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埃及的金字塔8.doc
4页15.埃及的金字塔 第二课时 临湖实验小学 朱骋宏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3.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教学重点难点:深入语言文字,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巧妙导入1.师引: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引生齐读课题 (出示金字塔图片)引: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金字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会用文中的一些词来说说吗?生边说师边点出相关词语: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举世闻名、宏伟精巧2.师引:一起来读好这些词!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傲对碧空”是什么意思?指生说:傲然面对碧蓝天空3.过渡:是啊,埃及金字塔凭什么“傲对碧空”?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次走进古老而又神秘的金字塔设计意图:复习回顾,图片导入,引导学生扣词质疑,披疑入文二、品味语言,感悟理解(一)感悟宏伟精巧1.师引:请快速浏览全文,你能初步读出埃及金字塔凭什么“傲对碧空”吗?指生交流:凭借金字塔的宏伟精巧2.引:那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介绍金字塔宏伟精巧的呢?(板书:宏伟精巧)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
3.组织交流,先指名读,再说体会师相机进行以下教授:出示: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你很会读书,能从这句话读出了金字塔的宏伟,非常好现在一起来看一看我们所找的句子 (1)引:同学们发现这段话有什么特点吗?(运用了许多数字)对呀,这就是一种说明方法,知道叫什么吗?或:说得真好,这种说明方法我们已不陌生,叫(板书:“列数据”)这是我们写作文时经常用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说明方法 (2)引:这些数字都是鲜活的,有生命的,只要我们仔细地读一读,一定会有所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这段话,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数字的旁边,好吗? (师巡视:写感受可以是一个字,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只要能准确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就行 (3)引:好,咱们来交流一下,从这些数字当中,同学们读出了什么呢?预设: A.“我读出了这座金字塔很高大出示: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师:你读出了高大,很会读书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句话40层的摩天大厦,我们来想象一下有多高,我们学校的教学楼是几层?那么金字塔相当于我们多少幢教学楼叠加在一起?相当于10幢这样的教学楼叠加在一起,能不宏伟壮观吗!作者为了写出金字塔的高大,不光列举了具体的数字,还运用了一种说明方法,叫作作比较和我们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板书:作比较)使得遥远而又陌生的金字塔离我们近了,让我们很直观的感受到了它的高大过渡:继续说让你心动的数字! B.“我读出了金字塔占地面积很大 引:你又是从哪里读出来的?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C.“我读出这些石头很重 引:有多重?是呀,一块石头就是2.5吨,也就是多少千克?2500千克,假如我们在座的同学平均体重算是50千克的话,全班42个同学的体重之和,都比不上金字塔的一块巨石的重量啊! D.这些石块不仅重,而且怎么样?(多)?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4)同学们很会读书,读出了这些数字后面的意思,感受到了金字塔的宏伟的气势学生齐读)4.引: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金字塔的宏伟壮观? 出示: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
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评价:你真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这句话同样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生讲 (1)引:那你能继续来讲讲“10万人”、“30年”,这两个数字告诉我们什么? (是呀,10万人干了整整30年,多么浩大的工程,多么宏伟的气势啊,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2)引:孩子们,这句话中,除了数字,还有哪个词打动了你的心?(曝晒)从“曝晒”这个词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幅劳动画面呢? 预设:哦,你看到了挥汗如雨的场面;你看到了古埃及人民生活的艰辛,你看到了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引读:是呀,与其说金字塔是用巨石垒成的,还不如说金字塔是用古埃及人民的汗水凝结而成的,带着我们的理解,带着我们的感情一起读—— 5.引:如此工程的浩大和宏伟壮观的金字塔,完全可以凭此——傲对碧空 6.过渡:让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不仅是它的宏伟,还有它的精巧,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它的精巧?出示: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引: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看这段话中哪个地方让你看到了金字塔的精巧? 预设: (1)“平整”,你从“平整”看出了精巧。
你从“紧密” 看出了精巧 (2)“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引:是呀,在这几千年的岁月中,沙漠中的金字塔可能会遭遇到什么?(风雨的侵蚀、冰雹的敲打、黄沙的打磨)引读:就这样,埃及的金字塔默默地承受着一切, 10年过去了—— 100年过去了——1000年过去了—— 几千年过去了——(引读: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这里,作者正是运用了“形象描写”板书这又一种说明方法,写出这世界上最精巧的建筑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精巧—— 8.这样精巧的金字塔,怎能不——傲对碧空9.引:同学们,埃及金字塔大大小小共有70多座,为什么独独只介绍了胡夫金字塔呢?生:因为是其中最大的师点:是的,像这样当对象较多时选择其中最典型的对象来介绍,这又是一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板书我们以后写作文时也要这样,,要学会举典型的例子来说明二)感悟智慧 1.引:课文学到这里,有同学不禁要问,如此宏伟精巧的金字塔在几千年前又是怎样建造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第四节和第五节,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劳动画面2.引:他们首先解决了什么难题?(对呀,2.5吨重的巨石是怎样从遥远的地方运过来的呢?)谁来读一读书中的话?(学生读)出示:他们把石块放在木橇上,用人或牲畜来拉。
载着很重石块的木橇在不平整的路上拉不动,于是他们又专门修了一条石路那么,从这段话里,我们看到了怎样的古埃及人民?板书:智慧是呀,没有勤劳和足够的智慧,怎么能做到啊!) 3.引:他们解决的第二个难题是什么?(对呀,这么重的巨石即便用木橇拉了过来,但是又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层一层垒起来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了解下他们是怎么做的,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下面花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砌金字塔的过程(边放图片边讲解 (师:他们就是这样砌一层金字塔,堆一层土坡,一层一层地砌上去,金字塔建多高,土坡就堆多高,最后把土坡移走,金字塔就出来了同学们,看到了刚才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引:古埃及人民就只用这一种方法建造金字塔的吗?生:不是师:从文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生:据说,说明这只是后人根据当时可能拥有的工具而推测、想象出来的方法,可能还有别的方法师点:说得好,这是后人根据众多资料后想象出来的建造方法之一,作者用这个不确定的词语却恰恰表达出了科学准确的说法,用词恰当,是个写作高手而这个词语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引:课文中像这样用不确定的词语却表达了科学准确的意思的地方,还有很多,请你快速找一找,指名说说。
4.引:是呀,这凝聚着古埃及人民的智慧的金字塔,更有理由——傲对碧空设计意图:紧扣中心话题,引领学生入文精读,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从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三、拓展文本,激发探究 1.总结:同学们,金字塔它和中国的万里长城、秦兵马俑一样是人类历史上的文化奇迹,是全人类力量和智慧的象征它在茫茫的沙漠上历尽几千年的风雨而岿然不动,后来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它的探索,但是它像一本永远也无法读懂的大书,始终蒙着那一层层神秘的面纱,永远散发着神奇的魅力…… 2.引: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心中有什么话要说呢?请动笔写一写!指名交流 (千言万语化作这二句话:奇迹永远是人类创造的!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力量和智慧的结晶!) 3.最后让我们一起带着深深的赞美之情一起读最后一节——出示:现在,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4.同学们,课文已经学完了,但是我们对金字塔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埃及的金字塔有着太多的难以破解之谜,它在召唤着现在的科学家及未来的我们去研究,去探索。
设计意图:在师语言的煸情下,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引导他们畅所欲言,表达心声,埋下探究的种子四、课外延伸,积累运用1.了解世界上的八大奇迹是什么,做好摘记2.小练笔:模仿课文中说明方法,介绍校园的教学楼3.课外上网或从学校阅览室里去寻找有关埃及金字塔的知识阅读设计意图:课外训练,拓展知识,迁移学法板书设计 宏伟 15 埃及的金字塔 智慧 精巧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形象描写。












