; 接着有层次地朗读课文, 明确小古文读正确的标准,并依此标准进行齐读,做到读通顺 三、品内容,讲故事 过渡:正所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我们刚才把课文用不同 方法读了好多遍,你能回答几个问题吗? 1. 问题:文中主人公是谁? 问题:除了主人公以外,还有哪些表示人物的字词? (光、群儿、一儿、众、儿) 幻灯片出示四幅图, 匹配人物与图片, 在五个人物词汇与四幅 图片的差别中,让学生明白“一儿”和“儿”指的是同一个人。
2. 根据不同人物行为,逐句说故事内容 (1)群儿戏于庭 根据注释,明确故事发生的地点; 书写“庭”字; 感受古文不一样的行文顺序,以“戏于庭”为例,安排口语表 达训练:于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故事转折,感受情况危急 (3)众皆弃去 (4)光持石击瓮,水迸 不同的小孩做法不一样,重点理解“持石击瓮”的动作,让学生 表演“持石击瓮”,感受“持”的力量与“击”的速度 (5)儿得活 3. 用现代的语言讲一讲故事,再一次感受古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体会小古文的简洁 4. 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课文 【设计意图: 联系学生学习古诗的基础, 渗透借助注释和看插图 理解小古文意思的方法 通过师生互动, 提升学习小古文的信心和兴 趣 】 四、想画面,树形象 1. 如果你是跌落水中的孩子, 会说什么?做什么?在说与做的内 容中,引导学生感受心理 (紧张、害怕、后悔) 2. 如果你是“众儿”,当看到你的小伙伴跌落水中,却跑开了, 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害怕、找人帮忙) 3. 司马光又是怎么想的?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设计意图: 依据文意创设故事情境, 帮助学生在情境中进一步 理解意思,并在角色互换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树立司马光机智勇敢、 沉着冷静的形象。
五、课内背,课外读 1. 扣词背(保留人物) 2. 合书,全文背诵 3. 推荐阅读称象,利用“看注释”“看插图”的方法 【设计意图: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 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 篇(段)教师设计“扣词背诵”环节,既 是背诵方法的指导,又能及时巩固学习内容,另外“推荐阅读”环节 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学习,体现了“大语文观”学习要求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简洁明了,突出课文重点,也体现了语文学科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